隆重介绍晋中市十台大戏之《晋地之中》,正月十四演出,敬请关注

标签:
文化校园音乐原生态孙贵明秧歌小花戏晋中学院 |
英雄史诗情歌经典齐唱·学院精神民间风骨并重
《晋地之中》:六亮点彰显乡土魅力


“走基层、接地气”的文化观念落实在今年正月,那就要看榆次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正月十四(2月5日)晚隆重上演的《晋地之中——乡土艺术精粹专场》。作为晋中市十台大戏闹新春中的一场,《晋地之中——乡土艺术精粹专场》把“学院派”与“民间原生态艺术”紧紧捆绑,把“外地学子”与“本土艺术家”紧紧捆绑,把“传统艺术”与“革命主旋律”紧紧捆绑,将为观众带来宁静可心的艺术享受与文化教益。
《晋地之中——乡土艺术精粹专场》分为四个部分,由《序》《春之戏》《夏之殇》《秋之恋》组成。我们采访了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副教授、《晋地之中》导演之一常晓菲。她告诉我们,她受父亲、晋中音乐家协会主席、音乐学教授常士继的影响,从小就喜欢晋中民间艺术。在晋中学院音乐学院担任教职后,更是把民间传承搬进高校讲台。说起《晋地之中——乡土艺术精粹专场》的特点,常晓菲告诉记者,本场演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各有三大亮点。
第一,一流专家领衔把关。整台演出由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和我市领导程锡景、黄耀春、宋瑞珍担任总顾问,由我市一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刘改鱼、李明珍、郭齐文、常士继担任艺术顾问。音乐总监聘请了著名太谷秧歌艺人杨承迁,舞蹈总监聘请了晋中舞蹈家协会主席、著名小花戏表演艺术家李明珍,民歌总监聘请了山西省戏剧职业学院教师、著名歌手刘海萍,秧歌总监聘请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著名太谷秧歌表演艺术家孙贵明。舞台美术由山西省歌舞剧院美术师孙河冰完成。
常晓菲说,孙河冰老师去年就为晋中十台大戏《亲圪蛋亲》设计了舞台,据说是十台大戏演出中舞台最漂亮的一场。这次,《春之戏》使用满台“绚丽的桃花”,而《夏之殇》表现抗战悲歌,舞台上是“咆哮的黄河”,《秋之恋》舞台上是顶天立地的“白杨树”。我们不仅节目好,舞台的感受也是非同一般。
第二,太行太谷两流交汇。左权民歌小花戏与太谷秧歌,是晋中乡土艺术的两朵起奇葩。《晋地之中》着力挖掘晋中市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在三个版块里,交叉呈现了最经典的五个左权传统小花戏《卖菜》《探妹子》《送小姨》《摘花椒》和《放风筝》,美誉度最高的新编左权小花戏《开花调》,六首最经典的左权传统民歌《桃花红 杏花白》《山小雀飞在圪针上》《旦哥相亲》《会哥哥》《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七段最经典的太谷秧歌《偷南瓜》《上包头》《打一辈子好伙计》《诌断筋》《看秧歌》《看铁棍》《绣花灯》等。
常晓菲特别提到,在传统的基础上,也有创新。两组同题异类节目,或许会成为大亮点中的小亮点。这两个节目是花戏秧歌《打樱桃·送樱桃》和秧歌花戏《卖元宵·卖扁食》。花戏秧歌《打樱桃·送樱桃》是把左权小花戏《打樱桃》和太谷秧歌《送樱桃》有机糅合在一起,围绕着“樱桃”这一线索,先由左权人刘海萍、曹彦明演唱《打樱桃》,再把打下来的樱桃送到太谷人籍红玉手上。情节结构巧妙,过度自然和谐。同样,秧歌花戏《卖元宵·卖扁食》,是先演唱秧歌《卖元宵》,再演唱小花戏《卖扁食》。两个剧目都是表现街头小生意人的情趣故事,两地民间艺术一交叉,表现了一定的新意。
第三,纪念英雄七十周年。2012年是左权将军在太行山殉国70周年,是左权县命名70周年。为此,《夏之殇》篇章,就以歌颂太行山为主题,歌颂抗战为主题,歌颂英雄为主题。一组慷慨悲愤的太行新民歌《太行山》《大烟袋》《八路军日本鬼不一样》《左权将军》,把2012年纪念英雄的主题突显了,让人们回到70年前的太行山,感受血与火的洗礼。接着,一组表达女性解放的左权民歌和太谷秧歌再次组合。这几首歌是《回婆家》《苦相思》《没活好》《不想走了返回来》《妇女自由歌》。从雄伟到悲壮,从沉郁到欢快,这就是1942年夏天的太行山颂歌!
专家领衔、双流交汇、纪念英雄,构成了《晋地之中——乡土艺术精粹专场》的内容特色。而在演出形式上,常晓菲介绍了创新点。
第一,院地双方倾清合作。本台演出,是我市两大业余民间艺术团体第一次联手,晋中学院亲圪蛋艺术团与晋中市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团共同登台。晋中学院音乐学院2007年起开设“晋中乡土音乐”课程。几年来,著名乡土艺术家刘改鱼、李明珍、石占明、孙贵明、刘瑞琪、杨承迁等先后被聘为“客座教授”。2009年,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学生和民间艺术家联合组成“万豪亲圪蛋艺术团”。“亲圪蛋艺术团”先后出演了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的《逛太谷
第三,老幼演员关爱民间。无论是李明珍、刘瑞琪、孙贵明、籍红玉这样老一代成熟的艺术家,还是只有7岁的太行山少年赵立斌,都怀了无限的对于乡土艺术的爱。2011年,只有6岁的赵立斌第一次登台,就是榆次文化中心十台大戏的舞台,就是《亲圪蛋亲》中的处女秀。仅仅一年的时间,赵立斌已经成为我省备受关注的民歌小明星。2011年7月26日,6岁的赵立斌由民间艺人刘红权推荐,参加山西电视台《爱唱老情歌》节目的录制。这是一档淘汰制民歌比赛,赵立斌一路过关斩将,凭借师父教的四首左权民歌《土地还家》《桃花红 杏花白》《二婶婶》《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获得第二名。
今年赵立斌7岁了,仍然是整台演出中年纪最小的演员,他将演唱师父刘红权传授的抗战民歌《太行山》。而晋中学院的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很少接触民间音乐,尤其是晋中民间音乐,但是因为民间艺人被邀请到了课堂上,所以他们中的一部分逐渐喜欢上了民间艺术,并有不少人成了晋中乡土艺术的发烧友。他们一有机会,就跑到左权、太谷拜访民间艺人学艺,有不少同学进步很快,得到了专家的褒奖。
“爱民间,爱传统,才会更有发展空间。”常晓菲介绍说,从“亲圪蛋艺术团”毕业出去的学生,都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最近他们把几位已经毕业的学生汇报在学生中传阅,获得很好的效果。正如晋中学院孙建中院长所说:“弓宇杰、张转琴、刘敏飞等同学,正是在深刻了解晋中音乐文化、山西民间艺术之后,才具备了向中国传统经典音乐文化、西方当代音乐教育文化冲刺的动力。在比较中汲取,在学习中提高,在传承中担当,在借鉴中升华。只有不鄙薄自己,才能站得更好,看得更远,从而为本民族、也是世界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晋地之中——乡土艺术精粹专场》正是一台既有学术色彩,又深深植根于民间的强大课堂,正月十四,会是我市市民的一个难忘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