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泳兄在新文章中夸了我几句

(2012-01-04 17:05:47)
标签:

杂谈

我喜欢的一本书

  赵世芳《跟着古志游和顺》是本非常有创意的散文集,把历史知识和人文情怀结合起来,表达对乡土的情感和记忆,这个为文的视角,我过去还没有特别注意过。这个视角,最适宜传达乡土情感,也最容易引起思乡之恋。我在厦门读这本书,不但亲切,而且温馨,更有一种踏上回故乡之路的感觉,我要谢谢世芳兄写了这么好的书。

  我来南方教书后,用力比较多的是一门《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概述》,我想努力梳理史料线索并告诉学生如何做好研究,其中有一节就是专门讲如何从方志中获取现代文学史料的,我也把世芳兄这本书推荐给学生阅读。我们从方志中获取材料,一个是便于了解作家的家世,另外一个就是理解地域文化如何影响作家的创作,如何塑造作家的性格。世芳兄这本《跟着古志游和顺》,恰好在后一点上与我的思路相合,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本书,有丰富的地方史知识,有浓烈的乡村热情,极容易引起人的阅读兴趣。

  这不是一本教人游山玩水的书,而是一本让人热爱乡土,怀念故乡的书。世芳兄对故乡的情感流溢笔端,文字清新简洁,篇篇都是优美的散文。世芳兄久在官场,为人代笔捉刀是他的本行,但本书却尽现个性才华和文人情怀,反而看不出秘书职业的痕迹了。

  我1980年秋天从晋中师专英语专业毕业后,阴差阳错,留校当了校刊编辑,这个位置本来应该是留给世芳兄这样的中文专业学生的。只因我上学期间,偶遇山西大学来晋中师专教书的王志华先生,他想编校刊,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偶然看我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几百字的一篇短文,便找我来担任这个工作,近30年前的旧事,现在想来还感觉温暖。王先生已去世多年,平常的教员,现在很少有人再想起他来。

  世芳兄比我低一两级,我编校刊时,有两三个中文专业的学生最能写稿,给我印象极深。一个是刘红庆,现在北京,是有名的传记文学作家,他有一本写音乐史家田青的传记,曾送给我,是一本非常好的传记。红庆兄文笔清丽,长于叙述,是很会写文章的。还有一个是易仲林,现在在《晋中报》当主编,当时他喜欢写诗。还有就是世芳兄,喜欢写散文。红庆、仲林二兄,我在校时即熟悉,而世芳兄却疏于往来,一度还以为是位女生。

  去年世芳兄来厦门参加财务培训,专门找我,令我非常感动,我和他喝了点小酒,回忆从前,殊深感慨,看他依然喜欢读书,热爱写作,我更有相见恨晚之感。一本《跟着古志游和顺》,让我重逢旧时同学,再忆师专光景,看世芳兄在写作上的成绩,我更相信,青年时代热爱写作的人,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爱好,有这样的训练,相信世芳兄以后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书来。

  谢泳

  2011年12月5日于厦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