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祝贺佟导   祝贺《洛神》

(2011-10-19 08:54:17)
标签:

文化


惊鸿舞“水月”揭幕上海艺术节

 作者 早报记者 周云   发表于2011-10-19 03:41


昨晚,河南省郑州市歌舞剧院新创排的大型舞剧《水月洛神》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   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昨晚开幕 未来一月将献演50台国内外优秀剧目

 昨日,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剧目——大型原创舞剧《水月洛神》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新华社 图

  “风清月明夜,淼淼洛水边……”昨晚,河南省郑州市歌舞剧院新创排的大型舞剧《水月洛神》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这也标志着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开幕。

  《水月洛神》重新解读了《洛神赋》,以曹植、甄妃、曹丕三人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表现一代才子曹植性情深处的自由与浪漫。

  昨晚的演出,围绕“月”字做文章,歌、舞、礼、乐、诗贯穿全剧。舞剧开始时,一轮圆月始终盘桓在舞台中央,它寄寓曹植与甄宓这对恋人心中美好的希望,又预示着美好爱情最终只能是“水中月”的现实。舞剧最后以曹植的《七步诗》作为全剧的戏剧高潮,情节感人,舞蹈柔美,尽显民族舞蹈古典美韵味。

  未来一个月内,众多世界级艺术家、著名艺术团体将登上艺术节舞台,献演50台精心挑选的国内外优秀剧目,其中境外27台,境内23台。

  艺术节的另一个重头戏是群文活动。今年,艺术节群文活动将百万外来务工人员纳入文化共享范畴,节目内容涵盖50大项约200余场次,其中包括将在“天天演”大屏幕直播的柏林爱乐乐团上海交响音乐会。

  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个重要的城市景观和群文品牌,“天天演”广场文化活动已经走入了第11个年头。昨天,艺术节“天天演”开幕式在南京路世纪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捷克皮塞肯民间艺术团、奥地利克拉根福雪绒花民间舞蹈团、哥斯达黎加马坦步民间艺术团、以色列哈优威尔蓝白民间舞蹈团的演员为观众奉上充满异域风情的表演。

  开幕式之后,艺术节“天天演”将分别在南京路世纪广场和豫园中心广场为市民们奉上长达一个月、每天两场,共63场精彩的表演。

 


《水月洛神》动申城

2011年10月19日
来源:郑州晚报


开幕式剧目为河南郑州歌舞剧院原创大型舞剧《水月洛神》

昨晚,为期一个月的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新地标——文化广场揭幕。郑州市带来的大型原

创舞剧《水月洛神》担纲首演剧目。近2000年前文学家曹植笔下美妙的《洛神赋》,在这部融合古典情怀

与现代元素的舞剧中,幻化为舞台上空灵伤感的爱情传说,令现场2000多名观众深深沉醉,观众自发响起

掌声20多次。特派记者李颖/文 李焱/图 上海报道

全世界艺术交流的平台

由国家文化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创立12年,成为海内外著名的国际艺术

节,并成为展示我国文化事业产业蓬勃发展的窗口和中外艺术家合作与交流的大平台。第十三届中国上海

国际艺术节吸引了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演出团体、近万名艺术家参与。

开幕式上,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代表上海市热忱欢迎各国艺术家和海内外

嘉宾,他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努力推介中华文化的创新成果,

使艺术节成为中外艺术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大舞台。

在未来一个月中,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舞台上将汇聚世界名家、名团,包括世界指挥大师西蒙·拉特执棒

的柏林爱乐乐团、瑞士贝嘉现代芭蕾舞团、德国十二把大提琴、美籍小提琴大师帕尔曼、英国壁虎剧团。

而《水月洛神》《红河谷》《敦煌韵》《花儿与少年》《人面桃花》等国内各省区市的探索创新剧目,集

中展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涌现出的精品力作。

舞蹈语汇诠释魏晋风骨

开幕仪式结束后,2000余名中外嘉宾兴致盎然地观看了由郑州歌舞剧院带来的大型原创舞剧《水月洛神》

成立于2004年的郑州歌舞剧院是国内最年轻的歌舞剧院,《水月洛神》邀请著名舞蹈理论家、编剧冯双白

编剧,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导演佟睿睿担任总导演。以曹植的《洛神赋》为依托讲述了围绕在曹丕、曹植

和甄宓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权力争夺,从而演绎出一段凄美悲壮的爱情故事。

开幕时,当一轮圆月始终盘桓在舞台中央,全场观众屏住呼吸,故事从旅途困顿、精移神骇的曹植对宓妃

的浪漫想象开始,曹植和曹丕相会在校场,兄弟二人,禀性各异,却都胸怀大志。紧紧握住的双手,温暖

着兄弟情谊,然而,权力的长剑却撕开了地位的悬殊,把二人的前路劈成殊途,一轮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宁

静的水面,月光下,甄宓对影起舞,也许只有在这样宁静的夜晚她才能释放出真实的自我。舞剧最后以曹

植的“七步诗”作为全剧的戏剧高潮,剧情感人至深,舞蹈柔美婀娜,尽显民族舞蹈古典美的韵味。

“洛神”深深打动上海观众

观看过程中,观众几乎没有中途退场的,演出结束后,演员和着节拍为谢幕的演员献上真挚的掌声,时间

长达近10分钟。

舞剧一般都长于抒情,叙事较弱,那么他们看懂这部中原人民带来的舞剧了吗?

瑞士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石韬(中文名)对记者说:剧目的舞美设计、音乐都非常精彩。石韬还表示

,瑞士是个开放、包容的国度,跟中国的文化交流也非常频繁,他将尽自己所能向自己的国家推介这部剧

目。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夫人凯茜很热爱中国文化,当问及对这部剧的感受时,她非常友好地接受记者的采访,

“《水月洛神》吸引了我,诗歌、舞蹈、音乐非常美,她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艺术总监刘文国表示,这部作品风格既是

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高雅的,又是通俗的;既是河南的,又是上海的;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和国际艺术节的举办宗旨相匹配。

中国剧协副主席、剧作家罗怀臻说,《水月洛神》有着“冷峻的美丽”,他称《水月洛神》是一部真正意

义的原创舞剧,无法遮蔽,不可归类,风格卓立。

上海市政府侨务办公室蔡建国则表示,感谢郑州为上海人民带来了这么棒的精神食粮,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在《水月洛神》中体现得非常完美。

 

以色列向“洛神”发出邀请

2011年10月19日 03:18
来源:郑州晚报


昨日上午,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在少林武术、绛州鼓乐和保加利亚合唱团的精彩表演中开幕,首日交易收获丰硕。以色列之春音乐节向《水月洛神》发出了明年赴以色列演出的邀请。

昨日,在交易会的展厅中,来自中原大地的“郑州新剧节目展示区”用80多平方米的位置完美诠释了中原文化的元素。展厅由郑州市文广新局特意请来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专业美术设计和道具师完成。地面全部由汉代仿古砖铺设而成,契合《水月洛神》的故事背景,整个展厅呈半开放式,在众多展位中独树一帜。现场,“天地之中”匾额,“天中移魂洛川水,地之影弄寒月纱”楹联,帘、屏、栏杆、窗牗、亭阶、弹奏古筝的少女、表演茶道的女子共同构筑了一幅汉代风情画卷。独具特色的衍生品吸引了不少中外参会机构和院团的目光。

绝妙的是,展厅内是郑州歌舞剧院的《水月洛神》,展厅入口处是《风中少林》中的武僧演员带来的“功夫秀”:令人惊叹的硬气功,到场面恢宏、整齐划一的习武场面,惊心动魄的对打过招都一一展现。

舞剧《水月洛神》是郑州歌舞剧院继《风中少林》之后倾力打造的精品力作,《风中少林》体现的是中原儿女刚强坚毅的阳刚风格,《水月洛神》表现了中原儿女委婉柔美的抒情风格,两部剧作可谓是风格互补、相得益彰的姐妹篇,在交易会上也遥相呼应,共同吸引了来自加拿大、美国、德国、英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节、演出机构、演出经纪人(公司)、演出剧院以及演出团体的目光,纷纷前来咨询合作事宜。

 


沪媒高度关注“洛神”

2011年10月19日 03:18        来源:郑州晚报

上海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沐浴在海派文化中的上海人文化口味非常挑剔和精细,那么海派文化怎么看待中原文化?他们怎么评价来自郑州的《水月洛神》?记者发现,连日来,沪上媒体对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的演出表现出浓厚兴趣,并给予关注。

《解放日报》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为外地精品搭台,《水月洛神》展中原儿女柔情”为题,说“艺术节开闭幕式的剧目,要求更高,一定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民族特色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水月洛神》完全符合这些条件,是名副其实的一部舞台精品”。

《新民晚报》以“《水月洛神》明揭幕上海艺术节”为题,称“大型原创舞剧《水月洛神》作为开幕大戏,在文化广场揭开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大幕。这部散发着浓郁中原文化风情的舞台新作,由年轻的郑州歌舞剧院邀约来自全国的优秀创作人才和表演人才联合打造”。

《东方早报》以“《水月洛神》揭幕上海国际艺术节”为题,报道10月18日晚在文化广场上演,报道称, “五个好”决定了河南省郑州市歌舞剧院新创作排演的大型舞剧《水月洛神》从120个剧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的担纲剧目。

《天天新报》以“《水月洛神》重现千古名篇‘洛神赋’”为题,称“每届艺术节的开闭幕式演出向来都是受人瞩目的重头大戏,而开幕式更强调是民族特色浓郁的原创作品,这部代表了中原文化特色和当代舞台艺术水平的舞剧是郑州歌舞剧院继《风中少林》后打造的又一部原创力作,也是前者的姐妹篇”。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个洛神”
2011-10-19 07:44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婷

  风清月明夜,淼淼洛水边。曹植独立寒波,他在幻觉中见到了魂牵梦萦的洛神,她是那样美丽动人,好像触手可及,又是那么遥远……昨晚,大型原创舞剧《水月洛神》作为第1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大戏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优美的舞蹈语言,细腻描绘了一段跨越千年的唯美传奇。《水月洛神》出自郑州歌舞剧院,冯双白编剧,佟睿睿导演。

  1800多年前,曹植以精美的文笔塑造了洛神这一中国文化中的美神经典,写出了荡气回肠的《洛神赋》。而他犀利地揭示兄弟相煎痛苦的《七步诗》更是家喻户晓。舞剧《水月洛神》正是以曹植的传世名篇《洛神赋》、《七步诗》和中原洛水边的历史传说为依托,讲述了曹丕、曹植两兄弟之间以及他们与一个美丽女子甄宓的情感纠葛。这不仅仅是爱情故事,更是灵与肉的错过。正如佟睿睿所阐述的那样:“每个人在观看这部舞剧时,心中都藏着一个洛神,只是有时被现实模糊了影子,但是等到涟漪泛尽,她便如一轮水月浮现,令你倾尽一生去追寻。”

  “讲故事是舞剧的软肋,但这部舞剧理解起来并不费劲。”许多观众在看完演出后给出了这样的反应。《水月洛神》在舞蹈的编排和设计上颇见创新,它在古典舞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舞、芭蕾舞。无论是上半场的曹丕与曹植的男子双人舞,还是下半场曹丕、曹植、甄宓的三人舞段,生动传神的肢体语言精准传递着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挣扎,凸显了人物的内在情感张力,揭示着错综复杂的命运走向。

  多媒体的巧妙运用,为舞剧更添视觉冲击力。该剧用薄纱代替舞台幕布,承载了所有场景的变换。无论是水天一色、铁血沙场,抑或是银河闪烁、洛水淼淼,立体的空间感将观众带进了鲜活的历史情境中。薄纱上的影像与演员的肢体动作相互映衬,如梦似幻、亦真亦假,令演出充满了浪漫、空灵之美。舞剧里鲜有的诗歌朗诵,在该剧中也不时“插播”,诗赋的吟诵在舞剧里是创新,却为全剧增加了古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