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圪蛋亲》震撼亮相

标签:
音乐太谷宋体左权民歌晋中学院文化 |
有效传承让“亲圪蛋”更“亲”
《亲圪蛋亲》震撼亮相
2011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十六晚,“晋中市2011年十台大戏闹新春”最后一场《亲圪蛋亲——左权民歌小花戏专场演出》在榆次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完美上演。晋中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宋瑞珍、晋中学院院长孙建中、晋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朱荣耀与千余名热情的观众莅临欣赏,整场演出只能用两个字形容:“震撼”!
晋中市舞蹈家协会主席、69岁的小花戏泰斗李明珍和她传承、传授的传统小花戏《放风筝》《卖菜》《探妹子》《送小姨》,是演出的第一个亮点。晋中学院青春亮丽的姑娘和小伙子,虽然不在本土成长,但是因为李明珍的严格要求,他们把左权小花戏跳得无与伦比的美丽。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传承人之一、山西省歌舞剧院老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开花调”歌后刘改鱼,和她的学生弓宇杰、王熙,演唱了最经典的左权民歌《桃花红
晋中学院学生组成的“桃花红组合”“杨柳青组合”演唱了一组抗战民歌,虽然效果不及民间艺人,但是美声、通俗、合唱元素的使用,使得左权民歌多了表现力。22岁临县男生赵旭强努力实验,男扮女演唱《叫大娘》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试图实现自己“晋中学院李玉刚”的梦想。
但是,整场演出反响最强烈的是左权县盲人宣传队主唱刘红权歌,他先演唱了《谁说桃花红 谁说杏花白》《问天问地问爹娘》,每唱一句,台下掌声不断。两首歌之后,欢呼声、喝彩声、口哨声,引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光棍苦》。这首催人泪下的歌,把演出推向最高潮。有观众说,刘红权一个人,绝对顶一个交响乐队,他的气场如此强大,因为他背靠太行山无数民歌的滋养,背靠左权盲宣队70年的哺育,背靠土地上无数百姓千百年的热爱。
《土地还家》《左权将军》词作者皇甫束玉先生的女儿皇甫夏说:“我觉得非常的震撼,我作为一个山西人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演出感觉很惊讶。演出我觉得很感动,尤其是那么多的年轻人为了发展民间艺术付出的努力。尤其是刘红权为代表的盲人的演出,听完以后觉得很震撼,大家为了民间艺术的发展都付出很多,整场演出的效果是很好的。”
综观整场演出,我们看到《亲圪蛋亲——左权民歌小花戏专场》的三大特点:
第一,演职员来自区域最广。近70位演员,来自全国八个省区。虽然表演的节目内容所限区域最小,仅仅是一个左权县,但演员来自全国各地,因为晋中学院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来自全国的孩子,学习了晋中民间艺术,将来他们回到各自家乡,可以有效地传播晋中民间文化。
第二,演职员平均学历最高。在晋中市2011年十台大戏所有演员中,《亲圪蛋亲》全部60个演员,学历最高。其中乐队里还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
第三,演职员年龄结构最合理。我们的演出阵容中,上有优秀的传承人,年龄在70岁左右的刘改鱼、李明珍,最小的演员是一个6岁的小孩。而主打是40岁左右的刘红权、刘海萍;主力是晋中学院学生,平均年龄20出头。3位70岁左右的,是最经典的回味;5位40岁左右的,是最具实力的展示;50位20岁左右的,是最亮丽的年华;一位6岁小孩,昭示着一个无限量的未来。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常晓菲说:“我们晋中学院2007难开始的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的时候,只有‘亲圪蛋组合’的几个人和民间艺人来传承,到现在有了这么一个队伍,能看出大家传播的是经典,传承的是精华。学生演出显得有点稚嫩,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因为有好多的学生参与传承学习民间艺术。虽然大家的技巧和演唱风格把握的不是很好,但是能看出还可以提高,还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亲圪蛋亲’和‘太谷秧歌’二者有很多的不一样,‘亲圪蛋亲’演出有大学生的进入,虽然传承稚嫩,但是显得有朝气、有活力,‘太谷秧歌’演出剧目非常经典,而演员老化,二者的意义是不同的。”
作为由高校承担的演出,《亲圪蛋亲——左权民歌小花戏专场》在强调艺术性的同时,注重了思想性。这表现在大段的主持词对艺术理念、教育理念、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阐释。常晓菲:“我看了‘亲圪蛋亲’的演出觉得总体的效果挺好的,尤其是主持词非常不错,主持词的精彩介绍使得节目就更有了光彩。整场演出的亮点不断,我觉得也是这台演出成功的主要原因。”
“‘亲圪蛋亲’就是‘亲’!”晋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朱荣耀激动地说,“《亲圪蛋亲——左权民歌小花戏专场》地方味浓郁,表演到位,老少搭配得当。在形式上有很好的创意,主持也表现得很好,把左权民歌的立意、思想,发展的全部过程讲述出来,说服了好多不太懂左权民歌的人,使他们豁然开朗。尤其是左权盲人宣传队,唱的歌词,是优秀的作家也写不出来的,演员现场更是在表情达意超寻常的发挥。刘红权的表演非常得体,给人人残志不残,向往明天的豪迈!”
“我觉得演出安排的非常好,时间长度也很合适。节目很有特色,尤其是盲人宣传队的演出是整场演出的高潮,很受观众欢迎。”联合国卫生组织退休官员、皇甫束玉的女婿陈恳肯定了演出。说到不足,陈恳先生说:“前面的两个小花戏放的是伴奏带,因为小花戏就是一种民间娱乐,在乡村大家可能是边歌边舞的形式,是不是在舞台上大家也应该边唱边跳这样会更红火,现场气氛会更好。演出到了最后我觉得观众能参与节目可能现场气氛会更好,比如国外的一些民间艺术的演出到了最后就会让观众参与,这样气氛会更热火一些,我觉得一场好的演出现场气氛最重要。”
相关人员说:“晋中市文化局把左权民歌小花戏专场放在最后攒底儿,作为十台大戏的‘大轴’节目,并不是说左权民歌小花戏比先期演出的太谷秧歌、晋剧更有分量。而是考虑到晋中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如果正月初六安排他们的节目,那春节他们就只能在学校排练了。现在这样的安排,是晋中市文化局人性化服务社会的最好的体现,与其它九台大戏在艺术品质上,没有高下之分。”
没有高下,但是《亲圪蛋亲——左权民歌小花戏专场》的震撼演出,做到了完美收官的效果。从正月初六,看到正月十六,晋剧、秧歌、交响乐、民歌小花戏,晋中人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一个值得铭记与回味的春节。尤其是最后一场表达的“有效传承”的理念,将使得晋中民间艺术的光芒照射的更远!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星期三20: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