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红庆出版《有怀二人》表别样孝心

(2011-01-10 23:20:19)
标签:

刘红庆

太行山

有怀二人

红庆别集

桃花红

杏花白

文化

刘红庆出版《有怀二人》表别样孝心
刘红庆出版《有怀二人》表别样孝心


文章来源:晋中晚报 点击数:35 时间:2011-1-5 8:18:07
 

    
  2011年1月9日(农历腊月初六)是亚妮所拍电影《桃花红,杏花白》的主人公——我市作家刘红庆的母亲去世三周年纪念日,刘红庆为此自费出版了《有怀二人》表达自己的心情。
  《有怀二人》书名出自《诗经·小雅·小宛》。原诗写道:“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二人”指父母。诗的意思是:“醒着睡不着觉,怀念我的父母”。
  《有怀二人》中的文字是刘红庆近年陆续写成的,多数曾发表在《南方人物周刊》、《十月》、《山西文学》、《新民晚报》、《中国摄影家》等报刊上,在一定范围引发过读者的共鸣。著名佛学家李家振读了刘红庆的文字后曾说:“佛说众生平等,绝不是讲地位,讲的就是心。你的母亲值得尊重就在于她首先自尊。不论处在什么境地都不自卑,不与人攀比,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事,这才是佛的真谛。”
  《有怀二人》收录了《母亲这样走了》、《怕过这个年》、《母亲,来生走四方吧》、《母亲·瞎粽》、《我是盲母会说话的竹杖》、《父亲的神鞭》等13篇文章。刘红庆说:“我相信在自己的所有文字中,这些回忆母亲、回忆父亲的文字会有独特的分量,像长眠着父母的太行山一样沉甸甸地托举起我的人生。”这些文字对了解太行山这一方水土上的人生,会有不一样的价值。
  在自序中刘红庆这样写道:“母亲走了三年了。三年来,我们兄弟和睦,各自健康着,日子过得不错。我每天都给乡下的二弟打个电话,不管有事没事说说话,就像父母惦记他一样,让他感受到不去的亲情与爱意。……把逝去的人生命中产生出的那些亲情延续下去,这是对逝者最好的报答。我想我能做到,我一定努力做到最好,让活着的时候操碎了心的父母,能在天国里放心。”
  为什么选择自费出版的方式印行《有怀二人》呢?刘红庆说:“虽然这些文字都发表过,也有不错的口碑,但是出版散文集是很难的一件事。所以只好自费来出。况且,现在南方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引起全国关注,僵化的体制正在有人打破。鲁迅当年印自己的书,也曾是自费出版过。”
  另悉,《有怀二人》是《红庆别集》的第一集。刘红庆说:“2004年以来,我陆续出版了《向天而歌》、《佛心学侠》、《亲圪蛋》、《我们的北京,我的家》等多部书。但是总有一些散淡的文字,无法进入这些专门的书籍。在妻子的支持帮助下,我编辑了一套十本《红庆别集》,就是收录的这些短小文字。”《有怀二人》之后还有九集,第二到第十集分别是《幸福归程》、《云霞明灭》、《麻田色变》、《空中有相》、《此书此情》、《说田道妮》、《不字当头》、《别再堕落》、《怕你不知》,或者以题材,或者以体裁,归类编辑了这些书,每本大约5万字,2011年将陆续出版,并且有可能由北京华泰联合图文设计制作中心负责《红庆别集》的营销。(记者 路丽华) 

感念逝者
怀念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走了三年了。三年里,亚妮以母亲为原型的电影《桃花红 杏花白》一直在紧张的制作中。作为电影主演,二弟又到北京配了一次音,但是电影还没有完工。
  我和我的家人一直期待着亚妮的电影。我还明确表示过:母亲三周年祭奠的时候,我带亚妮的电影回乡下放映。这是献给母亲最好的祭礼了。
  真实的母亲,在乡下的泥土里,艺术化了的母亲,被亚妮定格成画面。这是别人知道的母亲的去处,而日日在我心里,夜夜在我梦里的,又是怎样的一个母亲呢?母亲在16岁的时候,外公外婆在极其有限的选择里,选择了后来成为我父亲的那个人——一个目不识丁、脾气暴躁、曾经下过煤窑、将近40岁没有娶到媳妇、在外贸公司刮肠衣的工人,把自己的盲姑娘嫁了。是的,母亲是盲的,尽管在许多年里,我不愿意与人们谈论有关眼睛的话题,尤其怕听到 “瞎眼”这个词,但我一直做着盲母的竹杖却从来没有羞惭过。在童年的阳光下,母亲曾经张着她无珠的双目问我太阳的颜色。那时候我还是她不懂事但会说话的竹杖,我说太阳是红色的。什么是红色呢?母亲尽量张大了眼来感受光的力量,她似乎说过有了一些光了,似乎就是红色的……
  而今的梦里,经常会与棺材里的母亲相逢,抚摩着她,或者是她在棺材里动了动身子,还有那目不识丁、脾气暴躁、曾经下过煤窑、在外贸公司刮肠衣的父亲。于是,便有了我的这些回忆母亲、回忆父亲的文字。我相信在自己所有的文字中,这些文字会有独特的分量,像长眠着父亲母亲的太行山一样沉甸甸地托举起我的人生。
  很小的时候,父亲带我去看过一次祖坟。但是,父亲从来不热衷去上坟。他的信条是:“父母亲在的时候,给他们吃好喝好,父母死了,不必记挂着上坟。”很多年里,我一直相信这样做是明智的。但是,今天的我,却想到父母的坟上去看看,即使我不梳理荒草,即使我不奉献供养,我愿意跪在有父母在的土地上,与天地交流。
  我想告诉父母的是,三年来,我们兄弟和睦,各自健康着,日子过得不错。我为二弟领养了一只导盲犬,我们三个哥哥帮助四弟成了家,三弟收拾了房子,金碧辉煌。孙女们或者进学或者在努力进学,都表现得优异。我每天都给乡下的二弟打个电话,不管有事没事说说话,就像父母惦记他一样,让他感受到不去的亲情与爱意。
  把逝去的人生命中产生出的那些亲情延续下去,这是对逝者最好的报答。我想我能做到,我一定努力做到最好,让活着的时候操碎了心的父母,能在天国里放心。
刘红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