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秧歌交响音乐会》将于12月3日在京首演
(2010-11-18 15:37:32)
标签:
王西麟太谷秧歌交响曲太谷秧歌交响乐晋中市委gb2312文化 |
《太谷秧歌交响音乐会》北京新闻发布会新闻通稿
让民间艺术的奇葩再放异彩
——《太谷秧歌交响音乐会》将于12月3日在京首演
由著名作曲家王西麟创作、著名指挥家谭利华执棒,北京交响乐团、山西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和太谷秧歌剧团联袂演出的《太谷秧歌交响音乐会》将于12月3日晚7:30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演。这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音乐会,传统秧歌韵味十足,艺术表现形式独特,将谱写交响音乐创作领域的新篇章。
这次演出由晋中市委市政府、山西省文化厅主办,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晋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共太谷县委、太谷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11月18日,举办方在北京新闻大厦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
太谷秧歌发源于山西太谷,是流传于晋中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小戏,旋律优美,曲调丰富,唱腔独特。其中的名段《看秧歌》曾被改编成舞蹈,于1988年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由民间艺人表演的《偷南瓜》、《卖高底》等经典剧目在中国珍稀剧种展演、海峡两岸小戏展演、首届北京传统音乐节、上海世界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上频繁亮相,赢得了世界声誉。《太谷秧歌交响音乐会》上半场节目由太谷秧歌剧团表演传统太谷秧歌经典剧目选段《看秧歌》、《卖元宵》、《卖高底》、《偷南瓜》等十个节目,其中有歌、有小戏、有独唱、有对唱、有四人联唱,表演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下半场则是由北京交响乐团与山西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联袂演奏的《太谷秧歌交响曲》。《太谷秧歌交响曲》是山西省晋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约王西麟先生历时一年半创作完成的,音乐素材主要来自于太谷秧歌。为了创作好这一作品,王西麟先生曾多次到晋中、太谷采风,观看太谷秧歌、元宵节社火,走访秧歌艺人,深入了解晋中、太谷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
近年来,晋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以弘扬晋商文化为特色,以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为着力点,精心培育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品牌,先后推出了中国(晋中)社火节、平遥古城、晋商大院、中国大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左权麻田六张文化名片;推出了中国社火之乡(晋中)、中国晋商文化之乡(榆次)、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介休)、中国传统春节保护示范基地(祁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寿阳)、中国化石文化之乡(榆社)、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左权)和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和顺)八大文化品牌。六张文化名片和八大文化品牌的推出提高了晋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面对太谷秧歌这种地方小戏的演出市场在不断萎缩,演员和观众也在逐渐减少的现实,怎样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瑰宝,就成为了晋中文化工作的重心。晋中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太谷秧歌曲调丰富优美这一优势,立足国内,放眼世界,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以保护传承和发扬为目标,倾全力打造《太谷秧歌交响乐》,丰富了太谷秧歌这一传统小戏的表演形式,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创新诠释,民族与世界的经典演绎。
中共晋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程锡景说:“《太谷秧歌交响乐》的推出,是对传统文化内容展示上的一次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高层次保护与发展,是文化晋中在更广阔领域的延伸。”晋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朱荣耀向北京新闻界介绍了《太谷秧歌交响曲》的产生过程。他说:“为了让更多的文化产品问世,让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传承和保护,使其发扬光大。我们将传统太谷秧歌以交响乐的形式表现,给太谷秧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将民间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对传统文化遗产艺术血脉的延续、创新、提高、弘扬和发展。”
这场音乐会是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弘扬传统文化思想”的背景下举办的,是晋中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又一个文艺精品。这为晋中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以文化促交流、促发展,使太谷秧歌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山西、了解晋中、了解太谷的文化窗口和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