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特色课程”九章
(2010-11-09 20:12:24)
标签:
晋中学院宋体左权民歌黑体亲圪蛋艺术团教育 |
晋中学院举本土大旗走全国
“民间音乐特色课程”九章
■《晋中学院报》编辑部
1起点高
党委书记院长重视,聘请民间艺人进高校
服务地方,特色专业走在全省最前列
2007年起我院开设了以左权民歌小花戏与太谷秧歌为研究对象的“晋中音乐文化”课程。在连续三届学生中,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传承人之一的“开花调歌后”刘改鱼、晋中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小花戏泰斗”李明珍、“羊倌歌王”石占明、“活着的阿炳”刘红权等,都应邀来到课堂,为当代大学生们展示晋中民间艺术的魅力。
晋中学院党委及时把握住了来自民间的这股巨大的热情,党委书记解根法说:“山西晋中正在打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区。晋中地面上的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很丰富,文化传承人的数量也很庞大。作为在晋中这块土地上办的学校,我们理所当然有责任把本土的文化传承好。晋中学院应该成为研究晋中本土文化的最高学府,让全中国、全世界喜欢晋中文化的学子来这里求学。我们相信,经过艰苦的努力,这个目标能够实现!”
孙建中院长也多次在各种场合表达了相同的办学思想。他说:晋中学院办学,要立足当地文化根基,办有特色的大学。
在学院主要领导的积极倡导和引领下,晋中学院的“晋中音乐文化”特色课程获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赏和全社会的广泛支持。一批热爱民间艺术的学子,在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支持下,成立了“亲圪蛋组合”和“亲圪蛋艺术团”,一边到民间采风向老艺人学习,一边参加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2009年5月25日,晋中市广电局、晋中市交通局联合赞助,我校成功地在榆次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办了《左权之歌——五二五经典开花调演唱会》。
2赞誉多
王昆唐师曾等名家莅临欣赏《烂漫开花调》
晋中学院原生态教学为国庆京城文艺舞台增辉
2009年10月7日,《烂漫开花调——献给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山西左权民歌演唱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成功举办。晋中学院承办了这场演出。在140分钟时间内,左权、和顺、太谷三县和晋中学院的35位艺术家、民间艺人和艺术院校学子,联手为北京国庆舞台奉献了一台精彩的,全面呈现晋中民歌、秧歌表演艺术的丰盛大餐。
著名歌唱家王昆、著名音乐学家乔建中、钱茸、姚艺军,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赵中悦、晋中学院党委副书记马建华在演出结束后上台接见了演员。王昆老师双手都竖起大拇指,盛赞演员的精湛艺术。并留言“左权民歌好听、纯朴,我很喜欢。”乔建中写下“山河情韵,人文精粹”盛赞“开花调”。山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波写来贺词:“祝贺左权开花调花开烂漫,代有传人!”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窦明生也为《烂漫开花调》写来贺词,她说:“热耳酸心开花调,天意民情左权歌”。著名作家、记者唐师曾观看了演出,并在新华社发了通稿。
3传播快
解书记孙院长办特色大学思想获得广泛认可
六集教学成果专题片《花开左权》展现晋中学院风采
2010年7月19日至24日连续六天,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每晚21点10分播出一集《花开左权》。这套节目全部由我校师生演出,访谈部分晋中学院党委书记解根法、院长孙建中亲自出马,介绍晋中学院立足民间办学的心得。
7月20日,播出第二集《民歌·发现》,晋中学院党委书记解根法讲述了左权民歌的历史与开花调的特点。7月22日,播出第四集《民歌·版图》,晋中学院孙建中院长谈左权县地理风貌和人文特征。参加民歌演唱的演员大多数来自左权县,他们是优秀的民歌手曹彦明、刘海萍、宋恩荣、崔瑞宁,以及红都村的石存堂和石秀芳兄妹。刘改鱼的学生弓宇杰、王熙,以更年轻的形象参与到演出中来。
这次《花开左权》,以面孔新、曲目多、解读深为特点,全方位展示了传统小花戏与传统开花调的风采,是晋中学院民间音乐教学实践的成果展示。
4平台大
晋中学院亲圪蛋艺术团照亮“中国之夜”
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才有了晋中小花戏
2010年8月4日夜,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由7000名中外音乐教育家和表演艺术家参与的“中国之夜——民俗音乐狂欢”现场,晋中学院亲圪蛋艺术团表演的左权小花戏《放风筝》、《买菜》、《探妹子》、《送小姨》,把太行山闹社火的情景复原了出来,把山西民间小戏与民间舞蹈的风采,展示给世界。
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被誉为是音乐教育界的奥运会。《中国之夜——民俗音乐狂欢》在锣鼓声中开场,锣鼓声一结束,高品质的音箱中传来了左权民歌音乐《太行山》,于是随着音乐国家会议中心的观众进入了大山的怀抱,接着,一曲《桃花红 杏花白》提醒了人们小花戏表演的时间,少女们登场了,瞬间成了闪光灯的海洋。几分钟之后,真正的《放风筝》把观众带入了太行少女的青春故事里。
精彩准确的灯光设置,烘托出了蝴蝶扇花、三颠步构成的曼妙轻盈、风格独特的小花戏,把观众带入了如诗如画的乡村情景中。十分钟的节目一结束,观众纷纷拉住演员合影留念。“什么叫亲圪蛋?”外国人不理解,不少中国观众也不理解。但是,也有理解的,那就是山西的观众,他们一看就知道是家乡的艺术团。音乐教育家们表示,有机会邀请亲圪蛋艺术团到更多的地方演出,传播晋中亲圪蛋文化。
5认识深
“立足本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思路获赞许
晋中学院代表团参加北京高端学术研讨会
2010年8月5日上午,晋中学院院长、亲圪蛋艺术团名誉团长孙建中在国家会议中心306A举办的《唐乐舞重建与文化中国的视野》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全球化·民族传统与教育的责任》的重要演讲。
晋中学院孙建中院长是地方院校唯一被邀请的代表,他之所以被邀请,是他的“立足本土,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思路与西安音乐学院办学理念一致。孙建中院长说:“中国音乐学院创办北京传统音乐节,西安音乐学院以巨大的精力传承鼓乐,厦门大学传承南音,都与我们晋中学院传承开花调、小花戏是一样的思路。我认为,最好的钢琴教师不在晋中,但是最好的开花调、小花戏、太谷秧歌教师在我们晋中。开花调小花戏在晋中的基础人口是十三万,太谷秧歌基础人口在晋中有六十万,都远远大于歌剧与钢琴的人口数。虽然随着歌剧与钢琴的普及,外来音乐文化渗透势头迅猛,但是一唱起本土的歌曲,老百姓还是会兴奋和激动。所以,我们把最好的民间艺人请进学校,给他们以与博士、教授一样甚至还要高的待遇。请他们把自己身上的绝技传授给年轻的大学生。我们甚至打破现有的教学模式,恢复传统的‘传习所’制度,在现代高校以传统方式、方法,培养对传统文化掌握更深厚的学子。
主持人对孙建中院长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
6支持强
书记院长的主张获得国家教育部认可
晋中学院民歌特色课程获得20万元国家资助经费
2010年9月,刚刚从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载誉归来,晋中学院民歌特色课程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上又榜上有名。这样,晋中学院的民歌特色课程,将得到国家20万元的资助经费。
与晋中学院民歌特色课一起上榜的是山西省12所高校的17个专业。据了解,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项目承担学校和项目负责人按照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7地方欢
三地专家话秧歌 区域文化受关注
晋中学院承办“首届晋中区域文化高端论坛”
2010年10月19日,“首届晋中区域文化高端论坛”在晋中学院隆重举行。晋中学院领导解根法、孙建中、邓明等出席了会议。邓明院长这样描述论坛的特点:第一,专家提供学术前沿的理论支持。第二,高等院校提供学术氛围和研究团队。第三,文化发源地提供田野研究工作的肥沃土壤。
首届晋中区域文化论坛,把主题确定为“太谷秧歌”。中共晋中市委宣传部部长程锡景高度评价了晋中学院在传承本土文化上的努力。他说:“从2007年以来,晋中学院推广民间艺术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晋中学院与太谷县的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必将成为一个榜样,对晋中区域文化的研究,产生影响。”
晋中学院院长在聘请中国传媒大学何晓兵教授为客座教授的同时,聘请了太谷秧歌的杰出传承人孙贵明、杨承迁为特聘教授。何晓兵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件事太有意义了!这说明晋中学院真正在走本土办特色教育的路线,是在传承本土文化,是在珍惜民间艺术。我为能和民间大师一起获得教授聘书感到自豪。”
8收益好
向民间艺人学习获得广泛认可
弓宇杰成了晋中学院走民间路线的受益者
“亲圪蛋艺术团”学生负责人弓宇杰说:“我今年就要毕业了,很多同学说,在学校的三年,我的收获最大。的确,在民间艺术大师的指引下,我学到了很多,两次上中央电视台,我的感受很深,我知道我应该学什么。离开学校,我到苏州,参加了民族乐器制造的活动,我到北京,参加了中国音乐学院的一些学术活动,长了见识,开了眼界,我校音乐学院王红爱书记建议我有机会多回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我很感动。我的一切都是晋中学院办‘特色课程’总的指导思想给我的好处。我们‘亲圪蛋组合’几名同学,有的没有毕业就被民族乐器企业相中,我觉得走民间艺术道路,在走出校园后大有可为。我爱晋中民间艺术,我爱我的母校,我爱我的老师们!感谢母校给我的机会,感谢解书记、孙院长高瞻远瞩的思想,我永远怀念我的大学!当然我也和所有人一样,7月19日开始播出的《花开左权》,我在六天的节目中唱了十几首左权民歌,我希望这是我献给母校的最好礼物!”
不仅两次上中央电视台,还在《左权之歌》和《烂漫开花调》中有精彩表现的弓宇杰,获得了国内知名音乐学家的赏识。80高龄的董维松先生主动邀请弓宇杰在他的生日祝贺演出中表演山西民歌,使得一个小地方、小院校的学子能够与大歌星同台演出。
9启发新
突出晋中文化特色,彰显地方高校魅力
结论:办三晋名牌大学是可能的
晋中学院是一个地方高校,怎么会有这样的大手笔呢?这个过程引发出什么样的音乐教育的思考呢?
第一个要思考的是:为什么特色回引起全国全社会的关注?结论是:“地方高校要想在全国高校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自己的发言权,就必须找到自己的特色,并给自己以准确的方向定位”。
第二个要思考的是:传承优秀民间文化遗产,能不能在教学体制上有一定的创新?结论是:“创出一条适合本土艺术特色的教学体系,建立左权开花调、太谷秧歌的全新教师队伍,把民间大师请进来,让学生跟上民间班社走下去。”
第三个要思考是:方向明确了,观念正确了,那么接下来的具体做法应该是什么?结论是:“一个传习所,一个民间大师教学团队,一个研究中心,一个表演艺术团,一个硕士授予点,这要有一批人,苦干几年,真正为晋中音乐文化研究与表演做出点扎实的贡献。这是我们未来要走的道路。”当“五个一”工程真正实现的时候,我们在这个专业领域,就是全国最好的了。与北京对话就会更频繁、更经常、更有说服力。
给地方高校一个成为名牌的理由。依托自己的传统,走出一条小地方办名牌大学的思路,地方高校的明天就无比美好!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九日星期二16: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