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青年报报道亲圪蛋艺术团北京演出小花戏

(2010-08-08 15:31:48)
标签:

晋中学院

左权小花戏

左权民歌

山西

杂谈

今晚7点半 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
山西80后向世界展示传统小花戏
稿件来源:赵志伟实习生杨珺

  ■见习记者 赵志伟 实习生 杨珺
  今晚7点半,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中国民俗狂欢”音乐会上,晋中学院的30名大学生将在全世界4000多名音乐教育家面前表演左权小花戏《放风筝》和《卖菜·探妹子·送小姨》。
  晋中学院院长孙建中向记者介绍说,《放风筝》、《卖菜·探妹子·送小姨》是山西左权两组大型的传统小花戏,而此次,则由清一色的80后大学生向世界展示传统艺术的魅力。
小花戏首次登上“世界狂欢”表演
  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具有5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音乐教育领域的奥林匹克”。2006年,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代表中国向国际音乐教育学会递交了申请书,最终得到全体会员国投票通过,取得了在北京举办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机会。这是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自1953年创办以来,首次在中国召开。
  说起能参加这样的音乐盛会,晋中学院科研处副处长赵云海道出了一段渊源,“从去年到今年,我校师生连续两次在央视录制与山西民歌相关的节目,并在中国音乐学院进行了学术交流。在交流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表演的左权传统小花戏等节目获得了中国一流的音乐学家的高度赞赏。随后,中国音乐学院邀请我们参加在8月举办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
  于8月1日在北京拉开帷幕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还特别设置了以“中国民俗狂欢”为主题的音乐节。“在今晚的‘中国民俗狂欢’音乐节活动中,亲圪蛋艺术团有20分钟的时间可以充分展现左权小花戏的民俗魅力。”赵云海说。
80后大学生传承本土艺术
  左权小花戏是在太行山中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歌舞小戏。传统小花戏以一生一旦、一生一旦一丑、两旦或两生两旦为基本表演形式,边舞边唱夹有地方道白。
  赵云海告诉记者,为了能在音乐大会上,展示出山西本土最好的艺术,晋中学院从4月份就开始紧张筹备,先后邀请著名管乐演奏家刘瑞琪为参演节目创作了音乐,左权县著名唢呐演奏家李保定担当制作,小花戏泰斗李明珍创作舞蹈,并在学生中间开始了基本训练。7月,一放暑假,所有人员将全部到位,开始了紧张的排练。
  为了排好此次的小花戏演出,晋中学院在近千名学生中反复挑选,筛定赴京演出阵容。最后,晋中学院在学校原来的 “亲圪蛋组合”7人的基础上扩编成了30人的亲圪蛋艺术团。作为亲圪蛋艺术团的学生负责人,弓宇杰告诉记者,这30名艺术团成员,来自全国八个省,因为三年来,学校一直开展有关 “左权民歌”和“左权小花戏”的课程,这让学院里的很多学生都非常了解左权的民歌和小花戏,具备一定的表演素质,参演的热情非常高。
  作为此次演出的主力演员,弓宇杰说:“我觉得大学生学习民间艺术,不仅是为自己找到了出路,而且还传承了我们本土的文化。”
民间老艺人在校园传经
  据了解,近三年来,晋中学院立足地方办特色大学,邀请民间艺人进大学,开设了具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课程。2007年秋天,晋中学院在其音乐学院大三、大四学生中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界下的左权民歌”和“晋中音乐文化”等课程。此外,晋中学院还与国内一流的专家建立广泛联系,聘请著名音乐学家田青教授为学校的客座教授,请田先生到校讲学,让师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对于人类的意义。让地方一流的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传承人之一的 “开花调歌后”刘改鱼、“小花戏泰斗”李明珍、“羊倌歌王”石占明、“活着的阿炳”刘红权等,都曾应邀来到晋中学院的课堂,为当代大学生展示山西民间艺术的魅力。
  “为了不断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现在我们很多特聘教授的课,从一周一节,增加到一周两节。而且,在学校组织活动时,教授都会过来手把手进行指导。”赵云海说。
  为了充分地研究民间艺术,晋中学院还成立人文社科研究中心。该中心下设四个研究所,其中就有晋中音乐文化研究所。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晋中音乐文化研究所组织师生定期到左权、太谷等民歌区去采风,并为民间艺人建立档案库。
  今年3月,晋中学院《开花调 亲圪蛋》左权民歌走进央视,并应邀来到中国音乐学院,完成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数据库的录制。更早之前,在去年国庆期间,晋中学院承办的《烂漫开花调——献给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左权民歌演唱会》亮相中山公园音乐堂。
担起高校保护“非遗”的责任
  高校在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多的作用。而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在全世界所有地区的发展。
  8月5日,晋中学院院长孙建中将以 《全球化·民族传统与教育的责任》为题目,探讨如何延续本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
  孙建中说,20世纪中国的音乐教育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融合与巨大的颠覆。融合,就是找到了西方主流的音乐教育体系,颠覆就是放弃了自己的传统。尤其是信息化与电子化时代的到来,优势文化迅速蔓延,而边缘文化人群的迅速主流化,使得原有的音乐文化传统在迅速消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经历着濒危的命运。山西晋中秧歌艺人老化,年轻人远离村庄,开花调演员用民族唱法演唱民歌,原有的文化传统正在丧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晋中学院所做的一切尝试:把最好的民间艺人请进学校,恢复传统的“传习所”制度,就是希望能够把我们传统的音乐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