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代太谷秧歌职业艺人亮相央视
《逛太谷 看秧歌》六期
节目介绍晋中民间艺术
7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完成录制

采访期间,孙贵明老师教弓宇杰动作,地点在大佛寺

采访期间,孙贵明老师教我表演《偷南瓜》,地点是圣果寺前

孙贵明老师陪我游览三多堂

太谷县文化局局长陈刚(左一)副局长赵振中(右二)著名秧歌表演艺术家孙贵明和我在三多堂门前
“我太高兴了,我上中央电视台了!”65岁,已经在榆次街头卖了几年面皮的著名秧歌表演艺术家王金兰这样说。“我们这代演员在舞台上坚守了三十年,现在秧歌越来越不景气,我们之后,谁还唱秧歌?”以《偷南瓜》唱红北京的著名秧歌演员孙贵明说,“这次上中央电视台,是我们这代人的绝唱,我今年57岁,马上就该退休了,籍红玉50岁,再两年也退了。这次集体出征,对我们是太及时了!再过五年,就没人唱秧歌了!”
因为祁太秧歌名声在外,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想做六期节目向全国电视观众全面介绍在晋中平原上繁荣了数百年的这一艺术品种,但是,当策划人来到榆次太谷的时候,真正的秧歌艺人都年龄太大了。太谷县文化局陈刚局长告诉记者:“现在30岁以下的人,不仅不唱秧歌,而且不听秧歌。”
这次代表晋中赴京参加节目录制的演员,以原太谷秧歌剧团实力派演员为主。他们是1978年太谷秧歌剧团成立的时候,以20岁左右的年龄开始秧歌艺术的学习与实践的,三十年过去了,秧歌剧团沉沉浮浮,但是,再没有招收过新学员。于是,他们成了20世纪最后一代秧歌职业演员。秧歌大师香蛮旦是他们的声腔老师,去年香蛮旦80岁,去世了。香蛮旦教了这一批学生,而香蛮旦的学生再没有学生可教。
现在,这些秧歌艺人组成了三个自负盈亏的私人班社,在太谷、祁县、榆次、太原南郊、清徐、文水、交城一代常年演出。最好在时候,一年能演400场,但最近两年不行。2009年上半年,只演了100场。他们演出一天,平均能分到150元,但是,经常没有演出,所以,他们的收入并不高。在北京节目录制结束后,大部分演员都逛街去了,到了饭点,就都回来了,团长说:“大家舍不得在外面花钱吃饭。”
八位太谷来的演员,表演了19个最经典的秧歌代表性剧目。《看秧歌》《看铁棍》《上包头》《送樱桃》《绣花灯》《卖高底》《卖绒花》《卖元宵》等,由他们表演来是得心应手。所有节目都只录制了一遍就获得通过,央视编导连连夸赞他们艺术精湛。
作为整体介绍,节目组特别邀请了我省著名地方文化研究专家郭齐文、晋中学院教授常世继、“羊倌歌王”石占明、山西省戏曲职业学校教师、年轻歌唱家刘海萍、晋中学院音乐学院“亲圪蛋民歌组合”弓宇杰参与了节目的表演与访谈。
7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录制的这组介绍祁太秧歌的系列节目,被冠以《逛太谷 看秧歌》总标题,将于近期在《民歌中国》栏目播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