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红庆新作《亲圪蛋》年末巨献

(2009-01-10 20:08:36)
标签:

左权民歌

左权小花戏

亲圪蛋

太行

杂谈

那些唱“开花调”

“亲圪蛋”们

——刘红庆新作《亲圪蛋》年末巨献

 

 

刘红庆新作《亲圪蛋》年末巨献 

 

晋中晚报记者   张亭

 

2008年12月28日上午,晋中学院学术公寓203室,刘红庆面对着自己提前带回的几百册《亲圪蛋》,一脸收获的喜悦,对于自己刚刚出版的这部书,从个人角度而言他是非常满意的。他已等不及下个月出版社的正式发行,有可能的话他要在年底回京前举行个《亲圪蛋》首发式,把这部分书推销给热爱左权小花戏,热爱左权文化,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朋友们。

十年前,当刘红庆带着对外部世界的无限渴望离开左权,选择北漂时,他也许没有意识到,一种对故土文化的依恋早已在他心底深深扎根。正如他在书中所写的:“我做了永远的异乡人,是缘于对故乡的失望与异乡的神往吗?表面上看似乎是这样,但脚步愈是走得遥远,心灵就愈是向故乡走进。”他终于又回到了生养他三十年的太行山,并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左权文化的忠实推介者。

到目前为止,刘红庆已出过十多本著作,而其中的《向天而歌——太行盲艺人的故事》、《左权:一团奔突的火》和《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被称作“左权文化三部曲”。在这三部作品中,刘红庆对故乡的感念,对土地的热爱几乎遍及每本书的字里行间。他更愿意让人们把自己的这三部著作理解为对左权文化的某种诠释:“其实它们分别讲的是左权民歌为什么是左权民歌、左权为什么是左权、左权人为什么是左权人。”

在《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这部论述二十世纪左权音乐舞蹈流变的专著里,刘红庆逐一阐述了“边地文化的漫长渗透、流民文化的缓慢参与、抗战文化的强力刺激、精英文化的更迭辐射与商业文化的淡泊无为”,在这些文化的相互交融中,左权民歌终于附带着它富含的草根性、游戏性、顺民性,成了左权“亲圪蛋”们的音乐传统。

因为《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在全国的走红,在左权方言里有“亲爱的”、“我的心上人”、“我的心肝宝贝”意思的“亲圪蛋”,成了所有左权人的代称,“成了太行民间艺术的灵魂和核心。”从他们口中唱出的“开花调”,代表着左权民歌的全部形式和最高成就。而在《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中,刘红庆不惜笔墨,把众人传记写成了全书最有特色,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同其他左权人一样,刘红庆是听着左权民歌长大的,在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上,从小他就在耳濡目染中汲取了左权民歌的精髓,他深爱着他脚下的土地,也深爱着从那片土地上唱着“开花调”走出来的“亲圪蛋”。在书中,他写皇甫束玉,写这位从太行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歌者时,笔端流露出更多的是他对皇甫的敬仰,他把皇甫束玉比作一座高山,肯定了他对左权民歌小花戏的奠基作用;他写刘改鱼,说这位“巨星”创造了划时代的辉煌;他写李明珍,盛赞她对左权小花戏的贡献是没有人可以企及的高峰;他写石占明,把他喻为民歌复兴的号手,对这个从羊群里走出来的“羊倌歌王”寄予了太多的期许;他写刘红权,不光是对这个盲弟弟民歌成就的解读,文字中更透露了一种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亲情,他愿意用一切可以想象到的代价来换取弟弟的光明,哪怕是田青赞誉刘红权的“杰出民间艺术家”……皇甫束玉、刘改鱼和李明珍是左权民歌、左权小花戏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贡献者,石占明和刘红权正用他们的歌声创造着左权民歌之路上属于他们的时代。对于长期致力于左权民歌研究与推介事业的刘红庆而言,在与这些同他有着密切联系的“亲圪蛋”的交往中,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在许多珍贵照片、手抄民歌和影印剧本的陪衬下,刘红庆从最细微处入手讲述了这些“亲圪蛋”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把主体内容的标题分别用“天、地、方、圆”四个字来作为序号。刘红庆这样处理,使人对四个字的寓意产生了不同角度的诠释。而他却作了这样的解释:“其实不用那么复杂,对普通的读者而言,他们可以把这四个字当成是ABCD四个序号。但如果深究的话,你可以把‘天’看作是‘自然’,把‘地’看作是‘小花戏’的本色,把‘方’理解为‘走四方’,而把‘圆’就当作是我对左权民歌小花戏一个美好未来的期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