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青年报今天的文章

(2008-10-16 21:10:12)
标签:

原生态民歌

左权民歌

山西民歌

左权县

杂谈

民歌保护,

心思不能慢慢来
 
作者:苏景岳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报
更新时间:2008-10-16
 

山西青年报今天的文章

民歌进课堂只是民歌保护的一个缩影 左权文化局副局长王彬 供图

 

    门搭搭开花卜来来,门外走进俺哥哥来。
    并蒂莲开花离不开,今日走了你甚时来?
    笤帚开花常扫地,亲哥哥是俺心肝瓣儿……
    在左权二中的课堂上,全班女生对着男生高唱左权民歌《会哥哥》。她们仰着脖,眉宇间充满着年轻人情窦初开的深情。男孩子们则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还学着石占明的样子用手在空中画出一个甩羊鞭的动作。
    我国著名音乐学家田青认为,民歌是“祖先生活的延传,民族的DNA,载负时代的艺术。”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状态的改变,民歌正在随着一些老艺人的离去而逐渐消亡。山西的民歌研究专家任俊文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很多的民歌都变了味儿,保护与传承已经刻不容缓,对于那些掌握着民歌精髓的老人来说,每一个冬天都是危险的。”
    田青用更加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传统民歌岌岌可危的形势:“现代社会发展飞速,就像一列风驰电掣的火车,而原生态民歌就像放在车窗边的一个纸杯,窗户一开,纸杯就会掉下去。”

石占明的羊
比牛还牛

    其实这几年,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强,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为留存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做了不少的工作,省委省政府很早就把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
    2006年,山西省左权县下发了一个奇怪的批文。批文指出,为了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林”,全县所有的羊都不再允许漫山遍野地放牧,一律实施圈养。但同时,经县政府批准,石占明的100多只羊可以在指定的区域内实行放养。
    由此,石占明成了全县甚至是全国唯一可以在山上放牧的人。
    县里为石占明破了禁牧令,是为更好地保护左权当地的传统民歌“开花调”。据说歌王石占明只有站在山坡上,面对着他的羊群,才能唱出最正宗的左权民歌。
    2006年5月,经过山西省与左权县政府不懈的努力,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左权县的  “开花调”名列音乐类榜首。
    今年6月23日,我省文化厅又建立了第一批109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名录,其中包括河曲民歌传承人辛礼生、吕桂英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左权、河曲等地民歌的申遗成功和传承人名录的建立对于当地民歌特殊性的保护和传承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我国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左权县也将每年的6月份定为“文化活动月”,活动月里,县里及各乡镇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民歌、小花戏比赛,以此挖掘人才,传承并保护传统艺术。
    另外,左权县还成立了“左权民歌小花戏研究协会”,该协会由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及一些政府的文化工作者组成,专门从事左权民歌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抢救原生态民歌的潮流

    作为一种演艺艺术,原生态民歌是鲜活的,相较申遗,组织演唱会和歌唱比赛对于民歌来说更加具有传承的意义。
    以前由于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原生态民歌像是动物界里的蝙蝠,在各种歌唱比赛中,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这也是像阿宝这样的原生态歌手,在以前的各项歌唱比赛中很难胜出的原因。
    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原生态民歌的重视,举办了多年的央视青年歌手大赛在2006年增设了原生态这个演唱组别。“青歌赛”总策划秦新民说:“为了不让阿宝这样的歌手流失,我们决定设立这个奖项。此外,我们也想通过这种方式给这个唱法一个平台。”
    除了青歌赛,我国每年还要举办一些专门的原生态民歌比赛。
   “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是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组织的一项全国性原生态民歌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其宗旨就是抢救、挖掘、整理并繁荣我国原生态民歌,为中国原生态民歌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促进各民族之间音乐和文化的广泛交流与发展。
    继第一届擂台赛在浙江省仙居县成功举办之后,2004年“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在山西省的民歌之乡左权举办,那次为期六天的比赛吸引了包括台湾原住民在内的25个民族的100多名歌手参加。
    经过几年的发展,2007年底在陕西西安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更名为“中国原声民歌大赛”,赛会组织更加完善,发掘和保护中国民歌的效果也更加明显。在这届比赛中我省的女歌手刘海萍获得了学院组的优秀奖。
    此外,我省作为北方民歌的一个重要发源地,近年来也举办了不少的赛会和演唱会。
    2006年,山西省主办了“‘山河情’山西省原生态民歌新年演唱会”。我省的河曲和左权两地最优秀的民歌手也首次有了同台演出、相互借鉴和学习的机会。然而,多年来类似这样的各地民歌同台竞技的机会却并不多。
    在2006年和2007年,作为民歌之乡,我省的河曲与左权县也分别举办了民歌大赛。
    不过,受赛事规模等因素限制,在各种民歌大赛中除了造就石占明这个“羊倌明星”以外,就再没有一个民歌手因为参赛而因此走红。

“羊倌明星”效应

    随着各种大奖赛的举办及宣传,一个个以演唱原生态民歌为主的“羊倌明星”被塑造了出来。
    而这些明星的成功,对于民歌爱好以及初学者来说无疑有着一种天然的示范作用,许多人正是看到了刘改鱼、阿宝、石占明等人的成功,才坚持不懈地学习、传播民歌。
    山西民歌手阿宝在成名之后,积极帮助当地的民歌手和演出剧团走出去,他曾多次邀请和协助阳高县二人台剧团在北京参加各项商业演出和晚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大同地区二人台演出的向前发展。
    但是,我们也看到明星效应终归是有限的,尽管阳高县二人台剧团获得了许多走出去的机会,但是无论从演出收益还是歌手能力上,该剧团始终都没有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其实,对于传统民歌,明星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推广和普及,正是因为他们,才使更多的人有了听到并且喜爱上传统民歌的机会。
    由于近几年传统民歌在各种媒体上的曝光率逐渐增多,所以不少的电影导演也看中了这一影视资源。
    去年,由浙江卫视主持人亚妮拍摄的影片《桃花红杏花白》杀青,真实反映了左权盲宣队的生存状态。
    影片通过讲述太行山一对盲人兄弟的人生,反映出几代老艺人半个世纪里在太行山上边走边唱,悲喜荣辱的传奇经历。该剧中的主要人物全部由真实的左权盲艺人宣传队出演,影片的可视性、艺术感染力以及后期社会反响都非常好,成为一部相当成功的表现左权民歌的影视作品。
    而此次拍摄的《有了心思你慢慢来》,也必将成为继《桃花红杏花白》之后,又一部优秀的反映左权民歌的影视剧。
    此外,山西电视台的《中国风》等栏目,也在试图寻找一种通过媒体传播来传承和保护原生态民歌的方式。
    《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是由太原市文广集团和山西省戏剧职业学院联合制作的一档专门演绎山西民歌的电视栏目。它从2005年开始酝酿,2007年正式上演,为了尽量保持民歌原汁原味的特色,《唱享山西》大胆地让歌手采用当地方言来演唱,曲式也基本上遵照原歌特点进行加工和改编。它希望借助舞台演出,来展现极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山西民歌。

课堂上
培育新生力量

    无论是申遗还是办歌赛,无论是造明星还是拍电视,这些工作似乎都有些顾头不顾尾的嫌疑,而保护民族传统,更重要的工作则在于扎扎实实地固本强基,做好民歌在群众中的普及与传播工作。
    学生有着易于组织,可塑性强的特点,所以在学校普及当地的传统民歌,对于保护原生态的音乐艺术来说无疑是一个事半功倍的事情。
    2007年9月,受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姚振华副院长之邀,我国著名作家刘红庆,在该校开设了历时两个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左权民歌》课。
    更早一些,长期致力于山西民歌研究的太原师范学院任俊文讲师,在2005年就在全校开设了《山西民歌赏析》的公选课。许多学生在接触到真正的山西民歌后,很快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还积极参与到民歌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当中去。
    任俊文常常会请一些山西民歌的代表人物亲自去课堂上授课,他说,“学习民歌很多时候在于引导,你只有让大家真正地接触到原汁原味的民歌,大家才有机会去了解并且喜欢上中国的传统音乐。”
    今年9月,随着12000本《左权民歌小花戏》校本教材的下发,也意味着左权县民歌进课堂的工作已经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
    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这在全国也属于先例,在左权县与辽阳镇,大约有11所学校的12300名学生在本学期接受了“开花调”、“小花戏”等本土音乐的教育。
    据左权县文化局副局长王彬介绍,“民歌进课堂的工作不仅可以使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民歌的起源与发展,系统学习掌握其中的技巧,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演唱民歌的良好氛围,培养了传承民间艺术的新生力量。”
    左权的民歌进课堂只是民歌保护的一个缩影,任俊文教授讲道:“保护岌岌可危的民间艺术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有些甚至是迫切的。虽然目前政府和社会开展的一些活动已经为我们的民歌保护开了一个好头,但是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的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他同时希望像左权县民歌进课堂这样的基础性保护工作以后能够再多一些,更扎实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