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占明唱响国庆民歌周第一嗓

(2008-10-06 11:23:04)
标签:

中北大学

河曲民歌

左权民歌

石占明

山西

教育

 

各位朋友:

    9月4日到9月底,我在晋中学院音乐学院教《左权民歌研究课》,在文学院教《新闻采编业务研究》。两门课天天有,很忙,而在榆次上网不方便,所以好久没有更新自己的博客,很抱歉。文章写了不少,但是在博客里看不到。

    本来课还要进行,但是中北大学合唱团到北京演出,希望我看看,并且买了机票找人专门陪我回北京。于是就课程暂时告一段落。

    感谢大家在我不更新的情况下依旧关注我的博客,谢谢了!

 

石占明唱响国庆民歌周第一嗓

山西民歌领唱国际民歌博览会

 

□刘红庆

 

   104日下午,“2008国际民歌博览会音乐周”第一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山西中北大学合唱团率先奉献了一组经典山西民歌。在全世界38支民歌演出团队中被排在第一个登台,在全国14支民歌团队中被首先推向观众,在全山西各种形式的民歌演出中被选出来代表山西进京,进国家大剧院为国庆献声,中北大学合唱团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记者与现场近千名观众,聆听了这来自山西,来自家乡的歌。无数的掌声归于沉寂,记者与合唱团指挥、中北大学音乐系主任王燕平,山西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赵富平,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姚振华,以及中北大学校长张文栋聊起了这台音乐会。那日,与其说我感受到了民歌的瑰丽,不如说我感受到了责任的分量。

 

■让合唱艺术表达民族情感

整台音乐会以影响巨大的左权民歌与河曲民歌为主体。左权民歌诞生在太行山顶上,是山西东部民歌的杰出代表,河曲民歌诞生在黄河边上,是山西西部民歌的杰出代表。山里的歌与河上的歌,定居的歌和漂流的歌,思念女性的歌和思念男性的歌,山花样绚丽的歌与浪花样忧伤的歌。这就是我们感受到的左权民歌与河曲民歌的细微差异。但是,虽然隔着千山万水,左权民歌与河曲民歌都表达一个“情”子。

左权,山里的女子,花心荡漾,她们唱起了“开花调”:“桃花红来杏花白,爬山过岭找你来;樱桃好吃树难栽,有了心事慢慢来……”一首《会哥哥》,一首《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一首《桃花红  杏花白》,把太行山风情唱到了国家大剧院。

河曲,河上的男人,春心期盼,他们唱起了“山曲儿”:“水流千里归大海,实心心想你,我折回来;大青山上卧白云,难活不过人想人……”一首《三天路程两天到》,一首《难活不过人想人》,一首《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把黄河阻隔着的男女唱得如此凄婉。

此外,祁太秧歌《看秧歌》,朔州大秧歌《大烟袋》,以及襄汾民歌《走绛州》,交城民歌《交城山  交城水》,以及创作的民歌风味的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都在音乐会上得以展现。

我们本土有自己的多声部合唱,但是音乐学院学习的合唱方式来自西方。以合唱形式表达民族民间情感,是这个音乐会的一大亮点。合唱团指挥、中北大学音乐系主任王燕平演出结束后对记者说:“我们中北大学合唱团成立于2004年,虽然我们建团时间较短,但是四年来我们确立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办团宗旨,那就是时刻不忘记我们是山西这块丰厚的音乐土壤滋养着的合唱团,我们的进步离不开本土艺术的养育。我们学习国外的音乐,获得的是皮毛,而我们对民间的关注,是对我们自身根的关注。把合唱艺术与民歌演唱结合起来,唱出的是最本真的和谐之音。”

学习别人的方法,唱自己的感情,这是这支歌唱团成功走向国家大剧院的最重要的因素。

 

■让民间歌手领跑音乐教育

学习本土艺术,向谁学习?一定不是县级文化馆整理出来的民歌资料,或者说不应该仅仅是文化馆整理的民歌资料,而是要直接向民间艺人学习。中北大学合唱团的声乐指导之一、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姚振华办学朝就是这个方向努力的。在他的主持下,音乐学院开设了《本土音乐文化》课程。姚振华说:“我们这门课,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左权开花调’的杰出传承人刘改鱼、‘羊倌歌王’石占明、‘盲人音乐活化石’左权盲人宣传队主唱刘红权,都无偿地来到课堂上与学生们交流,为学生们示范演唱,获得了轰动效应。”

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所以合唱团也和民间艺术家联袂合作,将原生态音乐的绚丽奔放,与合唱艺术的严谨缜密结合起来。这次到北京演出,他们特邀近年活跃在全国歌坛的山西原生态歌手石占明与高保利一起演出,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2006年,羊倌歌王石占明已经获得了多个奖项,频繁亮相中央电视台,算是很火的歌手了。但是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因不认识澳大利亚国旗而受挫。不过,无可否认的是,他演唱的左权开花调,确实直逼人的心灵。《会哥哥》《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和《桃花红  杏花白》,是他生命里流淌着的歌,在校大学生与这样的民间歌手合作,不仅可以大开眼界,而且可以从歌手的声音里,感受乡土的魅力。

2008年,另一个山西歌手高保利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获得铜奖,国家大剧院多处张贴着他的大幅图象。音乐会的策划者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一亮点,在合唱中为高保利安排了两支独唱,那是高保利唱过无数次的河曲民歌《三天路程两天到》和《难活不过人想人》。两首独唱之后,高保利领唱了河曲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记者认为这个作品的合唱版本并没有体现原歌的荡气回肠,但是高保利与大学生们的合作也称完美。原生态与合唱艺术嫁接,使得整个表达更加浑厚。

演出结束后,记者与中北大学音乐系主任王燕平,山西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赵富平,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姚振华聊天,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要将民间艺术家引进课堂的事情。他们说,有人建议教育部要“京剧进课堂”,但是在我们山西,尤其是我们搞音乐教育的专业院校,一定要首先将“山西民歌进课堂”,请“山西民间歌手进课堂”。当然还有最古老的剧种蒲剧,北方影响力巨大的晋剧,以及上党梆子和北路梆子。

如果真正重视民间了,真正重视传统了,真正把民间艺术家最光彩的东西让大学生们了解了,那么大学生是会爱上土地的。为了这次合作,中北大学音乐系让石占明在学校给学生搞了一个讲座,据说震动很大。师生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真诗只在民间”!

 

■让本土艺术滋养千秋万代

山西是戏曲的故乡,是民歌的海洋。戏曲剧种有五十多种,已知的原生态民歌,保留着两万余首。但是,二十世纪以来,山西的音乐教育与全国各地的音乐教育一样,片面强调美声唱法,片面夸大交响乐的地位,使得本土学习音乐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还有音乐,还有艺术。一个在左权县长大的学声乐的音乐学院学生,居然不会唱当地民歌,不会跳当地小花戏。一个教黑管的老师,居然在课堂上贬斥唢呐是吹给死人听的乐器。同样是声乐,同样是乐器,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缺乏起码的信心?

家长花钱让学生们拜师学艺,别人的艺术没有学好,祖先的歌声也全部忘记了,这是今天音乐教育的最大的悲哀!

虽然,中北大学合唱团的水平有待提高,毕竟他们是刚入学不久的大学生,但是,学校敢于把“民歌”当成自己的“名片”打到北京,打到国家大剧院,就充分地显示了其本身巨大的魄力。演出结束后,中北大学校长张文栋在国家大剧院门口,冒着细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我们学校的学生合唱团要把民歌演唱做成中北大学的名片,把民歌传播做成山西艺术的名片,把合唱团办好,把本土音乐传承好。我时刻告诫我们的学生,学习音乐不是娱乐,而是责任。现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呼声这样高,没有大学生的参与是办不到的。”

张文栋是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的科学家,博士生导师,并不从事艺术教育。但是他把学生合唱艺术与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想到了一起,便显示了非凡的见识。他不仅专程从太原赶来为音乐会助兴,而且表示将继续支持合唱团,资助他们到山西各地甚至全国各地演出,弘扬好山西本土音乐文化,为重塑山西形象而努力。

5日中北大学合唱团继续在国家大剧院完成了自己的演出,6日,移师清华大学,为那里的师生献声。据悉,这台音乐会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北大学、山西省合唱协会联合主办,山西省合唱协会和中北大学承办。赴京演出前在太原演出了一场,获得广泛好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