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李明珍名作:小花戏的艺术特色

(2007-12-10 08:52:14)
标签:

山西左权小花戏

民间舞蹈

李明珍

李明珍  刘瑞琪
 
 

谈山西民间舞蹈左权小花戏的艺术特色

 

(原载1992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左权小花戏》一书)

 

 

 

    小花戏是产生于山西省左权县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言其小,一是指每个节目表演的时间不长,短则三,五分钟,长则十几分钟;二是指表演人数不多,少则两人对舞,多则十余人群舞;三是指装备轻便,既不用复杂的服装道具,又不受灯光舞台的限制,几身彩服,数把彩扇就可以活动於街头巷尾、场院亭台。另外,演员的年龄小,年幼的多为十二岁左右的稚童,年长的多为十八岁左右的青年。言其花,是指场面调度多变,舞者身形多变,彩扇上下翻飞,真是花团锦簇。小花戏的戏,是指其众多的节目中,单纯的情绪舞很少,多半有简炼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当地群众说得好:“小花戏,小花戏,一小二花三有戏。”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这种艺术形式的风格特色。
 
 小花戏的表现形式

 

    小花戏在发展过程中,其表现形式基本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歌舞。演员根据唱词内容,配以象征性的舞蹈动作,不少剧目还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歌舞并重,或偏重於舞。如《歌唱合作化》、《摘花椒》、《开花调》等。这种歌舞形式还可以组织人数较多的大型舞队,在乐队伴奏下,以整齐的步法和多变的扇花做出各种舞姿造型,参加重大喜庆节日的游行表演。
    第二类是歌舞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个性,有一定的戏剧矛盾和冲突,构成了小戏形式,但仍然是通过小花戏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其特点是歌中有舞,舞中有戏,歌、舞、戏三者紧密结合。这一类的代表剧目有《打樱桃》、《菜哥》、《槐林会》等。
    上述两种形式各具特色,均有其独到的好处。因此,都受到群众的喜爱,得到了并存和发展。


小花戏的舞蹈风格

 

    1、飞舞多变的扇花,是小花戏一个固有的特色,一把彩扇在演员手中舞动起来开合自如灵活,扇花变化无穷。有些观众看了左权小花戏,称之为“扇舞”,正是抓住了小花戏在扇花上奇异多变的特点。
    最具特色的扇花是“蝴蝶扇”,它的技巧看来不复杂,但是要捕捉它的风格韵味也是很不容易的。“蝴蝶扇”的扇花,是要把彩扇舞动得起伏翩跹,如同彩蝶在花丛田野中飞舞。目前小花戏以“蝴蝶扇”为主的扇花,已发展到五十余种。扇子是小花戏的万能道具,一把彩扇通过演员的表演,打开时可以象征镜子、书本、茶盘……合拢时则代替勺子、镰刀、斧头……扇子更是小花戏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用不同颜色的彩扇和不同舞动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比如小花戏群舞,演员手舞红色彩扇,就会表现出热烈、欢愉、活泼、兴奋的情绪。换以蓝、绿、粉色,就会给人以雅致、文静、素洁、清幽之感。各种五颜六色的彩扇,舞动起来讲究很多,扇法的开、合、挽、转、动、静、速、慢,时而象飞舞的蝴蝶,时而象艳丽的花朵,眨眼如潺潺流水,瞬间似招展红旗,其变幻莫测,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地处太行山巅的左权县第一次试种水稻成功,群众欢欣鼓舞,因此编演了小花戏《太行新歌》。舞台上十多名演员,各拿两把绿色彩扇,边歌边舞。合扰时下上轻点,好象正在插秧;打开时波浪翻腾,如同稻田一片葱绿,想象丰富,虚实相间,真实感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扇子是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加强了小花戏的表现力,而且为小花戏美的艺术形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小花戏独特的风格特色。
    2、小花戏的舞步轻盈活泼,富有弹性,走、跳、跨、挪不下二十余种。其中最富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是每舞动一步,身体相应颠颤三下的“三颠步”。其要点是颤、颠、跳、蹬,再配以辅助性的动作扭、摆、甩,构成独特的韵味。
    颤:随着舞蹈脚步起落,双腿膝盖屈伸要有弹性,如同挑担的扁担在肩上颤悠。
    颠:身体随着膝盖的颤,依次往脚跟、脚前掌、脚尖(脚趾部分)弹压,通过膝颤脚颠,使舞步起伏更加鲜明。
    蹬:两腿交替向前迈步时,形成脚前掌的勾劲和脚跟的蹬劲,男演员的步法最为明显。
    扭:身体随着舞步的起落节奏,左右轻微扭动,要和颠颤协调一致,使舞步更加优美。
    摆:在舞动过程中,以大臂带小臂,有规律地摆动,手过头为大摆,手在肩以下为小摆。
    甩:手在向上摆动时,自然撩起到达最高点时有股甩劲。通过摆和甩,使颠颤的舞步更加活泼、有朝气。
    上述七字是“三颠步”步法的统一整体,缺一不美。然而颠颤是关键,其它则是为了加强舞蹈步法的风格特色。要做到颤中有扭,颠中有跳,使颤、颠、跳、蹬、扭、摆、甩协调一致,有机结合,再和多种扇花尤其是“蝴蝶扇”的配合舞动,构成了“三颠步”足下有弹性,身躯有起伏的颠颤形象。
    3、小花戏的舞姿舒展秀美,灵活多变。到目前为止,经常运用并有固定名称的舞蹈动作有五十余种,大部分动作始终贯穿了颠颤这一基本动律。舞姿的基本特点总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态式。
    颠簸:随着颠颤的弹力,双膝大幅度的屈伸,使全身形成明显的起伏,好似波浪中的小船,悠然自如。如“蝴蝶式摆浪”、“晃手颠跳”等舞蹈动作,就很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拧转:以腰部为基轴,在左右转身时,用灵敏的拧劲,扭转成多姿多角度的身态。如“回头望月”,“磕扇拧身”等,使舞姿做到刚柔相济、优美俏丽。
晃首:头部或轻微的左右摇晃,或微划圆圈。传统花戏中的男角表演,特别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特点。由于头部反复划圈和晃动,使帽冠前的英雄绒球不停地颤动,给人以活泼喜悦之感,群众形象地称之为“碰破头”。
    手臂划圆:双手随臂同向或交替划大圆形,使身段舒展、柔美。如“画龙点睛”、“喜鹊登枝”等,给人以线条流畅,顿挫有致的美感。
    转肩扭:肩部前后交替摇摆划圆圈,腰胯随之扭动,使身形动作显得柔美而轻盈。尤其是转肩扭和摇首晃脑巧妙结合,如“金鱼摆尾”、“照镜”、“坐虎”等,使舞姿更加俏皮、诙谐、活泼。
    三道弯:以“磕扇勾腿”、“转身蹲裆”等动作,显示出这一舞姿造型的特点。
    总之,小花戏的舞蹈动作通过腰、头、肩、手、臂的灵活多变,起伏跌宕,使舞步、扇花、舞姿三者谐调配合,多样统一,形成了小花戏舒展、矫健、朴实、俊秀的舞蹈特色,好似簇簇山花,散发出泥土的芳香,给人以美的享受。小感六句,以括其舞蹈要点:

    一步三颠膝要颤,


    上下起伏似波澜,


    轻盈灵巧扭摆甩,


    拧身转体臂划圆,


    欢抖彩扇如蝶舞,


    神韵要随意境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