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北京特质的文化已经越来越少

(2007-08-18 21:44:51)
标签:

人文/历史

 

有北京特质的文化已经越来越少

 

 

 

    昆曲有六百年的历史,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北京也是昆曲发展兴盛的重要场所。资料显示:在1917年到1945年的28年间,北京曾先后出现过“同合”、“崇庆”、“宝山”、“祥庆”、“宝立”(庞世奇)、“庆生”(白云生)诸班,它们都曾一度兴起,随即萧条冷落,到1945年前后,专业昆班已不复存在,仅有“昆曲研究会”、“北大倚声社”、“昆曲学会”等知识界之业余组织,维持着昆曲“清唱”一脉。
    1957年成立的北方昆曲剧院,是北京唯一的专业昆曲表演艺术团体之一。在北昆的介绍中这样写道:“五十年来,剧院以保护、继承、发展、革新昆曲艺术为根本宗旨”但是,与苏州传字辈可以演出六百多个剧目相比,北昆的七十多个剧目实在是少的可怜。尤其在创新上花大力气,反而使许多经典没有继承下来。
    面对更多的诱惑,年轻一代演员花在练功上的时间比较少。记得一次看电视,北昆的一个老艺术家说,他白教学生,在排练厅等,经常没有人来。
    在北京另一个宣传推广昆曲的是“北京昆曲研习社”。北京昆曲研习社是北京昆曲爱好者研究和传习昆曲艺术的业余文化团体。1956年由俞平伯等业余曲家发起成立,“文革”停止活动。1979年底恢复活动,张允和担任社长。
    五十年来,北京昆曲研社先后演出106场,挖掘、继承传统剧目64折。没有经费,没有固定活动场所,以每年两场的平均演出频率,尽管也宣传了昆曲,但是对这样的一个剧种,在这样的一个城市,受众能有多少呢?
    全北京学钢琴、小提琴的孩子有多少?
    全北京学昆曲的孩子有多少?
    多年前我到呼和浩特采访,那时候,呼和浩特每年生产销售的马头琴是150把左右,而销售的日本电子琴是3000台左右。
    马头琴与电子琴,哪个更可以表达内蒙古人民的情感?哪个更像一件乐器?当然是前者。但是,为了迎合国际化,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学电子琴。
    昆曲,有文辞之美,有声腔之美,有身段之美。我以为,昆曲是中国孩子最好的艺术启蒙手段,不管将来唱不唱戏,学点昆曲都有益于了解传统文化,塑造孩子的美好情操。但是,因为钢琴可以在升学时加分,于是一窝蜂地学钢琴去了。
    在北京街头,姜杰钢琴城、鲍惠荞钢琴城,卖琴,教琴,生意火暴。有些地方的教师只是音乐学校的学生,自己还没有练好,就出来教琴。而本来就少的可怜的专业昆曲教师,都无人问津。

    搁下昆曲,看看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特点?
    首先,北京是帝都,是个高级消费城市,所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明显的特点便是饮食服务、生活消费品的生产与制作、供城市娱乐休闲的音乐戏曲曲艺等。在两批已经成为市级遗产项目的153种内,传统手工技艺占了绝对的优势。
    生活奢侈品的生产,如:象牙雕刻、玉器工艺、风筝工艺、景泰蓝制作技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雕漆技艺、绒布唐工艺、金漆镶嵌制作技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宫毯织造技艺。
    生活必须品的生产: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瑞蚨祥中式服装手工制作技艺、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马聚源手工制帽技艺、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绣花鞋技艺(王冠琴)。
    饮食方面有: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张一元茉莉花茶窨制技艺、北京二锅头酒酿制技艺、牛栏山二锅头酒酿制技艺、“菊花白”酒酿制技艺、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月盛斋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烤肉制作技艺、壹条龙清真涮羊肉技艺、“厨子舍”清真菜民间宴席制作技艺、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
    其次,北京是个包容天下的文化消费城市,所以聚集了适合全国各地各种口味的文化消费,尤其是文人消费。戴月轩湖笔制作技艺、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和装裱修复技艺、肄雅堂古籍修复技艺、潭柘紫石砚雕刻技艺,以及昆曲、京剧和戏装制作技艺、戏剧盔头制作技艺等。
    再次,北京是个注重休闲、修养和保健的消费城市,其游艺活动丰富,医学水平高超。可以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抖空竹、围棋、中国象棋,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鹤年堂”中医药、宫廷正骨(上驷院绰班处)、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等。

    坚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线生产的人还有多少?
    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没有失传,但是,最好的师傅都不在了。《韩熙载夜宴》是荣宝斋木版水印史上影响极大的作品。因为原作的名气大,当年复制的数量少,现在市场需求很大。但据说老人们雕刻的版都在,就是没有人会印了。
    工艺品怎样呢?原来复兴门有个很好的“中国工艺美术馆”,六层,全部是工艺品陈列。里面幽静而充满艺术气息。但是现在改造成了百盛,热闹了,工艺品被挤在了六层的一个角落里。
    还有多少人愿意钻研技术,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侯宝林为相声担忧过,马季为相声担忧过,侯跃文为相声担忧过。他们都走了,一个郭德刚即使不买减肥茶,能不能挽救相声?
    一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田青和我说,咱们办一本杂志吧,就叫《反动派》。因为现代化必然是反传统的,而坚持传统文化的人,在现代化的潮流中一定不合时宜,表现出“反动”的一面。我们就歌颂那些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传统文化而奔走呼号的声音。
    与“如何赚钱”,“如何升官”等教你人生一招不同,以倡导保护传统为己任的书有没有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