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17:成长的困惑
(2024-01-03 21:57:35)亲爱的逗逗:
新年好!
给你写信的此时,我正在从西安返回珠海的飞机上。
今天天气很好,能见度很高,从机舱窗口往下看,丘陵起伏,哪怕是半空俯瞰,绵延不绝的山脉也是一眼看不到头,大自然的辽阔无垠总是让人心生敬畏,若仔细看,又会发现层层叠叠的山峦间,有蜿蜒的道路和星星点点的房屋。
我在想上周末聊天时你的困惑:
当明知希望渺茫,努力是否还有意义?
你说:
“我希望学习是一个一直有正反馈的过程。可是学习所能得到的正反馈,没有打游戏那么直接,打游戏在每个阶段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你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打游戏了吗?”
正反馈——这个词在你当时的表达中高频出现,我查了一下,正反馈是生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概念,指某种生理过程中,某个因素的增加会导致该过程的加速,而该过程的加速又会进一步增加该因素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过程。
你说:
“如果最后有这个正反馈,我觉得辛苦也无所谓,但是假如努力了也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的话,就会觉得这样去付出是不是太不值了。”
“回想初中三年,我居然在没有一次能考得特别好的情况下,还努力了三年,虽然最终拿到一个还不错的成绩,但换成现在回头看,我还真不一定有以前那种信念。”
你还提到身边有很多“天赋型”同学,学得比你轻松多了:
“如果他恰好天赋异禀,而且还努力,那他学好是必然的。”
“我觉得他们还真不一定能体会到我们的痛苦。”
坐在对面的你,断断续续地说,目光越过我看向的是窗外,你只想表达不需回应,而我要做的,是准备好耳朵。
跨年的夜里,你给我发来你的年终总结,洋洋洒洒9页纸,开篇就说:“翻看了前面的日记,或多或少能忆起当时的状态,不论字迹还是内容都挺能反映心情(笑),好吧,看自己的日记也不无尴尬,总觉得会有点被自己笑倒,这一年日记的总结或许就是——有各种现在看来完全不必要的担忧,以及对于数学和物理考不好这两件事情交替的痛苦……这一年所承载的是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这一年远比这本日记所书的更厚,但大多印象已甚模糊,感谢去年此时心血来潮开始写日记,才得以在此时或更久以后忆起那时这般鲜活的感受。”
读到这一段,我会想起一年前的你说起要开始写日记时咬牙切齿的表情:“我要好好记一记我所受的折磨,不能太容易就忘了。”
想到这里,妈妈真想抱一抱你,高中三年有多不易,我心深知;你此刻所经历的艰辛历程,我感同身受。
想和你聊聊此次的安康行,这是我第三次来安康,有幸亲眼见证了南色51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有了美术室有了图书室,有了厨房有了茶水间,有了办公室有了洗手间,接下来,计划中的51美术馆即将动土。
说起来似乎很简单,轻飘飘几句话就介绍完了,但张老师是在不动用任何机械设备的前提下,就凭着手挖肩扛,用我们看起来最“笨”的办法,在荒土废墟间一砖一瓦搭建起南色51——这是一件在普通人看来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张老师竟然给做起来了。
南色51的建设到今天为止,已历时三年整。
围炉烤火的冬日,张老师笑谈他的劳动成果,是得益于“自己太笨”。
逗逗,从小就在南色长大的你,会如何理解张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你是否还会忆起在南色泡大的那个小小的你?那个永远向你敞开大门的南色,温暖又明亮,错落却有致,不同区域摆放着不同材料,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美好,自由自在的你们浸润其中,幸福无比。
你是否还记得,小小的你每次走进南色时,都会见到乐呵呵的张老师坐在工作台旁,干活的手从来没有停过,他和你们一样,乐此不疲且乐在其中。
就这样,张老师用他的“笨办法”一点一滴地建设了南色,又用他的“笨办法”一砖一瓦地建设了南色51,南色滋养了童年的你们,而南色51滋养了乡村的老人们。这也是妈妈为什么敬佩张老师最大的原因,因为他不但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而且还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许对于张老师而言,“正反馈”还是“负反馈”一点都不重要,真正驱动他去行动的,是怎样将有限的能力转换为无限的能量,是围绕长期目标去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然后沉住气,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逗逗,妈妈和你聊起张老师,并不是想用“有志者事竟成”的大道理来说服你,而是想和你分享我的人生经验:我们不仅要“看见”自己,还要“看见”他人,从他人不同的成长模式中去思考自己的成长困惑,说不定会找到答案。
好了,一封信从天上写到地上,终于要结尾。
最后的最后,还想要表达一下对你的佩服,如此厚重的日记本,如此厚重的年终总结,我和你老爸都甘拜下风,就冲着你这股劲儿,厦大不为你敞开大门那绝对是厦大的损失!

爱你的老妈
2024年1月
前一篇:家书16:十七岁的花季
后一篇:岁末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