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7-老父亲的肺腑之言
(2022-11-06 23:08:39)| 分类: 逗言逗语 |
亲爱的逗逗:
刚刚接听完你的电话,我心里五味杂陈。虽然我一直都知道你对自己要求很高,但是学习和考试带给你的压力如此之大,仍然超乎我的想象。
爸爸从小就不是被家长和老师所认可的那类“好学生”,所以我一直也没有感受过来自于学习和考试的任何压力,在我的整个中学生涯中,玩才是主旋律,想尽各种办法创造玩的机会,考试的时候得过且过,从来没有一刻为考试成绩萦怀。这样的状态当然不可取,甚至是负面典型,但是不可否认,这也是一种学生生涯的态度,而我,当年大家公认的“差学生”,也没有因此就注定成为一个失败者。你看,其实你现在那么关注的学习成绩,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当你昨天半夜跑过来大哭的时候,我是手足无措的。尽管你老妈说小女孩在这个时候哭哭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我心里依旧不能释怀。我希望你是阳光的、快乐的,在十六岁这个花一样的季节里尽情地享受生长的快乐,但今天你告诉我,你从进高中后从来都没有开心过的时候,我的心很痛。确实,我也觉得你们学校现在的学习安排是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但是逗逗,你的思想上也应该就此做出恰当的调整才行。爸爸妈妈一再告诉你,你是长跑型的选手,慢热型的孩子,千万不要拿一时的得失来作为自我否定的标准,但很显然,你没有这样认为。数学物理让你很有挫败感,明明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没有学好?我不知道你“学好”的标准是什么,但是我希望你能知道,某一次考试的成绩绝不是衡量“学好”与否的标准。爷爷是数学老师,他一直以来都强调,理科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直至融会贯通的,有很多知识点刚开始学的时候弄不明白,但是随着课程的逐渐展开,往往是学到后面的某个阶段的内容时突然发现,前面搞不明白的概念突然一下就懂了。高中的学习才开展了两个月不到,你真的没有必要如此焦虑,即使期中考试考砸了又能怎么样呢?爸爸妈妈从来就没有要求你必须考出什么样的成绩,你们老师肯定也没有对你提出这样的要求,你现在的焦虑、不安、挫败感,其实源自于你对自身的苛求和对周围眼光的过度关注。
但是逗逗,我希望你能真正明白,对自身苛求的另外一重含义,就是在与自己为难。对自身苛求和对自我有要求,完全是两件事,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现状。对自我有要求,是在认识到现状的同时承认现状,并希望能在现状的基础上查漏补缺,以得到提升。对自我苛求,是制定某项目标而不管现状是否能够匹配目标。在前一种状态下,每一次微小的进步与改善,都能让你感到由衷的快乐,因为你能够实实在在地看到自我的进步。而在后一种状态下,再大的进步都没有办法让你感到快乐,因为你离你自己制定的目标差距仍然大到无法想象,你会一直活在挫败感当中。你看,就这样一点点差异,但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回到现在最为困扰你的数学和物理的学习上,你现在认为你什么都没学好,那你尝试整理一下思路,就是怎么样才叫“学好”?对于学渣来说,能不靠蒙做对一题就算学好;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及格就算学好,对于好学生来说,80分算学好,对于学霸来说,满分才叫学好。你先结合自身情况把“学好”的标准定下来,然后再梳理一下,那些知识点是你不明白的,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几天内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掌握一种题型,而不是很概念化的目标,我就是要学好或者考好。如果在你实现这些小目标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知识点你怎么也搞不明白的时候,你就先放下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它自己就跑到你脑子里面去了。
今天送你去学校的路上,和刚刚的电话里面,我一直跟你说要懂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学会自己与自己和解。你现在可能没法真正理解这个话,但我认为,学会自己与自己和解,是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非常重要的阶段,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没能学会。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段子,人生的三大阶段:20岁的时候,接受自己父母是普通人,30岁的时候,接受自己是普通人,40岁的时候,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这就是一个人的思维逐渐成熟、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不断与自我和解的过程。小的时候,我们是这个家庭的中心,甚至可以是世界的中心,因为小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这个小小的家庭。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我们会发现自己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再大一点我们会发现,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一定能够得到回报,甚至有时候就算再刻苦努力也可能没有结果,最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的人遍地都是,你有两种选择:接受自己的平凡,但期望能在平凡的生活里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情,或者是不接受自己的平凡,但又没有能力变得不平凡,每天怨天尤人在痛苦煎熬中挣扎。逗逗,你会选哪一种?
接受自己的平凡,自己与自己和解,不代表没有追求,不求上进。在求知求学、社会生存的每一个阶段,依然会有不同的精彩,不同的机遇在等待我们,我们依然要心中有梦,眼中有光,依然会努力向梦想前进,但假如不能成就梦想,也不需过分纠结。等你再大一些,可以看看《道德经》,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温柔而坚定的,所以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段话的意思,你可以在周末回家的时候查查资料。老子讲过很多很有道理的话,他认为圣人其实也是平凡人,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就是说圣人正是因为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所以才能变得不平凡。
该怎么与自我和解,你可以看看《阿Q正传》,虽然大家一讲到阿Q,都把他当作反面典型甚至是笑话,但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正是一种特别好的与自我和解的方式,虽然阿Q本身是不求上进的人,但他肯定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他特别善于与自我、与外人、与环境、与敌对力量和解。当你与一道难题奋战了一个小时仍然搞不定它的时候,试试在心里大喊一声:“孙子才能做出来这么变态的题呢!”然后把这道题彻底甩到脑后的时候,你就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了!
老
2022年10月30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