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各种心想事成,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要先八一八。
上午上完课后,特别疲乏,困意来袭时那是挡也挡不住,2点钟,瞅着逗逗出了门,心里挂着3点钟要去学校讲故时的事儿,我的眼皮就耷拉了下来……不知啥时候,电话铃声响起,一个陌生的号码,一个多年没联系的老朋友,天南地北地扯了一圈,发现电话竟然还是打错的,他要找的那人并不是我,只是碰巧和我同名:)挂掉电话,指针正好指向2点45分!哎!若不是这个意外的电话,今天中午去学校讲故事是绝对会被耽误的,这个遥远的电话来得太及时。
从工作室到幼儿园,开车10分钟,骑车15分钟,走路30分钟。这样美丽的天气,骑行是最好的选择,哼着小曲,翩身上车,老旧的桂花路变得格外美好,因为我突然发现桂花路两侧的人行道+骑行道的宽度竟然超越只是两车道的主干道了!看着畅通无阻的骑行道,再瞅瞅主干道上堵着的长长的车队,哈哈!我的心情呀,倍爽!
讲完故事后从学校出来,边骑边琢磨:得弄个双肩包背一背,方便骑车!刚一回到工作室,门铃声响,包裹送到,昨天下单的《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立体书竟然无比默契地附送了一个双肩包!
哎!小确幸哪小确幸!
11月13日:

从第三次讲故事之后,我每次讲完故事之后,把书留给班里的老师们,下周进班时再交换,以便于孩子在一周之内有时间重温故事。小小班的几位老师是有心的老师,自打书留下之后,明显发现孩子们跟我亲近了许多,每次我一出现!
先讲的《安格斯和鸭子》,这是安格斯系列的第二本,经典读物,却用错了地方,因为对孩子的年龄和群体阅读状态的把握不准确,导致孩子和安格斯之间出现一些沟通障碍,这套书中反复出现的大量拟声词救了我,从第二本开始,干脆脱了稿,直接把故事演绎成安格斯和鸭子之间的对话游戏,我模仿安格斯的叫声,孩子们模仿鸭子的叫声,倒也把一个故事玩得快快乐乐。
《小猫》,是福音馆的低幼绘本系列中的,这一系列绘本,也是我近期进幼儿园讲故事的福音:)
从安格斯到《小猫》,讲述难度迅速下降,单纯的画面牢牢抓住孩子的眼球,这是一个温情的故事,不小心迷路的小猫最终还是回到了妈妈的怀抱。松居直先生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这本书的好,平日翻阅,感觉并没那么强烈,但在给孩子们开讲之后,其故事性的优秀和画面的张力便慢慢显露出来了,再一次感恩松居直先生,也感谢愿意听我一直讲着故事的孩子们。
11月20日:

安格斯系列,今天是最后一本,这套我极其喜欢的好书,却在这帮3岁娃娃们的面前,每一次的讲述都成了新的挑战。
依然是合作讲述的形式,孩子们模仿安格斯的叫声,我来做故事讲述和模仿其他声音。
安格斯迷路了,跟着大狗跑啊跑的它,跑得找不到家了,安格斯怎么才能回到家呢?让我们顺着声音一路找去……
游戏就是是年幼孩子生活的重心,这话果然不假。当我们从安格斯的故事过渡到《拔萝卜》时,孩子们简直沸腾起来了,原因很简单,那首《拔萝卜》的儿歌他们全都会唱呢!
好吧,我们先来唱,唱个够,再来讲故事:)
如果读过松居直先生的《我的图画书论》和《打开绘本之眼》,你也会对这本《拔萝卜》印象深刻,一翻开书,画家用心创作的生动场景扑面而来,几乎不需要过多的讲述,孩子们已经被画面牢牢地吸引住。
依然是合作讲述的形式,我来旁白,孩子们“嘿哟嘿哟”地用力拔着萝卜,一个个前俯后仰,乐不可支。
终于,一家老小在小老鼠的帮忙下,拔出了大萝卜,孩子们又开心地唱起了《拔萝卜》,而这一次明显比刚才唱得更投入,配合上前俯后仰的拔萝卜动作,一个个都萌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