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陪睡的任务,总是让我痛苦不堪,9点半,就要伺候逗大人睡下了,她还得伸手勾住你的脖子,愣是要你四平八稳躺好,她才能安心睡,可很多时候,也许她还没睡着,我就已经梦会周公了。于是,夜里两三点起来给她把尿后,经常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原因是什么?睡够了。
找到了打发时间的好办法,看书。
那天夜里读到《目送》里的一篇《母亲节》:
……
我问安德烈,你为什么都不跟我写电邮?
他说:妈,因为我很忙。
我说:你很没良心耶。你小时候我花多少时间跟你混啊?
他说:理智一点。
我说:为什么不能跟我多点沟通呢?
他说:因为你每次都写一样的电邮,讲一样的话。
我说:才没有。
他说:有,你每次都问一样的问题,讲一样的话,重复又重复。
我说:怎么可能,你乱讲!我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
……
虽然是深夜里,也不禁哑然失笑。也许只有到了这个年龄,才能读懂龙应台这段文字背后的无奈。褪去千般光环,她的身份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母亲。所以她才会这么在乎她的孩子的每一句话带给她的感受。
深夜里想起多年前那个场景,正在读初中的我对妈妈的照顾开始腻烦,每天早上她必须看着你吃下那一大盘蛋炒饭,再喝一小碗浓米汤,就是稀饭面上那一层层稠稠的米汤,妈妈说这是营养最好的早餐。非得看着我吃完,才心满意足的放我背上书包上学校,她似乎怎么都不明白那时候的我有多羡慕同学们抓着几毛钱的早餐费,在校门口随心所欲想吃啥就买啥的心情。
有一天的早上,看到桌上一成不变的早餐,我终于忍不住了,抓起书包就跑,不吃总可以吧?!学校离家很近,哪知我妈一直追到学校门口,非得把我抓回去吃完早餐才放回学校。同学为这事笑话了我好几天,当时我心里的那个气啊,足足好几天不愿意搭理我妈。
身边的孩子翻了个身,微弱的床前灯下,因为白天扎辫子留在头上的头发界线清晰可见,不由得苦笑,睡在我身边这个才满三岁的孩子,小小的脑袋里也满是对抗大人的奇招妙想。
今天下班回家,奶奶说刚给逗逗洗过澡了,我很奇怪:怎么头发也没洗?外套也没换呢?一问才知:正准备洗头的时候,逗逗一脸认真的跟奶奶说:“奶奶,我妈妈说过今天就不洗头了,下次再洗好了!”看孩子说的那么认真,奶奶竟然也就当了真。
洗完了要穿衣服的时候,逗逗又开口了:“奶奶,我这件格子外套很漂亮,明天学校开运动会,老师让我就穿这件衣服去!”
于是,头发没洗,衣服不换的谜底浮出水面。
我看着王逗逗,半晌没吭声,心里满是困惑。这么小的孩子,你不能武断的判断她是撒谎,为什么要这样说,原因比结果更重要。可以断定的是,小脑袋很聪明,她完全清楚若是她表示自己不想洗头不要换衣服,那奶奶是绝对不会首肯的,于是,她用了她觉得有把握的方式,孩子的智慧真的不可小瞧。
想到此,我蹲下来问逗逗:“逗逗,你觉得这个小辫子很漂亮,所以不想洗头发对吗?”
逗逗点点头。
我又问:“你也很喜欢这件衣服,所以不想换掉对不对?”
孩子再点头。
我说:“那妈妈有没有跟你说过不要洗头吗?”
逗逗小声说:“没有。”
“那老师有没有告诉你明天不要换衣服呢?”
“也没有。”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小。
我站起来,说:“好了,下次若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能说是别人的意思,明白了吗?这样不算是好孩子。”
逗逗怯怯地问:“那妈妈你还爱我吗?”
——“当然,我永远爱你,就像阿力的妈妈一样。”
孩子立马欢呼雀跃,刚刚因为此事带给她的压迫感瞬间消逝,可留给我的思考却绵绵不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