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太阳”的陨落看孩子的早期教育

(2010-04-26 21:08:27)
标签:

教育

育儿

表弟

好习惯

妻弟

分类: 多嘴令狐

    妻弟的去世有如在我们各家的亲戚中投了一枚重磅炸弹,使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都接受了一次心灵的震憾。那些白发长辈们,甚至是哭干了这一辈子所以的泪水,即便是那样也哭不会孩子的生命。听着妻表弟的母亲撕心裂肺的喊:“我的天呀!我可怎么活呀!”

    妻表弟是因为胃癌去世的,平是因为饮食习惯不好,特别爱吃烧烤,而且不太注意饮食的科学,再加之平时工作也很忙很累,每次下了夜班或是中班,就会随便的与同事们一起吃烧烤喝啤酒。而且妻表弟为人很是内向,从不爱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是在病中如果不是难受到一定程度,他也不会让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痛苦。好几次的恋爱经历让妻表弟很受打击,但从表面上看来,仿佛象没发生任何事情一样。直到发现癌症,已经是晚期,从查出来到去世仅仅不到七个月的时间,年龄才刚26岁,再过几天应该是他的生日了,可是他连自己27岁的生日都没有度过去。

    因为他没有结婚,所以依旧还是个孩子,按照传统的风俗他的后事一切从简,没有灵堂,没有花圈,他的遗体停放不足24小时,家里他最小没有人给他戴孝,甚至连他的骨灰都不能太久的存放,也许是为了让他早一点超生到新一个轮回。越是这样,家里就越无法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就觉得如同“太阳”陨落了一样,留下的只有白发爹妈,一对可怜的苦命人。

    这样的后果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人的命天注定吗?难到就没有人该为妻表弟的离世来分析原因吗?如果说有因果关系的话,那么在孩子早教中是不是埋下了这样痛苦的种子,才会结出这样的苦果来呢?这些天来,我一直在反思到底怎样培养孩子才是成功的,我们到底要培养一个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如果我们连要什么和如何去达到的话,那么作为父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盲从的,甚至可以是溺爱。

    一、性格,是成功的一半。

    因为妻弟的病,我们所有亲戚对癌症的病发和成因,几乎成了专家,所有人都一直在关注孩子的病情。医生就说:“忧郁寡欢的人容易患上这种不治之症。”然而妻弟就正好是那个“忧郁寡欢”的人,性格内向,而且个性极强,不愿意向别人讲出自己的心事。因为性格原因,朋友也很少,在工作上处世不善交际,遇到挫折只是存在自己的心里。时间久了,自然会形成抵抗力的减退,这种慢慢沉淀会在身体相对薄弱的器官上形成病变。癌症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可以达到二十年,看上去外表强壮的妻表弟,其实内心很是脆弱和恐惧,身体有些症兆,也由于他的不爱表达而被隐瞒下来,以至于形成最后的恶果。所以培养孩子,如果能给孩子一个热情开朗,阳光奔放的心胸,那么孩子在任何逆境中也不会觉得黑暗;教会孩子有自己的知心朋友,所以在任何面前也会有好朋友出手相帮,这不是等于成功了一半吗?作为父母,我们爱孩子,但是我们无法跟着孩子一辈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竭尽全力培养一个性格好的孩子,让他懂得去爱,懂得如何被爱,什么时候在哪里可以得到爱,这才是伴随他一生享用的法宝。

    二、习惯,是成功的另一半。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我们的孩子离不健康的东西远一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让孩子离病毒远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孩子离坏人远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孩子离阴暗远一些。但是,作为父母有时候我们恰恰把自己的习惯当作是“好习惯”教给了孩子。每一对夫妻都有自己的习惯,当他们有了宝宝以后,他们就会默认为自己的习惯是好习惯,用这种方法,就把传给了孩子。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是这样,这是改变不了的。但是我想,我们一定要留一颗“反思,反省”的心,在保留自己好习惯的同时,时常看一看,学习一下,比较真正科学的好习惯,修正和检查自己的习惯到底是不是好习惯。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习惯当成“默认是好的”就给了孩子。也许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对于不好的毛病根本无法改正,但是一定要告诉孩子,比如可以告诉孩子:爸爸的毛病不是好习惯,好的习惯应该是什么,不要和爸爸学。这既是自我检讨,也是增强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应该夫妻双方共同配合好,把自己的好的行为习惯教给孩子。比如妻子细心一些,爱干净,那么就让妻子教孩子卫生习惯;比如爸爸热情好动,那么就爸爸带孩子出去参加体育运动。二个共同施展自己的长处,孩子就会养成好习惯。好的习惯是孩子将来成长路上最忠实的助手。

    三、会爱,是成功的沃土。

    “母子连心,父子天性。”父母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爱,但是当今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亲”们自己还在“父母月”中享受着幸福,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首先说,年轻的夫妻,如果没有考虑好孩子带来的负担,没有看明白这件事,就先不要孩子,等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正要孩子,是首先是对生命的尊重。其次,如果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么你就要付出努力和艰辛把他带大。最后,如果你只想生孩子,没有想过自己去养孩子,而是一味的把孩子抛双方的老人来带,那么你的孩子肯定就失败在起跑线上。我不是教育学家,也不是医生,我只把的深刻反思写出来告诫大家,用生命的教训给大家提醒。

   

    春天,只在地里种下一颗种,悉心照料它,秋天它却给以几颗麦穗上百粒饱满种子的回报;如果,只种下了一颗种子,任它风吹雨打,它在初夏就已经枯萎,秋天只能收获无数眼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