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东陵
http://s11/middle/53a28db8ta7b2273532da&690
清东陵全景图
仲夏已过,同夫人去南戴河渡假,回来时路过清东陵,兴趣所致,驱车到清东陵一游。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据说是顺治到此打猎时选定的,康熙2年(1663年)开始修建。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四面环山,正南烟炖、天台两山对峙,形成宽仅50公尺的谷口,俗称龙门口。清代在此陆续建成217座宫殿牌楼,组成大小15座陵园,诸陵园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排列于昌瑞山南麓,均由宫墙、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等建筑构成。其中方城明楼为各陵园最高的建筑物,内立石碑,碑上以汉、满、蒙三种文字刻写墓主的谥号;明楼之后为"宝顶"(大坟头),其下方是停放灵柩的"地宫"。由陵区最南端的石牌坊向北到孝陵宝顶,由一条约12公尺宽、6公里长的神道连成一气,沿途大红门、大碑楼(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龙凤门、七孔桥、小碑楼(神道碑楼)、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等建筑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当年顺治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清东陵。
清东陵的15座陵寝是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设计排列的。入关第一帝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位置至尊无上,其余皇帝陵寝则按辈分的高低分别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孝陵之左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为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形成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现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同时,皇后陵和妃园寝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表明了它们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此外,凡皇后陵的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神道相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其统绪嗣承关系十分明显,表达了瓜瓞绵绵、生生息息、国祚绵长、江山万代的愿望。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游览了埋葬顺治皇帝的孝陵、乾隆皇帝的裕陵及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东陵。
还有未进入皇陵区的孝庄皇太后的昭西陵。
游览着皇陵,想着在清廷影视剧中的那一幕幕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情节。这些历史人物已烟消云散,但这些遗留下来的建筑,如同无声的老人述说着那一段历史。我从建筑的差别中体会到历史的变迁。其中乾隆帝时清朝发展最鼎盛时期,他的陵寝极尽奢华之能事。尤其是地宫,更是精细绝伦。但是历史就是这样的捉弄人,最豪华的陵寝却遭到民国时期的军阀孙殿英人为的盗掘,甚至于不惜动用炸弹轰开地宫。这恐怕的乾隆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相比之下,慈禧的陵寝就比不上乾隆帝陵寝了。虽然慈禧也是权侵朝野,但无奈清朝此时已江河日下,国库空虚,虽然慈禧一再搜刮民脂民膏,但无奈国力日下,只得尽力而为。她的陵寝比乾隆帝的就差远了。
http://s1/middle/53a28db8ta7b2dd664620&690
清东陵入口处牌坊前留影
http://s15/middle/53a28db8ta7b2e234d19e&690
裕陵
http://s9/middle/53a28db8ta7b2e6868a48&690
普陀峪定东陵
http://s11/middle/53a28db8ta7b2edb99eda&690
乾隆地宫留影
海洋在石像生御道前留影
http://s9/middle/53a28db8ta7b2f684c078&690
石像生御道
http://s7/middle/53a28db8t772b7fd093a6&690
石像生御道前留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