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苑天地◈ |
宋人有耕者,田里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有个耕田的宋国人,在田里有截树桩子,一条兔子跑过来,碰到树桩子,碰断了脖子就死了。耕田的人于是就放下他的犁去守着树桩子,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他再也得不到,他自己反倒被宋国人嘲笑了。
耒(音“蕾”)
1. 〔~耜〕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 2. 古代称犁上的木把。
【原文】
《读书须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释义: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啊,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是,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的问题,读到一半的时候,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的时候,疑问就会慢慢的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最后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2、【作者简介】
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论语选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wng dài
[解释]:迷惘模糊。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