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中国科举考试作弊(原创)
——写于2009年“高考”第一天
(bluexj博客原创讯)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上午出去时,看到考点的警戒线外不仅站满了翘首以待的家长们,更有为数不少的人民警察维持现场秩序。知道的是高考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出了什么重大事故。考场外已然如此戒备森严,而气氛紧张的考场内又是怎样一种景象呢?除了每个考场内都安排有至少两名的定点监考人员外,还有不少的流动巡考人员。今年,全国考场内更是装备了6万个摄像头和金属探测仪器等高科技参加到高考的安保队伍。而所有这些公安、武警、国家保密部门等安保部门的严阵以待,除了维持好秩序外,更重要的一个任务即是——防止作弊!同很多现代考生“跳出农门、谋得好差事”一样,参加中国历代科举考试的学子们也发明创造了许多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作弊手段。

翘首以待的家长们
科举时代的作弊手段
科举制度始创于隋代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废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历经1300余年,为历代学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一朝中第,鸡犬升天,科考制度决定着参考人的命运,而由于每次科考淘汰率极高,于是,为了一举登科,考生们想尽各种办法,有的用心苦读,也有人使起旁门左道。据已发现的文物显示,用以作弊的古代“小抄”到现在仍清晰见字!宋代考生们作弊时写的密密麻麻的棉布坎肩夹带,是在一件普通的棉布坎肩上,竟然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楷抄写了64篇文章!更有一份丝绸夹带,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字体。而其它诸如现在考试热门人物的“枪手”在当时也并不鲜见,考古显示,宋代时便有代考行为发生。由于吏治腐败,更有进到考场里为考生传递文稿资料等行径。而清代考生藏在衣袖、鞋袜内的“口袋书”,更是在一本比名片还小的印本上写满了2.9万字,肉眼极难辨清。

1978年高考考场(一)
科举时代严密的监考和处罚
而当时的主考部门也以各种方法防止作弊。从考前保密、考前检查到考卷批阅更是一点也不比现在的高考含糊。考前保密在历代甚为严密,若有违纪,不论考官考生均要追究责任。如唐大中九年(855年)乡试,因出现“漏泄题目”事件,涉嫌考官均受到贬谪,涉嫌考生登科者全部除名。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会试,考官程敏政卖题与举人唐寅、徐泰等,后经查出,“敏政谪官,寅、泰皆斥遣。”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会试,考官汤宾尹私下“与名房互换答卷,共十八人。”次年被御史弹劾,受到吏部的惩处。鉴于此,清代会试对试题保密更加严格,考官拟定考题后,礼部掌管,考试时在考场当众启封。试题刻印是主考官和同考官亲自监督刻印,不准多印一张,其间凡参与人员一律不得外出。考试用的试卷纸是由提调官监制,后送监临官处“逐卷钤用关防印信,”以防考官漏题、考生事先作题或临场盗换试题答卷之弊。而进入考场前,为检查是否带有“小抄”,检查更是细到脱衣解发。

1978年高考考场(二)
明清考场中设有俯临全场的高楼,叫做“明远楼”,考生考试的号舍分列东西两侧伏其下面,考官登楼监场,考生及差役人员尽收眼底。唐代有“假代者论如法”的规定,明朝对请人代笔之考生要严惩。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会试,第一名沈同和答卷出自同乡赵阳之手,事后二人均被贬谪戍边。清初“科场条例”规定,如有请人代为答卷及受请之人均带枷问罪;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复试满蒙童生因请人代笔,继而倡议哄闹考场而伏诛。古代对作弊行为的严惩不贷甚至重于现代的处罚。作弊者或被游街、或被流放,严重的还会被砍头!
科举时代的阅卷
而为防止考官在阅卷时通过笔迹或暗记作弊,宋真宗时便实行誊录之法。收吏用朱笔誊抄试卷副本,给考官批阅,称为“朱卷”,考生的原始考卷则称为墨卷,此法后被历代沿用。考生们进行考试的场所叫贡院,四周内外两层围墙顶端布满带刺的荆棘,因此贡院也称“棘闱”。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为防止考官舞弊,各级考试前数日,考官“入闱”,关闭院门,直至考毕才能出来。长安贡院是千余年科举考试的象征,贡院内大路正中盖有明远楼,是专供考场巡察人员登高眺望稽查之用。考试结束后,收上来的考卷要进行弥封。
高考制度实行数十年来,作弊手段也称得上是“与时俱进”,从传统的“小抄”到今天所使用的对讲机、针孔便携式摄像机、微型无线电接收器等高科技设备,可谓种类齐全,作弊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纵观古今考场作弊现象,实在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

2006年10月1日,韩国首尔,身着韩国传统服装的老年韩国人正在
扮演参加一个国家考试“Gwageo”(科举)“科举”考试现场

著名播音员罗京生前图集(成长经历)
追忆《新闻联播》罗京与刘继红婚姻生活(组图)
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病逝
图文推荐(第一期)
香港“平民股神”曹仁超:A股进入30年大牛市坚定看多
刘罡:政府快给A股泼盆水
路透:股票和外汇等市场面临回调
洛克:邓玉娇属于正当防卫,死者咎由自取
质疑邓玉娇案“防卫过当”说(原创)
路透:邓玉娇事件震动中国社会
邓贵大之死
曹建海:邓玉娇案折射当代官民对立
律师被迫暂别巴东 行恶者必受天谴(原创)
邓玉娇案令人联想起窦娥冤(原创)

bluexj博客(http://blog.sina.com.cn/bluexj)致力于打造实用资讯、网友交流的资讯博客
欢迎交流、敬请关注!
QQ:17673321
http://img.alimama.cn/topicfile/2009-06-02/12439094326505.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