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动摇了市场信心?

(2008-06-18 20:36:28)
标签:

股票

分类: ◈财富宝典◈
什么动摇了市场信心?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财经编辑何禹欣
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http://www.ftchinese.com/ftimages/000005392/1.jpg

后看来,6月10日中国股市的暴跌势在必然。远至邻国越南5月份高达25%的通胀率和上周五国际油价上涨以及美国股市下跌,都被视为动摇中国市场信心的重要理由。更一致的意见是,开市前的周末,中国央行陡然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00个基点的举动,在时机和力度上都超出市场预期,直接促成了股市大幅下调。

如果从当日银行股领跌的状况来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似乎对股市产生了摧枯拉朽的力量。6月10日,中国国内股市有10只银行股出现跌停,而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银行股,平均跌幅也达到了4.8%。然而根据瑞信估计,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50个基点,对香港上市的中资大银行盈利的影响还不到1%。事实上,中国央行在去年10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其中8次宣布上调后次日,中国股市都出现了上涨。

既然如此,什么才是令市场悲观的真正理由呢?

简单说来,中国通胀的两个源头,持续加速流入的热钱和加剧扭曲的能源价格,目前都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着眼长远的解决方法。

截至今年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1.75万亿美元,而4月份的新增外汇储备达到了创纪录的745亿美元。在外汇流入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央行的应对是反复运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对冲流动性。然而,经济学家们相信,相对于提息或人民币升值,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化解热钱压力并非最优解。摩根士丹利王庆认为,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可能逼迫商业银行去寻求更多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不利于银行的资产匹配优化;此外,对于抑制通胀的效果也比较有限。“作为一个暂时的过渡方法是可以的”,王庆说,“不是一个治本之策”。

对于久议不决的中国能源价格改革,前景则更为黯淡。尽管不断冲高的国际油价带来了更大提价压力,根据新华网报道,发改委负责人6月8日在日本表示,中国将暂缓成品油改革以“稳定社会经济。”6月11日官方公布的数据也表明,煤价和油价的上涨是推动5月份生产价格指数(PPI)创新高主要动力之一。但价格管制而不是价格改革,却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据本地媒体报道,山东新近出台了包括地方补贴在内的一系列政策,保证入夏用电高峰和奥运期间的用电供应。花旗指出,随着奥运临近,政府将用行政手段保证煤、电、柴油和汽油、钢铁、水泥和一些建筑材料等的充足供应。

尽管业内普遍相信,眼下的现价控制会以未来的能源提价作为补偿。但对市场而言,全局性政策的缺位和行政性干预的强化,无疑造成了最大的不确定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