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天路——2021年西藏自驾游(十一)

标签:
9月17日拉萨哲蚌寺色拉寺自驾游记 |
出门至今已跑了五千多公里,该给爱车做个保养了,顺便检查一下跑过烂路后的车况。于是先在微信小程序“布达拉宫门票预约系统”预约好第二天布宫门票后,出门前往网上找的,看似还比较正规的“志成汽车修理厂”,在北京东路去大昭寺的路口放下到大昭寺游玩的同伴后,驱车来到汽修厂。因为拉萨与浙江的时差约有2小时,维修师傅才刚上班,车上架检查无碍,然后做常规保养并更换前刹车片,耗时1小时,付大洋1100元,在西藏这个价还算合理。与去大昭寺的同伴联系,得知如今游大昭寺也需要提前一天预约,他们只能逛逛八廓街。约定会面地点后,离开汽修厂,在大昭寺附近接上同伴后,一起来到哲蚌寺。
哲蚌寺也是格鲁派寺庙,原名是吉祥永恒十方尊胜州,位于拉萨西郊约10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坳,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该寺由宗喀巴大师弟子加央曲吉·扎西班丹创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为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前次来哲蚌寺时间太晚,佛殿关门没能入内参观,此次就是来弥补上次所留下的些许遗憾。在哲蚌寺山门售票处购票时,得知整个拉萨需要门票的寺庙,对老年游客均无优惠,原因是门票收入归寺庙,可以不执行国家规定,这不免引起大家一些抱怨,可是能另花3元开车上山直接到寺庙前,免去爬山之苦,倒也比较人性化。在寺庙前的小停车场下来,开始按黄教寺庙规制,顺时针线路游览各个佛殿。
同样悠闲的猫咪
我也逛寺庙
甘丹颇章,旧称兜率宫,意为“天神宫殿”。明嘉靖九年(1530年)哲蚌寺第十任堪布、即二世达赖根敦嘉措主持修建,后成为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四世达赖云丹嘉措、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坐床驻锡之地。主殿楼高4层,平顶宫堡式建筑,恢宏壮丽。殿内供有白伞盖佛母、宗喀巴大师和各种金刚等佛像,陈设豪华,供器甚多。中间旺堆维巴殿内供奉着五世达赖塑像,还有历代达赖喇嘛的宝座,是达赖喇嘛为信徒摸顶赐福的地方。最上层则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的地方,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起,蒙古和硕特首领固始汗支持打败藏巴汗,建立了格鲁派统治政权,五世达赖将其政权机构也设于此处。直到清顺治五年(1648年)布达拉宫白宫建成,五世达赖由该处移居布达拉宫,政权机构也随着转移,以后就把格鲁派统治的西藏地方政权统称为甘丹颇章政权。
白伞盖母
千手千眼观音
吉祥天母谢绝女士
大殿后部的堆松拉康为哲蚌寺最早的拉康(拉康意为神殿或庙堂)之一,绛央曲结曾在此净室内修行,正中供有转法轮文殊菩萨。堆松拉康的左侧是弥旺拉康。其内塑一尊高大的12岁身量的强巴佛坐像,身在下层而头部达于二楼。该佛像由颇罗弥旺出资塑造,故其称为弥旺强巴,佛像比例匀称,刻画细腻,形象亲切感人。堆松拉康的右侧是伦崩拉康。其内前边有两座较小的白塔为“伦布佛塔”,后部并列三座银塔,分别为三世、四世达赖和摄政王灵塔,灵塔制作精致豪华,皆以银皮包裹,又嵌以珠宝奇珍,仅第三、四世达赖灵塔就耗去白银14800两。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三楼的“强巴通真拉康”,内供巨型的强巴通真铜像,据说这是强巴佛长到8岁时的身量像,系乃东王应宗喀巴吩咐而造的。塑像颇带几天稚气。为佛造像中的佼佼者。四楼觉拉康里面纪念佛祖八大善事的八座佛塔像。
经堂佛鼓
佛顶大白伞盖母
六臂护法
多闻天王
自显文殊菩萨加央修行洞,加央即加央曲杰·扎西班丹,宗喀巴门下的著名弟子,哲蚌寺的创建人。在此地偶尔发现山洞里的山石表面显现出文殊菩萨像,认为是神灵的指点,于是就在此洞修行,后来在旁边修起一座加央拉康,据说佛殿建成后,僧人们蜂拥而至,挤满了整座佛殿,恰好是7700人,此后7700人便是哲蚌寺标准编制的僧人数了,殿内存有七世达赖喇嘛的手指印。而哲蚌寺最早就由这个拉康开始发展,故而这个区域在哲蚌寺有特殊的地位。
侧洞显现文殊像
不知不觉已逛了2个多小时,快到下午3点色拉寺辩经时间,而同伴们都没有看过辩经,于是离开哲蚌寺,驱车来到色拉寺。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洲”,位于拉萨市北面3公里的色拉乌孜山麓,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由宗喀巴的弟子江钦却杰·释迦益西兴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后释迦益西应召赴北京,受封为第一任大慈法王。色拉寺内主要佛殿有措钦大殿、杰扎仓、麦扎仓和阿巴扎仓三个扎仓,全盛时期有僧众8000多人,规模略小于哲蚌寺。关于色拉寺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在色拉寺奠基兴建时下了一场较猛的冰雹,冰雹的藏语发音为色拉;还有一种说法是该寺兴建在一片野蔷薇盛开的地方,野蔷薇的藏语发音也是色拉。
进入色拉寺寺门,直奔主通道的北端的辩经场,此时院内人群云集。只见大片树荫下,近200名红袍喇嘛排列整齐,分两片相对席地盘坐,中间通道中,一位的喇嘛用丰富的肢体动作,时而手挥念珠,时而怒目而视,时而单脚独立并大力击掌,与单坐顶端小佛案后的喇嘛进行辩经。问者动作夸张、言词激烈,答者慢条斯理、答词简短,一来一往,不时会引得在座的喇嘛和围观的藏民、游客们的哄笑。我自己倒是感觉有些诧异,上次来看辩经是那种多群人各自围坐一圈,分别同时进行辩经,而眼前却是集会式的单人对辩,众人听辨的形式,难不成喇嘛们也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或许是一个阶段的总结考核?总觉得眼前的场面有些类似表演,不如过去真实、自然。
辩经场对面就是色垃寺最大的措钦大殿,1710年由固始汗(1582年~1654年)后裔拉藏汗(1705年~1717年执政)赞助修建的。殿前边也有一个跟哲蚌寺一样的石头铺就的广场,大殿高四层,内部由大经堂和5个拉康(佛殿)组成。经堂大门外为双排10柱的前廓,廓壁彩绘四大天王像。门内经堂方柱如林,有长柱89根、短柱36根,面积近2000平方米。经堂前主供一尊5米高的强巴佛鎏金铜像,两侧是宗喀巴师徒三尊、格如坚才桑布、多杰朗觉等格鲁派高僧塑像和一座尊胜塔。强巴佛鎏金铜像造型精美,坐于双狮须弥座,足踏仰莲座,两手作转法轮印,面相圆满,神态安详。强巴佛前还有一个精美的佛龛,里面供奉色拉寺创始人,宗喀巴弟子、大慈法王释迦益西塑像。经堂后部另有3座佛殿,中间是强巴佛殿,主供6米高的色拉寺主尊强巴佛,佛殿南墙的经架上珍藏着明成祖赠送给释迦益西的永乐八年版的《甘珠尔》经书,这是第一部藏文印刷佛经版本,弥足珍贵。强巴佛殿西侧是罗汉殿,内供释迦牟尼佛像和十六罗汉及四大天王塑像。东侧是大威德殿,主供十一面金刚牛头塑像及依怙神、白拉姆(吉祥天女)、朗色多闻天王等护法神像。由于殿内喇嘛看管极严,没能偷拍到几张照片。
色拉寺创建者
色拉寺有杰扎仓(显宗学院)、麦扎仓(医学院)、阿巴扎仓(密宗学院)三大扎仓,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辩经场西侧的杰扎仓,也是色拉寺最大的扎仓,面积1702平方米,仅次于措钦大殿。杰扎仓初建于1435年,创建人为释迦益西的弟子贡久洛真·仁钦僧格。佛殿高四层,仅经堂就有柱100根,里面遍挂唐卡、伞盖、帏幔,四周墙壁遍绘释迦传记和各种护法神像。经堂后部有5个佛殿,三世佛殿,内供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和八在菩萨像。马头明王殿(达真拉康),内供马头明王像,以及依怙神、忿怒神等护法神像,梁柱和墙壁上还挂有许多狰狞的面具,极为恐怖。强巴佛殿内主供强巴佛、十一面观音等塑像。宗喀巴殿主供宗喀巴大师,还供有杰扎仓历代高僧塑像。妙音殿(甲失拉康)位于经堂东北角,主供妙音铜像。
杰扎仓的著名来源于里面的马头明王殿(达真拉康),佛殿不大,呈回字形,四周为回廊,中间封闭式神龛需弯腰通过不大玻璃窗才能看到里面供奉的马头明王神像。马头明王是藏传佛教密宗的护法神,相传这一尊马头明王神像是宗喀巴大师和弟子们在玫瑰林中散步,突然听到一阵骏马嘶鸣,那声音就像是从树下发出来,宗喀巴赶紧叫弟子顺着声音向地下挖去,竟然挖出一尊马头金刚佛像,于是宗喀巴徒孙,释迦益西的弟子贡久洛真·仁钦僧格奉师祖命在此处修建佛殿,以供奉马头金刚佛像。该马头明王神像实际塑造于15世纪中期,三头六臂,头顶一马头,头戴五骷髅冠,张着血盆大口,圆睁三只眼睛,六只手紧握法器,中间的双手紧紧搂抱着明妃多吉帕姆。据说此神像祈福极为灵验,每天都有大批信众和游客排成长队,依次用额头触到神龛壁进行祈祷,并由一旁喇嘛黑墨点鼻,以加持福佑。殿旁还供奉着色拉寺的镇寺之宝,莲花生大士(藏传佛教创始人)的金刚橛,相传这是藏地第一支金刚橛,也是所有金刚橛的原型,在五世达喇嘛时期正式确立了朝拜金刚橛的节日。
从杰扎仓出来已是下午4点多,其它佛殿、扎仓都已关门,好在主要精华部分已看,于是随便在寺内转了一下便离开色拉寺。回到酒店,在附近餐馆用过晚餐后,打的来到布达拉宫广场。黄昏时分,云层笼盖,宏伟壮观的布达拉宫依然巍然耸立于玛布日山顶。漫步广场,倒上一瓶矿泉水,水汪汪的地面顷刻显现出布宫的倒影,引得大家争相拍照。夜幕降临,广场亮起了璀璨的灯光,数十个玉兰花式的花灯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把整个布宫广场照得如同白昼。巍峨高大的布达拉宫在景观灯的照射下,白宫显眼,红宫神秘,不由让人心生崇敬。可好景不长,顷刻间大雨倾盆,冷风袭人,让毫无准备的游客们纷纷寻找避雨之处。稍后雨息,但寒风依旧,大家也失去了继续游玩的兴致,打的回酒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