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天路——2021年西藏自驾游(五)
标签:
9月11日怒江州美丽公路丙中洛自驾游记 |
凌晨4点多便已早早醒来,查看保山医院的微信公众号,显示核酸检测结果已出,反正已经睡不着了,干脆起来洗漱,整理行装,然后独自一人驾车前往医院取检测报告,待回到酒店,大家都已起床,各自在做出行准备,6点半左右,我们已经离开保山市,沿保泸高速前往怒江州,在昨日被拦的蛮云边防检查站提交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后,顺利的进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首府、泸水县所在地六库镇。
六库为怒江州南大门,东依碧罗雪山,西靠高黎贡山,两山之间便是川流不息的滔滔怒江,这条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大峡谷在怒江州蜿蜒流淌达300多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最深处在贡山丙中洛一带,达3500米。两岸群山逶迤、绵亘起伏,峭壁千仞、危岩嶙峋,雪峰环抱,雄奇壮观。
名副其实
峭壁千仞
驶出六库镇,美丽公路蜿蜒于峡谷之间,宽阔的江面被些许薄雾笼罩,云霭流动在山腰之间。遮隐在山坡绿树丛中的江边小村,一缕炊烟袅袅升起,给寂静的村庄带来生机,村边江水滚滚流淌,放眼望去,宛若人间仙境一般。前面不多远就是小沙坝服务区,距离六库镇只有5公里,是进入怒江大峡谷的第一站。整个服务区依山就势,镶嵌于缓坡江岸之中,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像从土地中自然“生长出来”。一条旋转的木质游步道将上面的美丽公路和江边的观景台相连接,形成优美的屋顶花园和滨江步道,让游人能够亲近怒江,尽情欣赏此地的绝美风光。
维拉坝伟人峰,这是怒江边的一个小景点,路旁建有一个观景台,登上观景台可见对面怒江拐弯处的山坳中凸起一座小山峰,其形酷似一个仰卧的头像,惟妙惟肖,不愧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由于这一带的少数民族非常敬崇毛主席,希望他能永世保佑如今的日子能越过越好,因此将其称为毛公山或伟人峰。站在观景台眺望怒江,两边的山峰愈发陡峭,江面被对峙的高黎贡山脉和碧罗山脉挤压得越来越窄,使得江水变得更加湍急浑浊,怒江开始渐渐显露出它的本色,彰显它的狂暴与威力。
伟人峰
怒江天险“老虎跳”是大峡谷内一个知名景点。这里的江面非常窄,只有约20米左右,两岸峰峦重叠,怪石林立,峭壁如削,几块巨石从江岸横列着伸向江心,阻拦着汹涌江水,将本就不宽的江面约束的更为狭窄。滔滔江水在此陡然跌落,浪花飞溅,惊涛拍岸,轰鸣声震耳欲聋,响彻峡谷,由于这里流急浪高,被当地人称为“怒江第一险滩”。“老虎跳”傈僳语称为“腊玛登”,即老虎跳峡谷之意。周围的景致也不错,江岸边巨石突兀,三叶梅怒放,动中有静,江边的山路蜿蜒曲折,的确是个观光游览的好去处。
金满银滩是一个巨大的河湾,怒江流经此处冲刷出一片河滩,河滩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卵石,湍急的水流经过每一块河卵石上都会激起浪花。似珍珠,似雪花。在阳光照射下,河滩发出耀眼的银色光芒,故名金满银滩。有木栈道由岸边观景台伸向江边巨石,可以看到整个河滩,可惜现在正是涨水季节,河滩已被江水全部淹没,只有满滩的江水在激昂奔腾。在江岸边还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似两只抬头的企鹅,又像趴着的青蛙,全凭你自由想象。
因为去老姆登的公路正在修路,全线封道,在岔路口与其工作人员商量却还是未被允许进入,只好放弃去老姆登和知子罗的游览计划,继续沿美丽公路前行。在福贡县城用过午餐后,来到了石月亮景区。
站在观景台上仰望对岸的高黎贡山,绵延起伏的山脉中段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百里之外,都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远远望去,像是一轮永不消失的圆月。当地傈僳族称之为“亚哈巴”,即为石月亮。有诗曰:“皎皎碧罗雪,萧萧贡山秋。明月伴石月,万古照江流”。传说远古时候,千里怒江荒无人烟。天神怒瓦用泥塑了两兄妹,哥哥叫启沙,妹妹叫勒沙,把他们送到怒江。不久努江龙女看上了哥哥启沙,龙王得知大怒,发起滔滔洪水,启沙兄妹和龙女用千年古树做成一只木船。漂浮在洪峰浪谷,至高黎贡山顶的一座石峰前,启沙拿起怒娃授给他的神弓,对准山顶连发三箭,山顶被射穿一个大洞,他们驾船进入石洞,用古藤将木船拴住。此时龙女用母亲留给她的宝镜,将洪水烧退。从此幸福地生活在怒江,生儿育女,开拓坪坝,代代相传,就有了今天的傈僳族。因此石月亮是被全球傈僳族公认的发源地,至今仍有各地的傈僳族不断前来寻根访祖。
在前面不远处的石月亮乡有个中国远征军回国渡口。1942年6月缅北大撤退时,日军已将中国远征军主力的回国退路完全切断,远征军新编第96师和第5军残部只能经孟拱、孟关、葡萄转进至野人山,行至埋通遭日军伏击,96师副师长胡义宾率后卫与敌血战,不幸被枪弹击中,壮烈殉国,时年35岁。余部8000余人翻过高黎贡山,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于此地用竹编溜索度过怒江,于8月陆续抵达滇西剑川。如今这里竖起一块渡口石碑以及一座雕像,以纪念当年那段惨烈的回国经历。
勇士归来
“怒江第一啸”位于贡山东月谷,一路奔腾而来的怒江,在此受两岸山体的挤压,原本百来米江面陡然收缩一般,湍急的江水顿时变得狂暴万分,激流涌动,浪花飞溅,发出雷霆万钧,震耳欲聋的怒吼声,回旋于整条山谷之中,让人真正看到那怒江石破天惊、摧枯拉朽,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岸力量与浩然正气。
在“怒江第一啸”上游约4公里的其郎当服务区,可以看到对岸离岸边不远的江中巨岩上,生长着一棵无法估算树龄的云南松,树高约4米,四季常青,数百年来都傲立于怒江中的岩石之上。每年怒江江水上涨之际,水位均到树根上部,任凭风吹雨打都亭亭玉立于怒江之中,形成了奇特的江中松景观。如此孤松,傲然屹立于江中百年而不倒,笑看汹涌激流,波起云涌,那份坚毅与刚强,着实让人钦佩。
快到丙中洛时,路边闪现出“怒江第一湾”景区牌,停车路旁观景台,只见眼前滔滔怒江自北而来,流经此处却被丹拉大山延伸出来的一块平坝所阻,只能沿着平坝绕了一个270度的大弯,然后继续向南奔流。这个壮观的大弯被人称为怒江第一湾。弯中平坝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构成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上面田园阡陌,绿树成荫,还有小村掩映其中,江湾右侧有一吊桥,是村民们进出平坝的唯一通道。
“怒江第一湾”前方1公里就是丙中洛观景台,上面立有“丙中洛”三个大字的石碑,所有游客来丙中洛必定在此打卡,拍照留念。站在观景台上眺望,湍急的怒江在脚下又神奇地拐了个大弯,造就出一块半岛状的台地,台地上田地、树木和民居交错,一座人马吊桥横跨怒江,把这块台地与丙中洛联系起来。这块台地上的小村名叫扎那桶,怒语叫“巴当腾”,就是有这么一块台地的意思。据说岛上桃树甚多,每年三、四月间,粉艳桃花盛开,如陶渊明笔下的挑花源,故人们又将其称为“桃花岛”。而观景台左边便是丙中洛乡。在一大块江边台地上,碧绿的田畴和交错的街道之间,各式建筑错落有致,白的、灰的、黑的、红的,映衬着四周高耸的雪山和脚下滔滔的江水,一派宁静悠远的意境。
在“滇藏之家精品民宿”安顿下来后,看时间尚早,便来到不远处的重丁村,这是一个怒族、傈僳族混居的小村。19世纪末,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从康定来到丙中洛建教堂传教,侵犯了傈僳族、怒族原始宗教的利益。1905年,200多名少数民族攻打丙中洛白汉洛教堂。先前获知消息的任安守逃走,村民烧了洋教堂,这就是历史上的“白汉洛教案”。1921年任安守在丙中洛重丁村又买了一块地,花了十余年新建了一座象征圣吉的乳白色重丁天主教堂,盖成两个钟楼的迷你版巴黎圣母院,但是在文革中被焚毁,1996年在原址重建。可惜因疫情影响,现暂时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隔着围墙看到教堂上部那两座高耸的钟楼。悻悻地离开重丁村来到丙中洛镇,这里正在大搞建设,街道两边堆满了铺路的石板,坑洼的土路让人行走不便,无心再逛街市,随便找家川菜馆,用完晚餐便回酒店休息。
说明来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