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齐鲁——2021年山东自驾游记(八)

标签:
6月7日崂山仰口华严寺自驾游记 |
崂山的门票和景交车票有效期都是两天,早餐后退掉民宿,驱车直奔崂山的仰口景区。途径辽阳东路时,因修建地铁4号线,道路从4车道并为2车道,此时正是周一早高峰时间,车辆拥挤,行驶缓慢。当自己好不容易慢速并入两车道时,忽然车尾一震,坏了!被人追尾了。马上停车查看车损情况,还好只是左后轮后包围处车漆被剐出一道明显的痕迹。再看肇事的是一辆奥迪车,右前轮剐蹭部位却毫无损伤,不愧是豪车,车漆硬度比我的车强多了。由于事情不大,既不愿意浪费游览时间,也懒得走定损赔偿程序,于是与奥迪车上的少妇车主主动表示自己不再计较,各自离开就好。也许是我的好态度反倒引起了她的贪婪,居然一口咬定是我随意变道引发的事故,要我承担全责并赔偿她的损失,不然就报警。报呗!我还真不惯你了。将事故现场拍照留下证据,然后将车挪到路边空地,等待交警前来处理。而对方除了报警外,还不停地打电话向老公求助,半个多小时后,交警赶到,一看双方剐蹭部位,再看下我拍的现场照片,毫无疑问,对方全责!此时对方依然胡搅蛮缠,不肯在事故责任书上签字,幸好她老公及时赶到,了解情况后,急忙向我们和交警道歉。看他态度不错,又不愿再浪费时间,自己放弃了赔偿,签字后驾车离开现场,继续前往仰口景区。
仰口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东北部,面朝蔚蓝的大海,背依泉岭和峰山,景色绮丽。整个景区奇洞摩崖密布,异石俏峰,岚光霭气。仰口最高峰天苑海拔400米,是观日、眺海、听涛、赏松的佳地。风光特色以仙山寺院,海湾沙滩为主,宫观、幽洞、摩崖,引人入胜。碧海、秀峰、古松、奇石如诗如画。以华盖迎宾、海上宫殿、太平晓钟、狮峰宾日、犹龙道经、仙山寿峰、奇洞觅天、天苑揽胜八景而闻名。
走进景区,索道停运,好在登山石阶道还没有那么陡峭。一路上行,但见山上群峰峭拔,争奇斗异,悬崖峭壁下隐藏着奇洞怪石,翠竹青松里掩映着隐约可见的红砖青瓦的仙居楼台,还可以不时地俯看仰口湾的弯月海湾。在快到太平宫时,只见石阶路两侧各有一棵高大的赤松,枝繁叶茂,形似盘龙,又如两位矍铄老仙翁,在此迎接登山访客。据记载,这两棵赤松是清初重修太平宫时所栽植,因其树冠繁茂,如同华盖,故称为“华盖迎宾”,是仰口八景之一。在古松与幼松合抱的巨石上,还有原山东省副省长高启云手书“华盖迎宾”题刻,紧挨着的另一方巨石,明代即墨文人杨泽所作《上苑》诗赞曰:“上苑盘松阵,半山宫殿森。嶙峋深石洞,烂漫叠花簪。峭壁文苔篆,巉岩曲鸟吟。仙人桥下水,声响戛鸣琴”。
索道停运
步行登山
太平宫初名太平兴国院,又称上苑。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道场,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年)重修。正殿名三清殿,配殿为三官殿和真武殿,坐落在崂山东部上苑山北麓、仰口湾畔。太平宫的殿宇,呈“品”字形,院门的照壁上单线钩刻“海上宫殿”四个大字。结构严谨,端正饱满,为清代书法家华世奎所书。正殿原为三清殿,供奉三清和玉皇,配殿东祀三官,西奉真武,1979年再修时,将正殿改为妈祖殿,主供天后圣母,两侧配殿西为文昌殿,东为财神殿,原来祭祀的那些高大上的神灵改为更接地气的民间神灵,的确会得到更多百姓和信徒们的喜爱。
太平汉柏
西侧的跨院眠龙石下有一口古井,名为“龙涎”,水质甘冽,有“神水仙液”的美称。龙涎泉水质清纯,甜如甘露,大旱不涸,大涝不溢,千百年来取之不竭,是崂山名泉之一。在龙涎井西侧、眠龙石旁边有一个古石洞,洞门门楣上方镶嵌石质横扁,上书“仙人洞”三个大字,相传丘处机曾在此讲经传道,并作诗二十首,凹刻于太平宫西北侧涧水旁边的白龙洞巨石之上。东侧的跨院,则有石质方亭一座,亭内悬钟一口,旁边竖碑,正面为青岛市书法家王梦凡手书“太平晓钟”,也是仰口八景之一。背面是清乾隆年即墨县知县韩梦周的“太平宫”诗:“闻说仙方蛇化龙,昔人曾此得相逢。丹砂也是痴人梦,好听太平半夜钟”。
游览完太平宫,同伴们又不愿意再往上走,只好独自一人继续上行。走不多远,就见一块桃型巨石端立与岩基之上,基岩上还刻有“仙桃”二字。这是仰口著名的象形石之一,据说当年孙悟空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偷吃仙桃时,其实并没全吃,只是咬一口扔一个,其中有一个不偏不倚落在这里,变成现在的“石桃”,又称“仙桃 ”。下面缺了一块,原来是被孙大圣咬去了一口。
走过飞来仙桃石,前面一座山峰石壁上刻满了大大小小的“寿”字,所以被称为“寿字峰”。寿字峰上镌刻了我国古今近百名书法大家用不同字体书写的“寿”字,有隶、篆、行、草、楷等多种字体,在岩壁上构成了一幅壮观的百寿图,也是“寿”字的书法展览。其中那个十分抢眼、浑厚凝重的“ 寿”字,取自唐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整个字高20余米,宽16米,被誉为“天下第一寿”,堪称“华夏寿字之最”,寓意为“高寿、长寿、大寿、万寿”。寿字峰下还设有中心寿堂,仪式平台和观景台,方便游人观赏和拜寿。
山路渐行陡峭,途中问下山游人,得知到顶峰天苑和觅天洞还需半个多小时,因为知道上面只有一个觅天洞和峰顶景致可看,故懒得再上山,原路返回至太平宫。再沿宫外的步道来到犹龙洞。这是一个由三块巨石支撑而形成的天然石洞。上有洞额“云是老子曾过此,后有济北黄石公”,此为明末学者顾炎武诗句,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洞口右侧石壁上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所书《道德经》第一章全文摩崖石刻,笔画流畅,功力深厚。洞前平台下的岩壁上还镌有凸刻双钩的4个大字——“苍龙老鳌”。洞中深阔宽敞,可容纳20余人,祭台上供奉道教全真派始祖王重阳及其7位弟子。洞顶上的巨石,名翠屏岩,又名混元石,巨大平整,上刻星斗图案,为道家练功之处。过去,这块巨石上并没有台阶,一般道士上不去。能轻松上去的道士则会按照上面的星座图指示的方位练功。传说1000多年前刘若拙独自一人在上面练功10年而不辍,才修炼成一代名道。又相传“全真七子”也是在此按照星图案指示的方位练功。
狮子峰在犹龙洞北面不远处,背海面山,犹如一只强悍威猛的雄狮傲视苍海,因而被称为“狮子峰”,这里古来即为观日胜地,“狮岭宾日”也是仰口八景之一。狮身前有《登狮子峰诗》曰:“高峰危坐临沧海,暮雨萧骚冷似秋。潮落潮生天地老,日月圆缺古今愁。金丹负我何时就,碧海娱人可暂留。谁识远游轻举意,请从渔子买扁舟”。此为明代进士、监察御史即墨人蓝田所作,现代书法家蒋维崧草书。狮子头正面刻的“狮子峰”,为已故省政协副主席余修书草书,而反面的“仙山揽胜”,则是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所书。登上狮子峰上观景台,俯瞰整个仰口湾,海天一色,一览无遗,的确是观日的绝佳之处。难怪清山东巡抚崔应阶在登上此峰后,即兴赋诗:“枕上初闻晓寺钟,起来月色尚溶溶。拿舟未探鲛人室,拄杖即登狮子峰。碧浪已浮沧海日,白云犹锁万山松。耽游千里谁言老,选胜搜奇兴颇浓”。
转到狮子峰山下,见有几块巨石相叠,形如一只跪伏的绵羊,尤其在特定的角度和光线等条件下,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故被称为“绵羊石”。据说很久前,山下村中一位樵夫上山砍柴时,从两只饿狼嘴中救下了一只老绵羊。谁知被救的老绵羊是来这里修炼的绵羊大仙,为了感激小伙子的救命之恩,绵羊大仙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了他。从此,绵羊大仙昼夜跪伏在这里,为了提防饿狼再回来残害无辜,天长日久,竟变成了这只石头绵羊。
回到太平宫与同伴会合后,一起回到景区门口,再坐上景交车来到仰口的另一景点华严寺。这座崂山现存规模最大的佛寺,系明代御史黄宗昌在崇祯年间罢归故里即墨后出资修建,但还未完工即毁于战火。清初由其子黄坦移址续修,顺治九年(1652年)落成,始名“华严庵”或“华严禅院”,1931年青岛市长沈鸿烈赠匾改称“华严寺”至今。寺院位于那罗延山半腰。三面环山,东邻大海,庙宇楼阁壮丽,涧壑泉石清奇,更有明代高僧憨山曾在“那罗延窟”面壁修行,而使这里声名远播
穿过莲花广场,就能看到精美的华严寺牌坊,石刻双柱单门结构,门额“华藏世界”上方中间雕佛祖释迦牟尼坐像,双手合什,庄严慈祥,左、右分别是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他们合称为“华严三圣”。两侧立十大菩萨。因为华严宗非常崇尚“十”这个数字,用“十”表示“圆满”的意思。山门其它部位满雕佛、菩萨、飞天和金刚力士等雕像和各色吉祥花纹图案,神圣壮观。山门的顶部是锻铜铸就的巨大莲花,花瓣展向八方,而且每个花瓣上都有一尊打着不同手势的佛像,生动地体现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佛家思想。继续沿“华严小径”前行,沿途苍松夹道,翠竹成林。不时会有听泉座、木鱼阵等小景和众多摩崖题刻供人观赏。山门外还有一座塔院,四周藤蔓爬墙,院正中的七级砖塔为华严寺首任方丈慈沾大和尚藏骨塔,左右两座石塔,分别是善和、善观住持的圆寂塔,其中的善和主持,俗名于七,相传原是农民起义领袖,兵败后出家华严寺,法名善和,圆寂后藏骨于此墓之中。而塔院以西还有塔林,现存历代主持的石塔十余座,大同塔遗址一座。
塔院
华严寺的山门很有特色,采用城门楼的形式。下面为单孔城门,全部用巨大的条石砌成,4米多高,透过城门洞可以看到一尊坦肚欢笑的弥勒佛石雕像。而上部的城楼却辟为了藏经阁,阁中央立四棱形石柱,重檐歇山式屋顶。四周游廊贯通,环以雕栏,外檐木柱20撑顶,檐角饰“嘲风”,两端饰“螭吻”。前为幕式墙,门窗结合在一起,穿堂门,无后窗,顶披黄绿琉璃瓦,雕甍高约40公分,镂空云龙。建筑古朴典雅,集中体现了明代建筑的艺术风格。这种山门格局形式的确独树一帜,天下仅有。
整座寺庙依山而建,为“阶梯式”院落,布局严谨,宏伟而典雅。中央正殿悬“三圣殿”匾额,而不是寻常的“大雄宝殿”,系斗拱单檐雕甍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左右则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也是为“华严三圣”。东西两廊则是禅堂。由大殿侧门再拾级而上,又一院落,是为后殿,内尊观音;侧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住持慈沾师。这里在乾隆年间曾毁于大火,后寺僧四处化缘重修大殿,更加宏大壮丽,因而流传出一句话说:“神工白云洞,人工华严寺”。寺的四周以游廊贯通,环以雕栏,外檐木柱20撑顶,檐角饰“嘲风”,两端饰“螭吻”。前为幕式墙,门窗结合在一起,穿堂门,无后窗,顶披黄绿琉璃瓦,镂空云龙,这种形式在我国的佛教建筑中也是比较少见的。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寺院东北角居然还有一座日式小楼,全木结构,简唐式样,十分别致,其间还有僧人出没,小院内植桂花、牡丹,中间一口涌泉,旁边还置放一只石香炉,整个环境幽雅恬淡,是僧人修身养性的绝佳场所。据说抗战期间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就隐居在此。
看看时间不早,就放弃游览还有一段路程的“那罗延窟”,原路返回至仰口景区停车场,驱车直奔荣成市区,入住君悦假日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