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巴铁——2019年巴基斯坦自驾游记(六)

标签:
9月2日四川莲宝玉则德合隆寺自驾游记 |
青海久治县有个年宝玉则,而四川阿坝县则有个莲宝叶则。其实这两个地名都是指的同一个区域。巴颜喀拉山支脉横跨青海四川两省,北坡景区叫年宝玉则,南坡景区叫莲宝叶则。由于北坡的年宝玉则早已声名在外,而开发较晚 南坡莲宝叶则就像一个灰姑娘躲在一边默默无闻。2018年4月,北坡的年宝玉则因不堪重负,为保护生态而被无限期关闭,把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灰姑娘推到了台前,人们这才惊讶地发现,莲宝玉则的风光景致竟然完全不输于年宝玉则。
“莲宝叶则”藏语意为尊严的玉石之峰,民间通常称为石头城堡或石头山。莲宝叶则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境内最高海拔5141米,山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藏区著名的神山,位居藏区十大神山的第八位,安多地区众神山之首。山势雄伟,壮阔俊俏,奇峰异石,绵延不绝。群山环抱之间,有大大小小的湖泊海子似一块块绿宝石镶嵌其中。由于景区正值开发期,三条峡谷只开放珠姆沟一条峡谷,120元的门票显得有些坑爹,但这个还未大热的景点有一个让人特别舒服的地方,那就是人少。
抵达莲宝叶则景区,眼看新的游客中心和大型停车场基本建设完毕,等待投入使用。我暗自庆幸,还大言不惭向同伴吹嘘:我们赶上正式开放前的好时候,大家不用买门票了。谁知刚往前200米就被栏杆拦住,要到下面老的售票处买票,顿时一张老脸被打的啪啪作响。在同伴的调侃间买好门票,驱车进入景区。在距珠姆沟口不远处的山坡上,一株百年柏树独自在瑟瑟寒风中顽强地站立在巨石之间,生命的力量和大自然的神奇在此完美融合。当地百姓将此树称之为“石生树”,并给此树挂上经幡为它祈福。再往前,公路右侧的山间陡坡间,一块与牧区帐篷一般大的巨石,突兀地搁在陡坡边缘。巨石的周围圈以木护栏,周身镌刻着彩色经文。这块显然不属于这处坡地的巨石,当地人称飞来石。但其真正来历,却是在漫长的地质变化中,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滚落到冰川,再通过冰川的消融而移动至此,形成这一自然奇观。
石生树

继续往前走,景色愈加惊艳。碧如玉石般的莲宝湖,两面的山峰形成的倒影映在湖面,形似莲花,微风轻拂,湖水荡起涟漪,时隐时现的莲花舞动水面。落霞湖水面宽阔,湖水幽蓝,白塔雄姿挺拔,倒映湖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伫立湖边,思绪空灵。好运谷瀑布,据说能看见三道从山顶顺流而下的瀑布将会受到山神的眷顾,从此好运相伴一生。将军石一座巨大的岩石,犹如一位英武的将军,戴着头盔、神色庄严,镇守着莲宝叶则神山的入口。忏悔崖每每经过此处,向此峰低头膜拜,虔心思过,便会得到山神的谅解。而沿途众多千姿百态、巨石嶙峋的山峰,如同座座天神占据的石头城堡,又似奇峰异石的艺术圣殿,绵延不绝。
景区公路的尽头,是一个大的停车场,从这里到大山深处的圣湖扎尕尔措,还需徒步约2公里,在这个已高达4200米海拔的山间徒步,的确是种考验。停好车背上背囊,踏上前往扎尕尔措的木栈道。长长的栈道廖无人影,一路奇峰异石、树丛灌木、玛尼石刻随影相伴,同时而来的还有急促的喘气声,尤其是初上高原的Andrea,已有些微高反症状。大家走走停停,半小时后,终于看到了扎尕尔措的靓影。
扎尕尔措是阿坝县境内四个著名湖泊中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莲宝叶则的灵魂。湖泊不大却清幽宁静,湖口东侧是雄浑的石峰,西侧有一座一大二小的尖利石峰直刺天空,象是扎尕尔措的门将和锐利的宝剑。湖后是如刀劈斧削的锋利刀刃般长长的绝壁“城墙”,有股“孤城万刃山”的雄伟悲壮气息。而扎尕尔错则如同一位美艳的公主,备受呵护地安卧在这天神后花园里。面对如此神山圣湖,望着眼前壁立千仞的刚毅和圣湖的灵秀,天上浮云所带来不断变幻的湖光山色,在感受着大都市不曾有的宁静的同时,自己内心也会心无杂念,慢慢空灵。
原路返回久治县,在距县城还有6公里的德合隆沟口,拐进去上德合隆公路,约行驶2公里,前方出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寺院,远远望去金碧辉煌,最夺人眼球的还是矗立在山坡上那三座高大的露天佛像。在内地的寺庙旁建有露天佛像司空见惯,但藏传佛教寺院建有如此多数量且高大壮观的露天佛像就很少见了。自己也算是进过两次西藏和川西、甘肃及青海一些藏区,到过很多藏传寺院,但如此规模的露天佛像还是首次见到,的确让人记忆深刻、久久难忘。
这座全名“德隆空性离戏大法寺”的宁玛派寺院,简称德合隆寺,创建于1865年,当时为格鲁、宁玛、觉囊三派合一的帐房寺院。1939年格鲁派分寺移址后,宁玛与觉襄两派仍为一寺共同活动。五十年代随康赛部落分为康赛、门堂两乡亦一分为二,直至1985年宁玛派由大活佛丹倍旺旭主持在德合隆沟新建德合隆寺并任寺主。经过30多年的发展扩建,才形成如今规模。
先来到最远的绿度母佛像。这座去年才完工的佛像高13米,全身鎏金,一面二臂,面容姣好,二八妙龄,身材纤细,美貌绝伦。头戴小五佛宝冠,身子放射出虹光,身佩各种璎珞珠宝,着各色天衣,下身重裙,华贵美丽,慈祥庄严。她跌坐于莲花月轮,右手向外置于膝前,掌心向外,作施愿印,表示愿意帮助人解难。左手置于胸前作三宝印,其竖起的三指的食指表义佛宝,中指表义法宝,小指表义僧宝。拇指及无名指碰触着,表义悲智双运。是目前已知的国内乃至海外最大的一尊露天绿度母像。据说在这座形象典雅优美的佛像里还藏有佛舍利、佛经及其它诸多圣物。
绿度母在藏传佛教中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国古代称多罗菩萨、多罗观音,度母有许多不同的化身,包括二十一度母、五百度母等等,皆为观音菩萨之化身,而绿度母为所有度母之主尊,总摄其余二十尊化身之所有功德。不但能救苦救难,还能消除一切众生的烦恼,帮助众生解脱生死苦海,命终往生极乐世界,获得最终的安乐。
度母铜像

坐落于寺院右侧山坡上的露天四臂观音铜像建于2012年,高达48米,创下了藏地露天铜像的最高纪录。走近细观,造型优美的四臂观音一头四臂,身着黑衣,发结顶髻,头戴花蔓宝冠,以阿弥陀佛为顶严,着大环耳饰、项饰、胸饰、手镯、脚钏等珠宝八饰,面相丰满,柳叶细眉微微弯曲,双目微闭,自然下视,小口紧闭,表情呈慈悲像,以菩萨慧眼凝视众生,凡被其观者尽得解脱。主臂两手于胸前结合掌印,捧摩尼宝珠。另外两手之右手持水晶念珠,左手拈八瓣白莲花,结跏趺坐于莲花月轮上。底下三层坛城,由白玉栏杆围成,两旁各有5尊站立佛,全身鎏金,簇拥左右。最下层为转经长廊,虔诚的朝拜者们,轻轻推动着铜质的转经筒,口吟六字真言,目光坚定而无杂念,围绕着坛城,在他们心中的圣路上永不停息的朝拜着。
法相庄严

站立佛

鎏金宝幢

四臂观音铜像右后方山坡上18米高的巨型莲花生大师铜像是德合隆寺最早的露天铜像,建于2007年。莲师同样黑色僧衣,头戴莲花冠,面相圆润、细眉圆目,炯炯有神。髭须细小,表情安详、法相庄严。右手持象征能破除幻力量的五钴金刚杵。左手托嘎巴拉碗,内供装各色珠宝的长寿宝瓶。左肘挟持骷髅天杖,金刚三叉戟上的飘带迎风飘舞,刺穿三个人头的三叉戟代表对贪、嗔、痴三毒的破除,结跏趺坐于花瓣开敷的莲花台上。铜像后面,一片红色经幡犹如无数面红旗迎风抖动,覆盖了几乎整个山坡,着实令人震撼。
莲花生大士是公元八世纪印度乌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内)人。原为印度僧人,应藏王赤松德赞邀请,前往西藏弘法,并调伏了黑教,使藏民得以改宗正统佛教。他适时的引入部份西藏原有信仰与传统,加入印度佛教之中,成为藏传佛教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西藏密宗“宁玛派”的开山祖师。是当时佛教有名的密宗大师和降魔能手,以“神通”、“咒术”名闻一时。同时在西藏山南创建“西藏第一寺”——“桑耶寺”。被尊奉为“过去、现在、未来三时诸佛之总集”。在藏传佛教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崇高,藏人尊称为第二佛,尊称他为“咕噜仁波切”,意为“宝上师”或“珍贵的上师”。
莲花生大师

全天行程23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