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头海神庙

标签:
山海关老龙头入海石城长城文化海神庙杂谈 |
http://s7/bmiddle/53a1a7echb3650c814266&690
海神庙始建于明初,在老龙头的西边350米处。《山海关志》记载:“海神庙,明初通海运时所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主事王帮俊重修”。徐达奉命修长城时,为了调运军民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船户渔民出海作业危险,为求神灵保护平安,就在老龙头的西侧修建了海神庙、北海神庙、妈祖庙、龙王庙等四座庙宇。
1900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四座庙宇毁于炮火。
1988年山海关政府综合原来四座庙的特点,重新设计修复了海神庙,延伸入海124米,座南朝北。内部塑有门神、海神、天后、八仙等塑像26尊。由牌坊、三孔桥、山门、钟楼、鼓楼、海神殿、天后宫等景观组成。
海神殿位于整个庙宇的中间部位,天后宫在海神殿之南,两殿一南一北构成海神庙的主体建筑。海神殿殿门上方悬挂乾隆御书匾额“汇溟宁宴”。走过海神殿和天后宫后,可以从栈桥直达观海亭,栈桥和观海亭都修在了海上。
海神庙的牌坊南北两面各有两个大字:安澜、伏波。意思是让大海安静,海不起波浪,这就是建海神庙的目的。往前是山门,海神庙山门和一般佛教庙宇的不同,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天佑”、“天应”两位大海神将。“天佑”的意思是老天保佑,“天应”就是叫地地灵,叫天天应。传说这二位原是海中怪物,浑身力气没处使,就专门兴风作浪。后来被天后娘娘,就是妈祖收伏,成了妈祖助手。
海神庙正殿前面的庭院左右两侧有两个吉祥物。右边的叫做“乘黄”,也叫“飞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说:白民之国有乘黄。长的样子像狐狸,背上有角。要是骑到它的身上,就能活到两千岁。唐朝文学家韩愈写过这样的诗句: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后来,就用“飞黄腾达”比喻一个人官职地位上升得非常快。乘黄的功能有两条,长寿和升官。左边的叫“龙马”。我国古代传说龙马是河水之精,说它是龙头,马身,还有两个翅膀,叫的声音很好听,说它是“鸣声九音”。在海神庙的前面设立龙马、乘黄的塑像,是取其“河水之精”的含义。
海神庙的大殿正中端坐的就是海神,渤海湾一带供奉的是北海之神,两边站的是他的助手。
1987年,在清基探查时发现了汉满两种文字对照镌刻“御批”和祭文的巨碑1块。
海神庙内亭台楼阁,高低错落,三面环水,碧海洽波。每当云雾缭绕,便时隐时现,好似瀛洲仙境。
http://s1/bmiddle/53a1a7echb3650f40e530&690
http://s3/bmiddle/53a1a7echb3650f5f7d8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