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毒液》为啥选“调查新闻记者”当主角

(2018-11-13 07:42:46)
标签:

毒液

娱乐

 《毒液:致命守护者》(以下简称《毒液》)观后,在我看来,它明显是向调查新闻记者致敬的电影。

《毒液》剧情很简单,有点像蜘蛛侠,一个人被某种东西附体,突然具有超能力,共生共成长之后,拯救世界。

为何选一个调查新闻记者做主角,自有其道理。

调查新闻记者,有坚持不懈的勇气。

记者作为主角或配角,已有多部电影作品。最近一部是国产电影《红海行动》,海清饰演的记者,为探究真相,勇闯现场。在报选题时,她和主管领导有争执和争论,即使没批准,毅然孤行前往。

《毒液》里的记者埃迪,是个网红,作过多个重大事件的出镜报道,还有自己的品牌栏目。所以,反派公司老总想请他做个专访,并设计好问题。他的领导当面叮嘱,提问别超纲。埃迪呢,只是言听,没有计从,反而在现场问了很多敏感问题,因为外界对这个公司有很多质疑。

这个勇气,可以说,是新闻记者独有的,作为调查新闻记者,可能需要更多。

调查新闻记者,是记者里的金字塔尖,是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集合体。

凡是影视作品里,如果类似的角色设定,首选记者或调查新闻记者最佳,因为无需对他的行为和动机进行过多铺垫,节省笔墨。

调查新闻记者就是为真相而生。

调查新闻记者,有锲而不舍的底气。

埃迪的命运,可以想象。他的作品无法播出,他的工作就此没了,他的女友挥手拜拜(不是女方太绝情,是因为女方因他被炒鱿鱼,所以分手)。

够背的。

埃迪陷入沉沦。住不起好房子,搬到隔音很差的出租屋,甚至考虑去当小时工。

此时,线人出现。反派公司的职员主动找到埃迪,想要爆料,希望他出马。

埃迪起初拒绝,痛定思痛之后,职业道德让他再度投入调查战斗。

调查,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继续经历各种磨难和挫折,屡败屡战。

作为资深调查记者,埃迪当然手段多多,这个不用教,也无需过多铺垫。犹记得当年的老总教给我们一句话:去采访时,当你被人从大门扔出来,那你再从下水道钻进去。

调查新闻的不易,也正在于此。经历时间长,采访难度大,付出成本高,还有编辑部催稿和毙稿的压力。

调查新闻记者就是为真相而生。

调查新闻记者,有百折不挠的正气。

埃迪把千辛万苦得来的采访资料,都交给原单位领导,但这还没完。

被毒液附体之后,埃迪的一身正气开始驯服毒液,让它不乱杀无辜,并冒死去消灭反派。

结局,可想而知。

最近,不断有人唱衰调查新闻记者,主要的衡量指标是媒体投入产出和从业人员数量。

媒体,正在发展中,经营起伏并非个例,也有逆势而上的。

记者,还有后来人,总数增减也非罕见,总有新陈代谢的。

记者,特别是调查新闻记者,应该抱团取暖,积蓄力量。《毒液》结尾,艾迪的调查新闻得到播出,并再度获邀供事另一家新闻单位,继续做调查。

自媒体时代,尤其需要记者。

不能再像“上海女江西男”事件,网上的一个帖子,很多人拿来各种解读。

后来,权威媒体采访发现,原来是个假新闻。

假新闻和反转新闻带来再多的“十万+”,对于社会发展又有何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