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涛侃大山
林涛侃大山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70
  • 关注人气: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毕节四兄妹”和他们父母的心理,我们走不进去

(2015-06-12 16:18:12)
标签:

毕节

留守儿童

杂谈

毕节四兄妹服农药身亡事件,讨论的很多,我想从他们心理的视角介入。
就好像陈可辛导演的打拐题材作品——《亲爱的》,他把视角放在了拐卖者身上,虽然这个人只是拐卖者的老婆,一直被蒙在鼓里,但如果你是被拐婴儿的父母,你肯定有宰了他们的心理。这部电影,把这个拐卖者刻画成了一个令观众纠结的角色,非常恨她,但又觉得她也很可怜。归根到底,陈可辛导演带领我们走进了她的心理,这就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任何事件或者人物,复杂性就在这里,你知道的越多,你越无法下一个是非对错的简单判断。
有些孩子,能够跟在父母身边。
单位楼下有个沙县小吃,来自福建某地的一家人,孩子父母负责做菜,丈母娘负责招呼客人,他们三个随时还要收拾桌子和洗刷碗筷,孩子大约四岁,就在十平米左右的空间内跑来跑去。沙县小吃的汤很美味也很烫,送汤的时候,他们都很仔细的躲着孩子。
有次去,点了个炒河粉,孩子爸爸开炒,突然,帮忙收拾碗筷的孩子摔倒了,哭的声音很大,他父亲一下子冲过来,抱起孩子看个究竟。
我就在旁边,看的很清楚,就是偶然滑了一下,没什么事,孩子吓着了,所以大哭。这个时候,我要的河粉还在锅里,没人翻炒,火在锅下面烧着,心里有点小担心:怎么也没人管了,河粉,千万别糊了啊。
事后也有反思,这种担心,算是对这个孩子的不关心吗?到一个饭店吃饭,对菜品质量严格要求没错吧?
大家给评评理。
这个父亲,还有机会一个健步冲过来,跑起无大恙的孩子。但另外一个洗衣店的老板呢,也是在京城,父母白天都忙着洗衣服,孩子掉进了一个池子,里面全是化学液体。
毕节四兄妹,没有跟在父母身边。
有本书叫《出梁庄记》。里面介绍了梁庄外出打工的各种人的经历和故事,有很多是没法把孩子带在身边的,原因有很多,不一而足,也不能全怪到社会或者制度头上去。现实,总是比你想象的更加复杂。
每次看到孩子受伤害的新闻,总是心痛,总想骂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可是,痛骂毕节四兄妹的父亲有用吗?
父亲叫张方其,有关部门打了上百次电话,发了无数短信,就是联系不上,这算什么狗屁父亲?
张方其,30来岁,三年前,自己的老婆跟别人跑了,本来内向的他更加内向了。
这个家里,有低保存折,有粮食1000多斤,腊肉几十斤,今年4月,张方其还向家里汇款700元。
有关部门肯定找到张方其的。对于这个内向的人,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只能揣测他的内心波动,因为他的情绪不会表露在脸上。
我始终觉得,他不能算是一个坏父亲,如果找到了他,如果记者挖出了他的故事,我们对他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在社会之外,我们必须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一方面是张方其的经历和遭遇,肯定有难念的经,一方面还有孩子的内心世界,柴静在《看见》一书中,提到了她曾经采访过的双城的孩子连续服毒事件,柴静最后发现:最大的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能不能打开它,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