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彤离职,你的未来会去哪了
(2014-10-22 16:17:59)
标签:
it陈彤新浪杂谈 |
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在微博中透露,因个人原因将于近期离职。
到了下午的时候,除了新浪自己,几大门户网站的新闻聚焦区,都有这个消息,很罕见。
罕见的不是离职,因为最近几年,几大门户网站的总编辑离职,不是新鲜事了。罕见的是几大门户共同推荐这个消息,按照江湖说法,大家摒弃了“门户之见”,一起来为陈彤送行。这是第一次,估计也是最后一次。
如果说,陈彤是网络新闻的教父,恐怕没有人会有异议。这也是这个消息引爆社交媒体的最大解读之一。
网上的各种回忆很多。这次仅从个人角度来说说陈彤,我们一直神交,素未谋面,但是内心一直觉得他是个大人物。
1998年,通过法国世界杯,第一次知道了四通利方,后来叫做新浪。
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新浪启动了24小时报道模式,陈彤首创。
2000年,在求职的过程中接触过几个商业网站,那是互联网的第一波大潮,基本有新闻的网站,都是必提新浪模式。
2001年,美国911,新浪的24小时报道继续引领全国,那会,央视没有直播。
这几个重大事件,再加上陈彤的报道管理,基本奠定了新浪新闻的网上领军人定位。
从事媒体工作后发现,很多媒体人,都把浏览新闻网站的首选锁定在了新浪网新闻中心,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就慢慢固化。后来,其他商业网站也开始重点突破新闻报道领域,从此,只有被模仿,难以被超越,第一个吃螃蟹的永远是勇敢者。
后来,看到了陈彤写的《新浪之道》,是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也间接听说陈彤的一些典故,比如管理粗暴等等。
陈彤也在新浪逐步高升,历任几个老总,他的位置始终稳固。
再后来,门户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元化,毕竟新闻可以带来流量,但无法带来收益。搜狐有了搜狗,网易拥抱游戏,腾讯专注社交,搜索领域有了百度,电商有了阿里,杀毒有了360。
新浪有了微博之后,曾经迎来一次新的发展高峰,但很快,微信又出来了,大家现在见面,已经没有人再说互相关注微博了,都是直接加微信了。
陈彤的告别信,能读出两层意思。
第一,是专注。“新浪是让我全情投入的一个公司,一份事业。我坚信,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会一直伫立在中国互联网的最前沿,继续属于它的荣耀。我的脉搏仍将会随它一起跳动!”17年为一个公司服务,17年做一份事业,在当下的快速变动中,这个年限很珍贵,这份专注太难得。
第二,是改变。“未来 是改变 不是告别”。陈彤,既然不是告别,那就不会离开互联网。既然选择改变,难道是顺应移动互联网大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