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非得搞“大”了吗
(2013-07-18 14:07:10)
标签:
门诊大楼吸引力最好共性资源 |
最近,有些医院领导做客城市管理广播,畅谈发展思路。其中似乎有一个共性,医院发展要有体量上的扩大,或者建新门诊楼,或者建分院,或者建新的诊疗中心,等等,大前提当然是为了满足患者需要。
这个前提,在道义上无可指摘,完全正确。但满足患者需要,其实有两个矛盾需要解决。
第一,单独的某个医院越来越大,挂号窗口、收费窗口、取药窗口和病房的不断增加,只能暂时缓解来你这一亩三分地里就医的患者的需求。第二,每个医院都拿出发展规划,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也就根本无法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和真正需要这些资源的患者之间的矛盾。
北京的某些医院,实际上就是全国最好的医院,对全国的患者有天然的吸引力。所以,满足患者需要也有两个矛盾需要解决。医院的扩大,到底是为了满足本市患者还是全国的患者,一股脑的全满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有的医院在市中心,为了满足本市居民的需要,选择在不同的区域建分院,相信本市的患者肯定举手欢迎,因为可以减少看病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但只要是建设,就需要投入,盖楼的钱,培养医生的投入,医疗建设的蛋糕就那么大,给了你就不能给别人,当然还可以自筹资金或者贷款,但这些钱最终还是要还的,羊毛出在谁身上呢?
当本市的患者去各个分院瞧病时,他们会更看重医生的水平,如果达不到本院的水平,他们还是会回到本院。
还有一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如果本市的患者都被就近的分院给分流了,等于给位于市中心的本院节流了,那外地患者是否会更加汹涌的慕名而至呢?
前段时间,以敢于直言受到粉丝追捧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她的辞职被各方热议,她说过:想探索建立社区全科医生个人平台,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然后推动有关部门把钱投向社区做疾病预防,而不是建超级航母医院,或者盖壮观的门诊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