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德里达来了
元 尚
对于中国来说,德里达可以说是来得迟了点,但就因为是来得迟了点,所以才来的恰逢其实。
九月如果你还没有去读德里达,用一位新认识的朋友的话说,那你就一定是一位日本MM,我还是有一点不明
白,没有读德里达怎么就变成了日本MM.我告诉这位朋友,我就到现在为止一个“德里达”也没有看过。
后来回家问太太什么叫日本MM,太太白了我一眼。还是女儿说这你们都不知道,那你们可就都是日本美妹了。
"缺心眼子"
哇塞。
九月不读德里达,何止于此,简直就是大脑抽筋,心脏进水。
德里达来了,2号从法国出发,3号就到了咱们这。
在这之前,好多人都在咱们这里玩什么"后现代",,玩的我们这些个连北京都没有出去过的人,都看傻了,咱们这里怎么一下子冒出来了那么多"后爹""后妈""后现代",尤其是那么一帮子写家子们,一会儿"解构"这个,一会儿"解构"那个,七个不服八个不奉的,弄得女作家们都跟二老爷们似的,到哪儿都拔份。动不动就是德里达什么什么的,不知道他们嘴里头的"德里达"是不是今个来了的那个"德里达"。
不久前电脑不玩活了,托朋友找了一位IT界的技术大哥给瞧了瞧,几下子就好了。闲聊之下,他说:"看了德里达没有。"我觉得真有点那个,他说:"今个要还是没读德里达,就太不够档次了。"
这德里达一来,还真弄起了不小的事。
从前我跟人家一提德里达这三个字,人家就说我发烧。等我都快把那个先生忘的差不多了的时候,这人们倒
整天的见不见的就德里达德里达的,好像跟吃了蜜蜂矢似的。
咱们中国人就是有这个毛病,人家不来显摆,就跟傻冒似的,什么都不知道,只要人家一来显摆显摆,就觉
得自己来了情绪,好像自己不跟着玩一把,就不是个东东。
上个礼拜,一位香港来的先生,说是特喜欢藏书,就通过朋友搭朋友的介绍,见了见,一见之下,才知道,
这位先生原来也是一公司里的职员,平日喜欢收藏德里达的书,据说几乎差不多不同语种的版本全齐了。这位先
生打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收藏德里达的书,一猛子下来也三十多年了。这回是听说德里达要在北京签字售书,
(笺注:签字到有,没有售书。我是先在三联书店楼下买的书,回到小会议室,大家聊完天,尔后请德里达给签
的名。20110702)就特地赶了来。有位朋友问:"德里达的书,您都看的懂吗。"他说:"可以全看不懂的。不过,
咱们就从看的懂看不懂这方面来看,我们看什么能看的懂哪,现在人们都看金庸的武侠,看出什么来了。反正我是看不懂的。就跟着傻乐一会儿完了。"
这话就有那么点像德里达了。
德里达的行文,充满了激情和智慧即好玩又好看。法国人也许就有这个传统,卢梭是这样,蒙田亦是这样。不学院气、不学究气,不过分繁琐论证,不抽象玄虚。读这一类人的书,就像读一部大散文,又像观摩一场文化尸体解剖游戏。
九月德里达来了。
笺注:前此在围脖贴了德里达的签字本,说明中提及当时写过一篇小文,今日从电脑里找出来,看了看,修改了几个错字。当时发在什么刊物上,记不清除了。过去十年,如今已经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了,人一老,文字也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