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收藏:好玩不轻松
元 尚 文/图

一
年节前后是专题收藏好时节,每逢这个时候,我总会放下手里面的事,不论多重要,去年这时候就有一单业务,生生让我给推了,提成给了别人,老婆还埋怨我说,人家年根上,谁不是挣钱要紧,你可好,净往人家手里扔钱,跑到市场上去转了好几天,有时候什么也没买着,有时候又总能淘换几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年逢上这时节,收过贺年卡、明信片等小玩意。今个正转着,就看见有几处地摊摆着几件小动物,看上去狮子不像狮子,龙不像龙,麒麟不像麒麟。以前没注意过,只是知道有一种动物叫“年兽”,正蹲在那儿看,摊主就主动跟我说,大哥喜欢年兽。本来我是不想和他玩,他这一问,倒逗起了我的玩心。
我知道眼前的这一对可爱的小东西是年兽,可是它们的身子上光溜溜的,没有麟,也没有毛,跟个秃尾巴鹌鹑似的,后面有条尾巴,像龙的,头上有个角。新活,做工不错,传统的东西,我倒觉得有时候不一定非要老的,形象上一致,做工精妙,能传老物件的文化底蕴,就是好东西。文化传承不是把老东西留下来传下去,就叫传承,那只能叫传东西,如果这东西现在早就不会造了,就叫断根了。所以传东西的是人,而不是物。
我成心问对方:“这也叫年兽。”
对方反问:“怎么不叫年兽。”
我说你看啊,传说中的年兽,是麒麟身子,龙头,你看你这个东西,光溜溜身子,那脑袋像龙吗?
对方被我一说,也懵了,觉得我说的对,我说你这个东西,做的走了,本来想创新,结果弄成这样子。先褒贬了这么一通,打击了对方的自信心之后,我问多少钱,那人告我说您给800吧,我说你说什么哪。“50一个,买回去给孩子玩,差不多。你自己留着收藏吧。”说着正好一哥们打我手机,说带我见一位朋友,也是喜欢收藏年节专题的,而且专门收藏年兽。我把东西撂下,刚要走,那人一步跨出了地摊,拉着我说:“大哥,我今个还没开张哪,您再给加点。”我是从来不信这种话的,谁挣了大钱跟你嚷嚷。藏品市场上都说自己赔钱。我说这么着吧,我今个没带那么多,就100,明我来买怎么样。对方心里明白明谁来呀。就见他急转身,抓起那一对小巧玲珑,金光闪闪的年兽,回手往我怀里一塞,100就100吧。“赔着买吧。”
什么赔着买,分明就是少赚点而已。过年不就是过的它吗。“这要是老的,该多好。”人心总有不足的时候,过了两处地摊,猛然就见眼前静静的趴着只铁年兽,一身的铁锈,和刚才那一对比起来,有点难看,走过去,又回头看了看,觉得你别看东西不吸引眼球,可是就那么一眼,就让人心里总觉得那就是真正正宗年兽。过去,蹲下来,慢慢的看了好一会。这只铁年兽,和我见过的,听说过的,以及文字描述过的都有点不一样,正面看像狮子,侧面看是年兽。二话没说,也没有和摊主瞎聊,拿过来掏钱,装包里走人。
一边走,一边想,原来这年兽大体上有个样子,但是不同地方的人对于年兽有不同的理解,民俗的东西,和官方的不同,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每一件民俗物品都反映着,人们寄托在物品上的不同愿望与心思。
二
那位朋友叫大阎,据朋友说他专门收藏年兽,特别擅长收藏年份比较远的年兽。他刚从外地古玩市场上,花了三千元人民币淘来一只年兽。是清的。
当时在市场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有人说是龙的变形,有人说是麒麟的变体,还有人说是山怪,摊主说是年兽。大阎说他知道这的确是年兽。还知道这东西是清的,可是他不能说,就当是龙的变形,因为市场上龙很多,将错就错,价钱自然高不到哪去。摊主其实也不明白,说这东西不管叫什么,它是明末清初的。大阎心里说“蒙吧”,他说:“不象,从铜质、造型、工艺到纹饰都不象。”
大阎问:“你说有这么小的龙吗?”围着的人一听,都觉得对。龙怎么能这么小,龙爪也不对。“这也就是后仿的东西。没做好,做走形了。明末清初的龙可不是这样的。”这一句话。摊主一听,真的晕了。他说不清楚这东西是什么,又说不清楚这东西的年份。大阎说这么着,过年让你开开张,三千。拿下。
铜年兽,龙头,麒麟身子,兔尾巴,马腿。为清代中期的作品,龙头,可打开。年兽的样子很怪,张着嘴,单腿跪地。回了家,我把它摆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上。
“过年“。
虽然是玩,可也有门道,大阎说就这年兽,有三个版本的故事。
版本1。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有角,凶猛异常。它长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的时候才爬上岸来,残害生命。每到除夕,所有村庄里面的人,都逃往深山避难。有一年的除夕,人们和往年一样开始准备逃难的时候。村外来了个要饭的老人。没有人理他。到了村东头,有一位好心的老婆婆,看着这位老人太可怜,就给了老人一点吃的东西。然后还跟他说,吃完后,你也赶紧和我们一起逃跑吧。老人说:“我是跑不动了,能不能让我在你家里住一个晚上。”老婆婆说:“不是我不让你住,是因为年兽要来了,它实在是太厉害了。见什么吃什么。”老人说:“我有办法,把它赶走。”老婆婆说不信。怎么劝说都没有用。最后只好自己走了。
半夜的时候,年兽闯了进来。它发现村里和往常有点不一样,居然还有人没有走,还给它留了一口“饭”。当它走到村东头的时候,发现老婆婆家的大门上贴着大红纸,屋里面灯火通明。它浑身一抖,大声怪叫。快到门口的时候,就听见院子里面,猛然间传来“砰砰啪啪”的爆炸声,听见这声音,年兽的魂都要没了,突然院门大开,老人身披红袍放声大笑,年兽这一惊非同小可,吓得转身就逃跑了。
版本2,说很多很多年以前,在茫茫森林里住着一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它的名字就叫“年”。每到腊月除夕,它就从大森林里面跑出来,大吼大叫,吃人吃牲畜。没有人能够收拾得了它。人们为了和“年兽”拉关系,就在除夕那天杀猪宰羊,让年兽吃饱吃好,满足食欲。
有一年除夕,人们忘了这事,结果“年兽”来了一看,什么也没有供上来,于是就见人吃人,见兽吃兽。人们四散奔逃,整个村子里连个人影都见不着了,年兽气疯了。突然有一家的竹房着火了,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兽”被吓得逃跑了。于是,人们每年除夕,就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爆响,“年兽”从此被吓得不敢再来了。
版本3,说年兽十分凶猛,身子比大象还大,会飞,飞得贼快,叫起来声音振天响。它吃人吃牲畜。所到之处,伤人伤兽。老天爷知道了以后,就叫哪吒带上雷公和电母去把它捉了起来,一年里只放它出来玩一次。有一年的除夕,“年兽”出来玩,一进村子,就听见噼噼啪啪地鞭炮声。以为雷公又来了,于是撒腿就颠。跑没有几步,就又看见一个妇女在河边洗一件红衣裳,以为是哪吒到了,吓得连魂都都找不着了。又狂奔了好一大阵子,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歇脚的地方,从门缝里射出耀眼的光,心想电母来了,于是它不敢再玩,逃了回去。
“年兽”有三怕:怕鞭炮,怕红色,怕火光。放起鞭炮,贴红春联,守岁的年夜风俗就和年兽有关。
没事的时候,用手抚摸年兽的麒麟身子和兔子尾巴,怎么也看不出来,眼前这尊年兽,有凶猛厉害的样子。相反,倒觉得它有几分温顺的样子。听到说它凶残时,好像它的眼睛里有那么一点湿润,似乎有点委屈。好像是在说:“我可没有残害过人。”龙是瑞兽,麒麟也是瑞兽,样子都有点凶,但也都是吉祥之物。这只年兽,和前两个故事中的形象相似,和后一个故事中的形象有别。从铜年兽的形象上看,它应该是住在深山里的动物,马腿表示它跑的一定很快。
农业时代对于过年的想象还真丰富。

三
年画是中国老百姓过年必置办的年货之一,可是就收藏而言,它又是最不好保留下来的东西,因为年年过年家家都买,谁也不留旧的,旧的留着也没用,过去再穷的人家,这时候也要换一幅新年画,好几年以前,就留心年画,可是至今也没有弄到多少老玩意,就连年头不太久的年画,市面上也不是很多,多得差不多都是新的。其实我这个人,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旧东西的人,特别是民俗方面的物品,新旧不重要,因为民风民俗是通过东西一代代传下来的,不过有时候为了能够了解新东西到底和老东西,在内容方面有多大差别,就需要有几件老东西作比较。
找了好几日,也没看见老的年画。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引导下跑到外地,在一位中年妇女的手里,见着两件清末天津杨柳青年画,品相极好,我那朋友是去上货的,买了一大卷子年画,我说我就要这两张,其他的那些我都有。那妇女开始出价300一张,说这两张和那一大卷子不一样,是老的。可她也说不上来怎么个老法,就知道老。我说你也别说这两张有多老,“告诉你,没多少年。”她不信,说昨个500都没卖。没想到就这都用烂了的招,跑乡下来了。我给她分析,500为什么没卖出去,不是500块钱贵了,是东西不值500,为什么不值500哪,就是比那一卷子新仿年画早不了多少年,“你不信,就撂这,300都没人买。”我说我就是不愿意白跑一趟,来两件东西,也就为了安慰安慰自己。“说好,100一件,多一分不要。”我那朋友又哄了她半天,算拿下了。
过了没一星期,朋友打电话来说,你赶紧到这来一趟,带上点钱,要出事。我问出什么事,他说来了就知道了。我急急的赶到朋友家,一进门,愣那了,怎么那中年妇女在屋里等着哪。朋友说你可来啦,要不然她非疯的这不可。我一脑袋雾水,这是咋的啦。朋友告诉我,她说你蒙了她钱。我说我是那人吗。朋友说:“嗨,你不来,她要跟我玩命,你说大年根的哪跟哪呀。”
这时候那妇女过来,“大哥,你可不能蒙我们。”我说我蒙你什么啦。她说那两张年画我男人回来说是清朝的,最少买500一张,少了不买。“你说早不了几年,就卖你啦。”的确那两张是清朝的,我不那么说,100能卖我吗。心里说,没敢说出口。
“那你说怎么着吧。”我的意思是,怎么摆平吧。
她说:“每张加200块钱。”
我心里觉得真好笑,清代的年画,跑了这么远来,就为了400块钱,刨去路费,能剩下几个钱。给了400,打发走以后,我说哥们给你添堵啦,晚上洗个澡去吧,乐乐。
收藏市场,就那么回事,说我花了100元,买了一张新复制的年画,那卖画的能找上门来退我钱吗。卖亏了来了,这路人真少见,不懂游戏规则。
首发于:《北京纪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