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玉知音  痴情如梦

(2010-06-04 15:00:12)
标签:

古玉

齐家文化

四旧

马太太

甘肃

文化

分类: 人物专访

                           古玉知音  痴情如梦
                                      元 尚

古玉知音 <wbr> <wbr>痴情如梦

    马建超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见了他好几次,才算把他收藏古玉的故事打听了出来。他自认为和古

玉有缘分,小时候,他奶奶有一块清代玉佩,打他记事时候起,奶奶总是拿着那块玉佩给他玩。也许是

天意,也许是机遇,马先生就这样从懂事时候起,对古玉产生了一种浓浓的兴趣。

    齐家种地因祸得玉

    60年代“文革”,马先生因为父亲解放前做过资本家,也不是什么大资本家,就是自己有那么个买

卖,结果,文革开始就把他们全家都轰到农村去改造。一家人稀里糊涂的就来到了齐家文化所在地,当

时没有人顾及什么齐家文化,马家文化,什么叫改造,就是人家让你干什么,你就二话别说,麻利的给

人家干活去。就这样人家才会给口饭吃。马建超那时候还小,他不懂得大人们心里的苦。他们家下放改

造的地方,山多地少,那时候号召学大寨,造梯田,人们有事的没事的,全都去挖土,挑土,上山造田

。到处开挖,到处都能见到,破土而出的古代玉器,人们见了古玉不像现在,恨不得全收起来卖钱。马

先生改造的时候,刚刚破完四旧,再加上人们也不知道这些挖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那时候除了钱

是有用的东西以外,这些个刨出了的的玉器,一分钱也卖不了,搁家里不定哪天,就是罪证。
    马建超不知道这里面的厉害,他以为四旧就是解放前地主老财们家里留下来的东西,反映的是封资

修文化内容的物品,可是他发现这些玉器都是在挖土的时候,才挖出来的,没人要。既不是“封”,也

不是“资”,更不是“修”,看上去倒像是劳动人民留下来的玩意。他对年份这东西,还没有个概念,

就知道眼前的玉器年代很早。大件的不好拿回来,倒不是人家不让你拿,就是让你随便拿,也没有人敢

拿。于是人们就砸着玩啦,他觉得与其毁了不如收上来,交给有关部门保存的好,可是当他拿着细心收

集到的古玉,送到有关部门的时候,人家却根本不要。他也不敢光天化日之下,拿回家。没有人要的东

西,在那个年代,你要是敢拿回家,早晚是场灾难。别人都当这些没人要的东西,是石头,他知道这是

玉,它们和奶奶留给她的那块玉佩一样温润,一样美丽。见大人们不在的时候,他就偷偷揣起来几件小

东西,现在回忆起来,他还真有点后悔,当时怎么就没有琢磨着偷几件大家伙。“看见过好几件直径很

大的玉璧,就是没敢拿。后来眼见着,让人们砸着玩了。”
    本来没有人要的东西,偷偷的拿回来,算不得什么,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招来了一队人马,打上门

来要抄他们家,说他家里有四旧。他出去和这些人辩论,他说这些东西,不是四旧,它们的年代很早,

那个时候还没有阶级,也没有地主老财,大家都是平头百姓,弄块石头来,没事的时候,做出来个玩意

,也就是玩玩。然后他就拿出课本照着上面的念给大家听。这些玉器看上去像课本里原始社会的,社会

发展史里说那时候没有阶级没有压迫,不算四旧。虽然没有酿成大祸,可是还是把家里人吓得够呛。父

母都对他说,今后可别拿这些东西给家里惹事啦。
    尽管遇上这么个不愉快的事,但齐家古玉在他心里却扎下了根   
   
    不交学费玩不好收藏
   
    80年代末90年代初,马先生知道了自己喜欢的古玉,属于齐家文化时代,于是开启了他专门收藏古

玉的初级阶段,现在许多收藏家都爱讲自己如何检漏,却很少有人讲自己打眼的事情,打眼在人们眼里

是件不光彩的事。一说明你没经验,二说明你没眼力。马先生告诉我说,收藏古玉谁不是从没经验没眼

力到经验丰富眼力敏锐。他从小就和古玉在一起,可以说比同代人对古玉的认识要早很多,但是刚出道

就碰上了高水平的仿品,用现在的话来说,叫高仿。
    当时马先生每个月的工资一百多点,平日节省着用,见着古玉只要自己喜欢,手里的钱够,他从没

有犹豫过。一开始他收藏的古玉比较广泛,慢慢的觉得还是对齐家文化时期的古玉最有感情,多多少少

有点感性认识。于是碰上有卖齐家古玉的就凑上去。那时候不像现在到处都是古玩市场,到处都是古玩

城,人们都是偷偷的卖,他手里有不少齐家文化的古玉就是这个时候淘换来的。那时候他觉得就他自己

懂古玉,头几次几乎都是捡了大漏,信心一下子就起来了,有一会碰上一位专门卖齐家文化古玉的,那

人手里拿着一只黄玉巫,怎么看怎么像齐家文化的,马先生从前见过,也收藏过两件,眼前这件,比他

自己那两件要好多少倍。拿过来,仔细看了看,没错。可一问价,他傻啦。那人开口就要三千。三千在

当时是个什么感念,他一个月不迟到不早退,没休过病假,到头来一百多块钱,加上几十块钱的奖金,

撑死了一百五六十块。一年加起来两千来块钱,一年半不吃不喝,才能买这么东西。可眼前这东西太好

了,说什么也舍不得。玩收藏的人,都有这么个毛病,自己不喜欢的,你说什么也没用,喜欢的碰上了

,你不让他拿下,心里的别扭一辈子。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70岁的时候,回忆年轻的时候,因为

手里没钱错过了一部自己十分喜欢的古籍,后来作者有钱了,五十年如一日的到处寻找,直到作者写那

些那篇文章的时候,仍然没有找到。最后作者感慨的说:“如果当时能够张口借钱的话,哪怕用一辈子

来还,也比一辈子都找不到自己心爱的书籍,要幸福的多。”
    马先生遇上的就是这样的心爱之物。他把攒了好几年的钱一股脑的用来买这件千古难觅的玉巫。
    有小一年多的时间,他没有买什么太贵的古玉,每天把玩着那件玉巫,突然有一天,他发现玉巫的

沁色好像有点不对。什么是沁色?百度百科上说的最为简练,“沁色是指玉器在环境中长期与水、土壤

以及其他质相接触,自然产生的水或矿物质侵蚀玉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齐

家文化保守的估计至今大约4000年,在这4000年中,水呀,土呀,土里烂七八糟的东西,和玉件睡在一

起,那种感染是一点一点的渗透,沁色自然流畅。再看手里这件玉巫,玉质没错,不假,工艺,也很像

,如果不是他对沁色产生怀疑。一般很难马上看出个所以然。从沁色的不自然可以见出这件东西,是仿

的。“放在今天,这就是高仿。”由此马先生得出了一个经验,那就是,不论仿造的古玉多传神,玉质

可以没问题,工艺也可以手工做的很到位,但是几千年的沁色,怎么仿都无法和自然沁色相比。
    后来玩古玉时间长了,才打听到那位让他当年打眼的人,原来也是玩家子,而且对古玉还颇有研究

。“打一个真正的眼儿,比打一百个垃圾眼儿,更能让人受益。”  
           
    梦里不知玉何处

    爱玉,也会日久生情,也会一日不见如三秋,也会有离别苦,也会有相见欢。玉和人的感情,不深

入此中者难解其味。马先生总说有两个情人,一个是自己的太太,一位很漂亮的爱玉女人,一个就是他

须臾不离的古玉。我问他这两个你最爱哪个?这个问题,本来不是个好问题。问完了,我觉得心里有点

后悔。马先生告诉我,这里面没有哪一个在先或在后的顺序。女人,他说最爱老婆,玩物最爱古玉。
    马先生太太在一旁听了,一撇嘴,那意思,“是哪嘛回事吗?”人有时候,就喜欢谈人家隐私,越

熟好像与有意思。我说您告诉我,明个写文章里恶心恶心他。
    他呀,整天就知道心疼他那写古玉。有一天夜里,睡得好好,就听见他猛地起床,一头就扎进了藏

室,到处翻东西,马太太赶紧跑过来,以为先生撒癔症,或是梦游,看看不像,眼看着翻了二十几分钟

,见他愣愣的,简直变了一个人。马太太过去伸出手,像对孩子似的,把手放到他的脑门上,试了试,

没发烧。这时候马先生才发现老婆跟了来。他怕老婆担心,就劝太太先回房自己先睡。马太太这时候倒

心疑起来。说你是不是在这屋里藏钱了,找不着。马先生说你瞧你,“我藏钱,干嘛。我那男女哪。”

本来马先生是想说要找那只男女巫同体玉雕。大晚上的,没睡好,起的又猛了点,话就没说明白。马太

太问大夜里的哪来的男女呀。马先生这才缓过劲儿来问:“那只男女巫合体玉雕,哪去啦?”“嗨”马

太太说:“叫我怎么说你好,你整天净想什么?那不在你床头上嘛。”马先生赶紧回了卧房,伸手在床

头上一摸,真在哪。
    这才跟太太说:“不好意思,把你吵醒啦。”马太太紧赶着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马先生这才告诉太太,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这只男女玉雕,他在藏室里正把玩着,突然闯进来一人

,不认识,问是干什么,对方也不说。上来就抢他手中的这只玉雕,马先生没练过什么,连一个扫荡腿

都不会,就知道一个劲的死攥着玉雕不放。可那知道,对方给他来个扫荡腿,这腿过来,倒是躲过去了

,没想到手里玉雕掉地上了。就听“啪嚓”一声,男女同体一摔两半,正好男的一半,女的一半。齐刷

刷从中间分了家。那人捡起女的那一半,夺窗而去,马先生撒腿就追,不料被地上的什么东西,绊了一

个大跟头,眼见那人,把女的那半带走了。马先生心里一急,醒了,就奔藏室去了。
    现在醒啦,拿着这只玉雕,怎么把玩,都觉得没有问题。才知道刚才是一个梦。
    第二天整整一天,马先生的心情都没有完全好起来。他说这就是他和玉的情,这种情,容不得一点

变化,容不得一点破碎,容不得一点意外。“好几回,都是在梦里,这些日夜和我在一起厮混的古玉,

和我聊天,玩耍,第二天把玩着它们,就好像它们在我手里睡着了一样。”  
    齐家文化为我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约四千年,它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境内

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等处。瑞典人安特生,于1924年在今甘肃广河县齐家坪发现古文化遗址,并以此地

名命名。这一时期的古玉器,雄辉简朴、玉质精良、沁色瑰丽、造型凝重。《古玉辩》中说:“夫宝玉

之可贵者,晶莹光洁,温润纯厚,结阴阳二气之精灵,受日月三光之陶熔。起色沁之妙,直同浮云遮日

、舞鹤游天之奇致奇趣,令人不测。”
    首发于《北京纪事》2010年第六期
   
   古玉知音 <wbr> <wbr>痴情如梦

古玉知音 <wbr> <wbr>痴情如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