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队的特点是什么?技术。于是当上半场屏幕显示巴西和法国控球比例为
53% vs 47% 的时候,就觉得巴西不妙;下半场控球比例进一步被拉伸到 48%
vs
52%,此时的巴西已经是立危崖而不自知了。巴西连控球比例都比不上对手,这几乎是足坛不可能发生之异现象,如此,它们输得也不冤。
除非对阵双方实力悬殊,使得获胜的一方能够兵不血刃,否则一支球队中有人优雅起舞,从容起脚,就一定有人奋力冲刺,冲撞铲球,飞身赌枪眼。每支球队都有这样干脏活累活,为队友创造机会的队员。葡萄牙的德科、意大利的加图索、英国的杰拉德、法国的维埃拉都承担这样的角色。至于德国,他们整支球队都这么干。巴西呢?巴西有谁?
大罗懒洋洋的站着等球,小罗一幅生怕给撞伤了的金贵样。能称得上全力以赴的,不过卡卡、泽罗伯托和罗伯特.卡洛斯,即使算上有心无力的年迈卡福,也不够五指之数。都说足球是11人的运动,在旗鼓相当的顶级较量中,仅靠4个人的努力就想取得胜利,除非你场场都对上中国。
所以巴西首败在态度,看看赛后的表情,说巴西是所有被淘汰队伍中最不以为然无所谓的一支球队,不为过吧?
次败在战术。法国三军用命,刀疤里贝里整场都在冲刺,马卡莱莱-维埃拉-齐达内-亨利整条中轴运转极佳,尤其齐达内,虽然没有一击必杀的致命传球,但整个中场都被他牢牢地掌控,法国几乎每一次进攻都由维埃拉交给齐达内发起。这样的情形下,在法国1:0领先后,巴西三次换人,除卡福是因为体力不支外,阿德换儒尼尼奥,罗比里奥换下卡卡都有极大问题。大罗整场碌碌无为,除88分钟赢得一个任意球,90分钟有一脚射门外,整场比赛哪里看的见他的身影?换上阿德,表面上多了一个前锋,实际不如以阿德代替大罗,增加一名能拼善强的中场以遏制齐达内,从而在中场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至于换下卡卡更是毫无道理,卡卡无论从态度还是表现,都是巴西当时表现最佳的队员之一。
教练不能审时度势,针对场上形势进行排兵布阵,便是中庸之辈,然而整场比赛巴西毫无变化,仿佛两人对决,我一招黑虎掏心没有效果,再来一招黑虎掏心还没效果,我继续黑虎掏心,这样不通圆滑的教练,还真是难得一见。其实法国教练并不以诡变多计见长,这种形式下正好顺水推舟,三次换人都是同一位置的替换,战术打法也一直不变保持到终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早拿出被领先后最后30分钟的狠劲,巴西依然赢面较大。所以任你巴西气势滔天,但在队员们想法幼稚,教练全盘糨糊的情况下,如果还能赢球,那也太小觑了天下英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