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志》的逸文
(2014-05-27 22:26:50)
标签:
前志志左传之志文化 |
《左传》中有不少名言引于各种《志》。说文,志,意也。此志应释为誌,誌,记誌也,记也。
一、《前志》
《前志》赵成子(赵衰)引前人之言所著之书。失传。在左传中偶为引用。《国语晋语六》中知武子对加冠后的赵文子所言即说出了《前志》的出处。见智武子,武子曰:“吾子勉之,成、宣之后而老为大夫,非耻乎!成子之文,宣子之忠,其可忘乎!夫成子导前志以佐先君,导法而卒以政,可不谓文乎!夫宣子尽谏于襄、灵,以谏取恶,不惮死进,可不谓忠乎!吾子勉之,有宣子之忠,而纳之以成子之文,事君必济。”
《春秋左氏传鲁文公六年》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译文‘有恩有怨,都不应该波及他的后代啊’
《春秋左氏传鲁成公十五年》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译文‘圣人通达天命,贤者顺应天命,愚人逆天之命。’
二、《周志》
《春秋左氏传鲁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译文‘勇敢但对上不义的人,死后不能进入祖庙。(一说天子所在之堂为明堂,不登于明堂即不受天子所赏赐。)’
三、《史佚之志》史佚,原名尹佚,周文王时史官。
《春秋左氏传鲁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四、《仲虺之志》仲虺,与伊尹并为汤之相。
《春秋左氏传鲁襄公三十年》《仲虺之志》云:‘乱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国之利也。’即‘取乱、侮亡、兼弱也。’
五、《志》,不标名具体某志,仅称之为《志》
《春秋左氏传鲁襄公四年》《志》所谓‘多行无礼,必自及也’。
《春秋左氏传鲁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译文‘语言用来表达志向,文采用来修饰语言。’
《春秋左氏传鲁昭公元年》故《志》曰:‘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春秋左氏传鲁昭公三年》《志》曰:‘能敬无灾。’又曰:‘敬逆来者,天所福也。’译文‘能对别人恭敬就没有灾祸。’‘恭敬的迎接来宾,天也会将福于他。’
《春秋左氏传鲁哀公十八年》《志》曰:‘圣人不烦卜筮。’译文‘圣人不用占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