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暑期作文:《三棵银杏树》读后感

(2015-09-10 10:01:15)
标签:

育儿

作文

读书笔记

暑期

     转眼之间就到了暑假的尾巴,这也是我暑假的最后一篇作文:《三棵银杏树》读后感。

   《三棵银杏树》是一篇散文,出自叶圣陶写的《荷花》这本书,《荷花》这本书收集了叶先生的21部作品,既有散文,也有小说,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三棵银杏树》这篇散文。

    叶圣陶先生写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写实,他的文字是朴实的,不夸张,却包含了真情实感。(会品味好文章的是学习的开始)

    我认识叶圣陶先生的文字,是在三年级学过的一篇文章《荷花》,我看到了荷花的饱满,荷叶的通透,仿佛还粘上了露珠,感受到了他对荷花的喜爱,和把自己比作荷花的那种童心。  (根据妈妈的提问写出来的)

     我们家的小区也有银杏树,在我的印象中的他们是这样的,它们的叶子像一把把打开的小扇子,春天和夏天的时候它是绿色的,到秋天的时候它们就变成了金黄色,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迎风飞舞。(根据妈妈的提问写出来的)

      叶老先生笔下的银杏树是这样子的:第一段讲了银杏书的位置,第二段讲银杏树的年纪;第三段讲银杏树的枝干是笔直的;第四段讲春天他和小伙伴在银杏树下玩耍;第五段讲银杏树的小花;第六段讲银杏树的果子;最后一段讲秋天银杏树的样子。叶老先生从看、听、闻、味和童年时他与小伙伴在树下玩等多个方面来写银杏树,使银杏树变得生动具体,也把银杏树变得有趣,我非常佩服叶老先生的写作手法。(名家的用笔方式是很好的启发)

      我最喜欢这一段:“说起银杏果,不由得想起‘烫手罗,热白果’的叫卖声来:白果是银杏的种子,炒热了,剥掉壳,去了衣,就是绿玉一般的一颗仁,虽然不甜,却有一种特别的清味,我们都喜欢吃。” 瞬间把读者带回到他小时候的银杏树下,和小伙伴一起吃着银杏果感受银杏果的清味。我感觉叶圣陶他不是一位老先生,而是一位天真无邪的小孩。

    我很喜欢看书,一看书我就觉得整个世界静了下来(确实是这样,但是以漫画居多哦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书里面有丰富多彩的世界。我喜欢假期,我喜欢看书。

 

老妈点评:

如何写好读后感,为这个事,我发火骂了小姑娘,为了前一篇她应付出来的读后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fe8f60102vvno.html《我们看海去》读后感,基本上是东抄西凑出来的东西,对于名家名篇,网上有大量的介绍,孩子们一搜资料就很快弄出来了,不能说是真正的自己的感受,也失去了写读后感的作用。

小朋友们从二年级开始,就有读书笔记的功课,就是把课外阅读的书,载录好词好句,现在四年级,每周必做阅读卡,载录句子、有趣的段落,做一些简单的总结提炼。

按照老师的说法,阅读理解在考试里所占的分数有30%,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而阅读的重要目的,也就在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当然,这是一个润物无声的长期过程。

阅读中,分泛读和精读,泛读累积词汇,扩大知识面,而对于名家名篇,精读并认真的写读后感,是非常有效的偷师学艺过程。

如何写好读后感:

--选好文章精读,会品味好文章,是写好文章的开始。叶圣陶的文章,观察细致入微,文字真挚优美,情感质朴隽永,小朋友的课文里有不少他的作品,小朋友对他文字的感受是不错的。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同样的东西,想想我会怎么写。我们小区正好也有银杏树,我就问她,她观察到了什么?她写下了她看到的银杏树。

--看看名家的写法,比起小朋友自己单纯的描写银杏树的外形,叶先生的写法是从看、听、闻、味和童年时他与小伙伴在树下玩等多个方面来写银杏树,这样的手法,可以给自己的写作以好的启发。

 

     我们小时候,能得到一本课外书读,非常不容易。而对于现在很多的孩子来讲,获得知识、资讯的途径,方法变得十分便捷,迅速,把信息和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是现在人们要掌握的技巧,也是孩子们学会学习的重要技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