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学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 |
分类: 我的四个文件夹:孩子产业 |
小朋友前一段参加了2014年金葵花少儿钢琴大赛的初赛。
遗憾的是昨天接到通知,说是没有通过复赛。看看小朋友的现场视频,感觉还是不错的,两首曲子完成得比较完整流畅,乐感也好。
也许是这个比赛不算正规:没有人通知成绩,没有对孩子的评价,如果没有去问,也没有人告知是否进入决赛。相对我们参加的国际性比赛来说,这个比赛从组织到专业性确实有很多不足。
在美国的天才教育理念中,最看重的是一个学生是否展现出了比同龄人更强的学习能力,这并不是考试成绩能衡量的。换言之,无论是想进入更好的大学,还是积累在职业生涯中取得巨大成就的能力,追求卓越的人生与出众的学习能力始终密不可分。因此,或许每个人都要有一种努力“成为天才”的信念。
但是,结果就是结果,没有进入复赛。
以潇潇参加比赛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几点:
--选曲也许不是很突出她的特色。车尔尼299的12条,难度够,音域跨度大,要求手指能非常灵活的在键盘上快速跑动。但是音乐性不够,这是小妹的弱点,她的长项是乐感,但是手指的跨度,由于年龄的原因,还有有些勉强。
--练习的方法不精。到比赛前一天,还是容易有小错误,一再要求她慢练慢练,还是不能慢下来,老是在追速度,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总是出错。到最后一天的上午,我让她就弹那几段难度大的地方,帮她找到不出现错误的速度,以这个速度做为她整首曲子的速度去练习,这样才保证了她能把整首曲子完整流畅的弹下来。但是整首曲子所要求的速度,她是没有办法达到了。
其实这个一个方法是我们以前用过的,从慢速开始,慢慢爬楼梯练习提速。
--乐句旋律的走向不是特别清晰,也就是小朋友对曲子的理解还不够严谨。
可能最关键的是,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从头至尾的陪她上课、练习了。这一段她基本是自己上课、学习、练习。
我没有在一开始选曲就介入,没有每天陪她练琴,发现问题就帮她想办法。就是说在学琴这件事上,小朋友的兴趣已经培养出来了,也有了练琴的习惯,但是没有妈妈的智慧加进去,小朋友自己还不能完全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不能保证完美的成绩。
陪还是不陪,这真是个问题,看到有很多琴童,真的是妈妈全陪到上大学。早出成绩的孩子,天赋以外,家长的付出一定不同常人。
付出,为孩子,不是让我为难的,但是,我们该这样做吗?Q群里,常有妈妈佩服郎朗爸爸对他的付出,说自己做不到抛家弃业去为孩子学琴。
还是决定不陪,我要学会后退一步。因为孩子有属于她自己的人生,一定不会成为郎朗,一定会成为她自己。
如果走专业这条路,没有她自己真正的痴迷,会是一条难走的路。孩子的路一定是她自己选择的路,这样她走来就
不会后悔。我们可以在开始陪她入门,我们可以倾财力为她找好的平台老师,给她提供合适的条件,但是是否走这条路,一定是她自己的选择,她去面对这个选择的成败得失。
如果她真选择了走专业这条路,那潇潇一定全心全意陪她走通这条路,现在还不是做决定的时候。
俞敏洪说:真正的教育是让受教育的孩子们从心灵思想、自由创新等各方面健康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一次不成功的比赛,并不重要,孩子能有成功的人生,才是最好最重要的,孩子,我们慢慢来。
前一篇:女人到底要什么与《百年孤独》
后一篇:妈妈的爱,老师的心香草天空音乐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