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子兴趣学琴日记孩子教育 | 
					
又到了广州马拉松的开跑时间了,报名火爆。不跑马拉松的人,其实很难理解,人为什么会喜欢长时间的奔跑。喜欢它的人,几乎是以上瘾的状态奔跑不休,著名体育评论人士张斌说,一个城市如果马拉松运动成了气候,是有一大批开始“关注自己身体感受的人”,是文明程度提升的表现。
习艺的过程,都是跟身体较劲的过程,练跑,练拳,练琴。。。。最终让人喜欢上这些过程,一定是感受到了其中的快乐。
有琴妈在博客和QQ群中问我关于弹琴的手型问题。
刚学琴的孩子和家长,都容易纠结于手型的问题。有很多用心的妈妈,会去查资料,想知道到底什么是正确的手型。
就像练拳习武,打球跳操,每一项技艺,都是灵活操纵自己身体某一项机能的过程,弹琴就是灵活操纵自己手指的技能,好手型其实是最自然,最方便弹奏的手型,就像周广仁教授说的:
“试想,当你把手自然下垂时,会发现手自然弯曲,虎口微微张开,这是最自然的手型了。。。”
但是很多启蒙老师,跟孩子讲的是用手"握住鸡蛋",这个说法是没错,但是周教授说“手型不是摆一个好看的样子,不是要我们死死的“握住鸡蛋”,而是要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先学会放松,解放手臂,利用自然重量的方法,双手保持自然的拱形支撑。。。”
就是说,这是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要学会放松,是弹琴的关键,也是弹琴的第一步,该用力的部位就用力,不该用力的部位就要完全放松。
--二才是是指尖直立,第一个指关节用力。
除手指的第一个关节外,都应该保持自然、放松,在放松的前提下,来进行积极的手指训练,才能弹出好听的声音。
这个跟太极拳的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
很多人觉得,学拳学武术,是要学用力,但是学太极拳强调在周身放松条件下进行锻炼,第一讲究的讲究的是放松,松沉柔顺﹑圆活畅通,
----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达到养生的目的
在初级学琴阶段,小朋友容易出现紧张状态,手腕、手臂一紧张,力量就不能畅通无阻到达指尖,弹奏就要受影响。而在孩子还没有学会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要求他(她)“手握鸡蛋”,这样会让他整个人都是僵直的,如何享受音乐的快乐。。。。很多琴童,就在这反复的过程中,磨去了刚刚萌生的学琴兴趣。
做为过来人的音盲妈妈,感受就是,这个问题,用书面很难讲清楚,文字的表达孩子也不能理解,最重要的是:
--找真正专业的老师启蒙,他(她)的专业示范,手把手的教和直观的感受,对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配合基础的指法练习教材,如哈农,孩子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会去听,去感受什么样的指法触键,才能发出好的声音。
好的手型有利于支撑全身的重量,和训练手指的独立性。相反,一双塌陷的手是弹不出好听的声音来的,你耳朵听到的音的品质也是粗糙的。
小妹说她在比赛中弹曲子的感觉是:身体是紧张的,但是手臂是放松的,能很畅快的弹奏心里的曲子。
在放松的前提下,来进行积极的训练。如果只是很苦,如何坚持以致上瘾,一定是这样的练习中,最终有快乐的感受,身体在紧张和放松中,感觉到一种可控的律动,身体成为一种自己可以操控的美妙组合,在放松中畅快的释放自己。
前一篇:作文真容易之:会说就会写
										后一篇:作文真容易之:从口头作文开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