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长乐与郑和七下西洋

(2024-10-05 19:47:52)
标签:

郑和七下西洋

福州(长乐)开航

分类: 科普

福州长乐与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七次下西洋远抵非洲大陆。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这次远航活动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什么选择在福州长乐启航?

   闽江流域广阔,福州长乐地处闽江口,当时闽江流域种桑养蚕条件优越,已经有比较发达的丝绸工艺和可供出口的产量。同时,沿江盛产茶叶、瓷器可供出口。

就物资来说,福建多山,森林资源丰富,闽江运输大宗木材(木排)历史悠久,为造船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当时,福建造船工业已十分发达,构造福船的历史悠久【注】,熟练的工匠成为船队的保障。闽江下游的长乐又是天然良港。同时,福州作为海上丝路起点之一,出过洋的人远比内地多,对外域情况也更了解。闽籍船员具有高超的航海技术水平,许多福建人成为郑和的得力助手。福建山区有大量的干货:干菜,板鸭,笋干,茶叶以及木炭干柴等等,也是长期在海上生活所需要的。郑和船队在长乐休整,修船,招工,备货,侯风待发。

 【注】“晋太康四年(公元283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三个年号),析温麻船屯置温麻县,属晋安郡。”当时就发明了桐油灰”(熟桐油与石灰为原料)用于造船。隋开皇中,并入闽县。唐武德六年,又析闽县地置温麻县,更名连江。宋、元迄明皆为连江,国朝因之(《福州府志》建置沿革)。福州的造船由来已久,工艺与材料均有优势。

在长乐期间,船员可以使用木箱装土,放在船边种上菜苗,一路走来,会有青菜、茶水豆芽菜食用,避免了“夜盲症”的发生(哥伦布的船员多发“夜盲症”)

闽江流域有种桑养蚕织造丝绸可供出口,而且所产丝绸多有精品。比如福州第七中学(浮村山)黄昇墓出土300多件服装。其中黄昇的一件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 仅重 16.7 克。整件背心不仅轻盈若羽, 同时剔透似烟,可以装在火柴盒里。要制成这样精美绝伦的高级服饰,不仅对缫丝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在用纺车、线架等工具进行的拈丝、络纬等技术都要十分进步的。从这丝织品实物分析看,当时福建各地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各个方面的生产技术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当时旅居武夷山的宋代诗人陆游,对当时福建织造的轻绢赞说:“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轻绢的质地轻薄漂浮, 质感细腻滑嫩,是当时贵族们竞尚华美,追逐时髦的衣着。

故此,长乐太平港成为郑和七次下西洋“备战”的最优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