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术、算学、数学等名称的起源

标签:
算术算学数学 |
分类: 科普 |
算术与数学
数学,我国古代叫做算术,后来叫做算学,又叫数学。近 几十年来才确定统一叫做数学。
古代“算”字有三种写法:筭、算、祘。从字形的结构,可以看到事物演变的一些痕迹。许慎《说文解字》对这几个字 作如下的解释:《说文解字》:我国第一本分部首的字典,完成于公元121年,简称《说文》。
筭,长六寸,计历数者。从竹从弄,言常弄乃不误也。”
“算,数也。从竹从具,读若祘。"
“祘”由两个“示”字合成。《说文》解释示字说、示,“神事也。” “二”是古文的上字,三竖(后来写成一竖两点) 是日、月、星。古人以为天上有神灵,神的表示是从上面下来的。
记数的形象。
"算”字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李约瑟
宋、元两代,我国数学发展达到高峰。那时“算学”和“数学”这两个词是并用的。例如在朱世杰《四元玉鉴》(1303)的序中,就同时使用这两个词。“松庭先生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矣,……方今尊崇算学,科目渐兴……” 。
秦九韶《数书九章》(1247),也叫做《数学大略》,在序中说:“尝从隐君子受数学。”而朱世杰的另一部著作叫做《算学启蒙》(1299)。
(1)凡属鬼神的字,多用示詩字旁,如祐、祷、禅、祠等。
(2)《殷虚文字甲编》(1948)六一六。见考古研究所《甲骨文编》(1965) p.720附录3671号。
(3)根据季迪的意见。
(4)当代英国科学史家,以研究中国科学史著称于世。
〔5)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译本,第三卷(1978) p.8。
〔6)李俨《中国古代数学史料》(1963)
算学、数学并用的情况,一直延续了几百年。1935年“中国数学会名词审查委员会”仍主张两词并存。直到1939年6月,为了划一起见,才确定用“数学”,而不用“算学”。
“数学”的拉丁文是mathematica,希腊文是μαθηματικη,
数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体系的严谨性。它要求每一个概念(除了少数的基本概念之外)都要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数学”这个概念本身,却很难一劳永逸地给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定义。主要原因是这门科学还在不断地发展着。
在历史上,数学有过种种定义。
“数学是量的科学”这个古老的定义,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年)。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摩利兹《数学家语录》列举了数以百计的数学定义和对数学性质的描述。
......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数学基础的研究中形成了三个唯心主义的学派:直觉主义、形式主义和逻辑主义。罗素是逻辑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派把数学看作一种逻辑结构,将它和其他的科学技术割裂开来,没有看到数学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事实。罗素定义是逻辑主义思想的反映,它强调近代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片面夸大逻辑的作用,否认数学最终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数学是数量的科学,它从数量这个概念岀发。” (Die Mathematik ist die Wis- senschaft der GroBen; sie geht vom Begriff der GrbBe aus。)又在《反杜林论》里指出:“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所以是非常现实的材料。” (Die reine Mathematik hat zum Gegenstand die Raumformen und Quantitatsverhaltnisse der wirklichen Welt, also einen sehr rcalen Stoff。)
根据恩格斯的精神,较确切的说法是:“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这里“量”应作广义的理解,随着数学的发展,将不断取得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