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经济 |
当我决定写这个标题的时候,有同事跟我说:“连盖茨都不敢预言未来百年的事情,你如何预言?!”
这个足以影响未来百年的事件恰好与比尔-盖茨有关。该事件将深刻的影响到未来百年全球科技、经济的发展。
先来看一篇,新浪科技于2006年12月1日报道的消息: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日消息,据路透财经报道,以盖茨夫妇命名的比尔及梅琳达基金会(简称“盖茨基金会”)宣布,在两人过世后50年内捐完全部资金。今年6月,盖茨老友、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宣布把自己85%的财产(310亿美元)以不定额方式逐年捐赠给盖茨基金会,使得盖茨基金会的总资产将达到6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基金。
盖茨基金会11月29日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声明,称“我们将在比尔及梅琳达逝世后的50年内用完全部资金。”该基金会表示,三位委托人——盖茨(51岁)、梅琳达(42岁)及巴菲特(76岁)——希望“尽可能全面且快速地”推动基金会的慈善事业。该基金会还表示,从2009年起到2010年,将把年捐赠额由目前的17.5亿美元提高至35亿美元。
盖茨基金会的决定可能导致其它慈善组织纷纷效仿,并使得围绕慈善基金“寿命”的争论进一步升级。在美国慈善界,福特、洛克菲勒及卡内基基金会等建立的“百年老店”运营模式开始遭到质疑,被指跟不上时代。承诺在2016年前用尽全部资金的纽约大西洋慈善总会(the Atlantic Philanthropies)CEO约翰·赫利(John R. Healy)说:“全球都面临着棘手问题,我们越早用钱来解决这些问题,未来在金钱上的代价就越小。”杜克大学法律及公共政策学教授约尔·弗勒锡曼(Joel Fleishman)认为,慈善基金会的短期操作方式,能把更多用于盈利的资金投入到流通环节。
支持“百年老店”的人士则指责短期把钱花光的做法太过短视,印第安那大学慈善中心执行主任谭佩尔(Gene Tempel)认为,未来的问题可能比目前所知的更为严重,因此细水常流才是明智做法。(木木)
该文的URL:http://tech.sina.com.cn/it/2006-12-01/16521267545.shtml
2005年12月6日,盖茨夫妇在印度进行慈善访问(新浪科技配图)
在美国,约85%的慈善捐款来自普通民众,75%的民众为慈善事业捐款;每年有30%的慈善捐款直接从工资中划出,平均每个家庭捐出年收入的3%-4%;美国年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的家庭,捐赠占总收入的5.2%,而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捐赠占总收入的2.2%。2005年,美国人的慈善捐助达到2603亿美元,人均捐款达878美元。
在基金会没有产生之前,私人慈善活动对教育的资助主要体现在资金捐助上,这些资金捐助帮助美国建立了许多著名的大学,如哈佛、耶鲁、斯坦福、康奈尔、芝加哥大学等。
为了能够更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私人捐款,基金会应运而生。
二战后,基金会的捐赠虽然只占全美高等教育机构收入经费的5%。但这些资金通过各种普通奖学金和特殊助学金的形式发放出去,或者以科研经费的形式,通过设立限定性或非限定性的资助计划来进行学科建设或实验。再次推动了美国整个研究型高等教育的发展。
2005年的数据称全美共有160万个以上非赢利机构,掌握的资金达到6700亿美元。
基金会主要资助教育、文化、科学、医疗、公共卫生和其他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其中,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是基金会普遍关注的重点。
各种慈善基金会及私人捐款在美国乃至世界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深远,许多有利于人类的科学研究的资金都来自于各种基金会和私人捐款支持,特别是在医疗卫生和各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科学研究领域。
公益基金和私人捐款不仅直接影响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全球的风险投资绝大部分来自公益基金。目前可查到的数据显示:1998年,美国的风险投资来源中养老基达到60.0%,欧洲达到24%;美国的捐赠基金达到 5.9%,欧洲无统计数据。
我没能找到最近几年全球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数据,但据了解,全球风险投资商募集的资金中来自各种公益资金的比例有增无减。
风险投资不仅直接影响着新经济的发展。各种基金会虽然是非赢利组织,但其更直接的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
许多基金虽然是非盈利组织,但为了通过投资经营扩大慈善事业是美国许多慈善基金会的基本运作模式。
例如,据《福布斯》报道,盖茨基金会2003年以268亿美元的资本获得了39亿美元的投资回报。
盖茨基金会于11月29日宣布基金会的运做方式后。洛克菲勒基金会高级副总裁道格拉斯·鲍尔说:“如果全球最大的基金会要考虑什么问题,其他的基金会也会认真琢磨同样的问题。这会在基金会投资领域引发一次不大不小的震荡。”
如果,盖茨基金会的这一决定将直接影响到每年数千亿美元的投资走向,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无偿捐助。数千亿美元所产生的各种教育、科技和经济成果也许影响意义绝不只是百年。(骆磊/文)
备注.本文并没有把慈善和公益严格区分,因为各种慈善捐款的最终大部分都流向了公益事业。
这个足以影响未来百年的事件恰好与比尔-盖茨有关。该事件将深刻的影响到未来百年全球科技、经济的发展。
先来看一篇,新浪科技于2006年12月1日报道的消息: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日消息,据路透财经报道,以盖茨夫妇命名的比尔及梅琳达基金会(简称“盖茨基金会”)宣布,在两人过世后50年内捐完全部资金。今年6月,盖茨老友、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宣布把自己85%的财产(310亿美元)以不定额方式逐年捐赠给盖茨基金会,使得盖茨基金会的总资产将达到6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基金。
盖茨基金会11月29日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声明,称“我们将在比尔及梅琳达逝世后的50年内用完全部资金。”该基金会表示,三位委托人——盖茨(51岁)、梅琳达(42岁)及巴菲特(76岁)——希望“尽可能全面且快速地”推动基金会的慈善事业。该基金会还表示,从2009年起到2010年,将把年捐赠额由目前的17.5亿美元提高至35亿美元。
盖茨基金会的决定可能导致其它慈善组织纷纷效仿,并使得围绕慈善基金“寿命”的争论进一步升级。在美国慈善界,福特、洛克菲勒及卡内基基金会等建立的“百年老店”运营模式开始遭到质疑,被指跟不上时代。承诺在2016年前用尽全部资金的纽约大西洋慈善总会(the Atlantic Philanthropies)CEO约翰·赫利(John R. Healy)说:“全球都面临着棘手问题,我们越早用钱来解决这些问题,未来在金钱上的代价就越小。”杜克大学法律及公共政策学教授约尔·弗勒锡曼(Joel Fleishman)认为,慈善基金会的短期操作方式,能把更多用于盈利的资金投入到流通环节。
支持“百年老店”的人士则指责短期把钱花光的做法太过短视,印第安那大学慈善中心执行主任谭佩尔(Gene Tempel)认为,未来的问题可能比目前所知的更为严重,因此细水常流才是明智做法。(木木)
该文的URL:http://tech.sina.com.cn/it/2006-12-01/16521267545.shtml
2005年12月6日,盖茨夫妇在印度进行慈善访问(新浪科技配图)
在美国,约85%的慈善捐款来自普通民众,75%的民众为慈善事业捐款;每年有30%的慈善捐款直接从工资中划出,平均每个家庭捐出年收入的3%-4%;美国年收入在1万美元以下的家庭,捐赠占总收入的5.2%,而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捐赠占总收入的2.2%。2005年,美国人的慈善捐助达到2603亿美元,人均捐款达878美元。
在基金会没有产生之前,私人慈善活动对教育的资助主要体现在资金捐助上,这些资金捐助帮助美国建立了许多著名的大学,如哈佛、耶鲁、斯坦福、康奈尔、芝加哥大学等。
为了能够更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私人捐款,基金会应运而生。
二战后,基金会的捐赠虽然只占全美高等教育机构收入经费的5%。但这些资金通过各种普通奖学金和特殊助学金的形式发放出去,或者以科研经费的形式,通过设立限定性或非限定性的资助计划来进行学科建设或实验。再次推动了美国整个研究型高等教育的发展。
2005年的数据称全美共有160万个以上非赢利机构,掌握的资金达到6700亿美元。
基金会主要资助教育、文化、科学、医疗、公共卫生和其他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其中,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是基金会普遍关注的重点。
各种慈善基金会及私人捐款在美国乃至世界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深远,许多有利于人类的科学研究的资金都来自于各种基金会和私人捐款支持,特别是在医疗卫生和各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科学研究领域。
公益基金和私人捐款不仅直接影响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全球的风险投资绝大部分来自公益基金。目前可查到的数据显示:1998年,美国的风险投资来源中养老基达到60.0%,欧洲达到24%;美国的捐赠基金达到 5.9%,欧洲无统计数据。
我没能找到最近几年全球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数据,但据了解,全球风险投资商募集的资金中来自各种公益资金的比例有增无减。
风险投资不仅直接影响着新经济的发展。各种基金会虽然是非赢利组织,但其更直接的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
许多基金虽然是非盈利组织,但为了通过投资经营扩大慈善事业是美国许多慈善基金会的基本运作模式。
例如,据《福布斯》报道,盖茨基金会2003年以268亿美元的资本获得了39亿美元的投资回报。
盖茨基金会于11月29日宣布基金会的运做方式后。洛克菲勒基金会高级副总裁道格拉斯·鲍尔说:“如果全球最大的基金会要考虑什么问题,其他的基金会也会认真琢磨同样的问题。这会在基金会投资领域引发一次不大不小的震荡。”
如果,盖茨基金会的这一决定将直接影响到每年数千亿美元的投资走向,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无偿捐助。数千亿美元所产生的各种教育、科技和经济成果也许影响意义绝不只是百年。(骆磊/文)
备注.本文并没有把慈善和公益严格区分,因为各种慈善捐款的最终大部分都流向了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