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腾讯电子商务模式选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4-10-18 20:54:39)
标签:

it

分类: 网络业界

注:此文是我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最终定稿于2011年1月15日。转载此文,以为3Q大战落幕做结。

腾讯迅速成长和壮大成国内互联网的巨无霸,竞争对手有一定市场的业务模式和互联网产品,腾讯都会跟着去做,即便是在某一方面占不了优势。这种跟随策略在保持自己用户稳定性的前提下,使行业内所有竞争对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也将自己的业务线拉得越来越长。

(一)全面布局,处处出击,企鹅帝国成互联网公敌

腾讯在线生活和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经过5年多的发展,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壮大与发展,用户、收入、市值均以几何级的速度爆炸性增长。随之与来的是,腾讯这种帝国式的扩张速度,所向披靡。除了百度、阿里巴巴、51社区、人人网、开心网,这些已经在某一领域或细分市场占据优势地位的企业和商业模式外,其余的竞争对手,无一例外生存维艰。

 2010年国庆节前后,在腾讯公司与从事网络安全的奇虎公司之间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史无前例的“QQ360纷争”,网民称之为“3Q大战”,纷争白热化后,腾讯“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让用户在QQ360两个软件之间二选一。3Q大战表面看是基于隐私的用户争夺战,实则为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利益战,市场和用户争夺战,是不可调和矛盾的公开化。之所以产生这场纷争,缘于中国互联网市场法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规范,行业内竞争无序,监管不力,没有对垄断者的限制和管制,缺乏对创业者的保护和扶持。

对于腾讯来说,如何从一个巨无霸成长为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的互联网企业?在笔者看来,腾讯第一应当将QQ平台这一腾讯公司对外封闭的平台,打造成互联网行业的的开放平台,使之成为上下游企业发展壮大的纽带和桥梁。这方面,腾讯公司已经尝试在SNS社区QQ空间,以及商务平台拍拍网上开放API,更进一步,腾讯应对即时通讯平台QQ开放API,使所有即时通讯产品之间能够互联互通。第二应立足于即时通信这一庞大平台,有选择性地收缩产品线,保持拳头产品威力。从商业竞争的格局来说,这样做有利于减少自己的竞争对手,保持差异化优势,并去做能做的更好的产品。对于在线生活这一框架内与腾讯公司正面展开竞争的小公司,通过资本运作采取并购、控腔等方式,促进和保护创新,而不是通过正面的产品竞争,使对手生存艰难,以保护互联网行业的创业生态。

(二)无线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发展对现有商务模式的冲击

在有线互联网时代,腾讯QQ相关业务满足了人们在线沟通的需求,它以低成本的沟通方式赢得了用户的信赖。随着无线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越来越多样,社会化网络微博的异步交流有可能替代即时通讯QQ的即时沟通,沟通终端越来越多,网络用户之间除了通过电脑终端,更多会借助于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移动终端进行沟通,沟通成本越来越低,随着3G网络的普及通讯成本将逐渐降低,通过QQ交流不仅节约不了通讯费用还会增加沟通时间成本,沟通变得越来越容易,除了QQ,人们还有其它沟通工具可以选择,比如在移动终端,优视科技的手机浏览器UC,按照易观国际的算法,UC占有国内手机浏览器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在未来的互联网上,人们对即时通信工具QQ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腾讯QQ用户转移平台的成本将可能变小,这都给腾讯的发展造成难以预估的影响。即时通信会不会像十年前的在线聊天一样,成明日黄花?腾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据业内消息,由于腾讯对无线互联网的重视和投入不足,腾讯无线研发骨干成员大多投奔优视科技。腾讯要保持在互联网行业的领先地位,不仅要继续保持在即时通信领域的霸主地位,还要在网络异步沟通,网络沟通方式的多样化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增加对无线研发的投入。

    (三)第三方支付面临的政策风险

2009年通过腾讯财付通收付的现金流量超过1400亿元,这差不多是一个小型商业银行全年的现金流量。与银行所不同的是,第三方支付收付双方的身份没有像银行客户一样,被严格地予以认证。第三方支付在防范虚假交易、打击网络诈骗、杜绝信用卡套现、打击洗钱犯罪等方面,还没有完全行之有效的手段,如财付通用户可以通过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可以给财付通充值的信用卡,先给本人财付通帐户充值,再通过财付通付款给其它财付通帐户,从而通过正常的支付流程违规套取现金,财付通的业务流程对此无法有效监控。另外,第三方支付在资金流转过程中沉淀了用户的大量资金,这部分资金的利息收入,被腾讯财付通无偿占有和使用着。还有,由于通过第三方支付收付款不存在汇兑费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汇款,这会影响银行的汇兑收益。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任何严管政策,或者商业银行推出限制支付的紧缩措施,都会对其造成不利的影响。根据央行在2010614日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腾讯财付通作为第三方支付企业应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并在201012被公示,腾讯最终能否获得第三方支付的合法牌照,仍不确定。不管腾讯能否获得牌照,腾讯都应力求规范业务流程,严格防范信用风险。

(四)虚拟货币所面临的监管风险

 Q币是腾讯自主发行的一种支付代币。按照国家政策,企业通过预付费收取用户现金所形成的沉定资金必须接受金融机构的监管。腾讯增值服务付费用户是通过Q币预支付包月费用的。另外,在腾讯的游戏中,一套虚拟的高级游戏装备会高达几百Q币,QQ游戏用户可以通过大量消费Q币(Q点)购买装备和服务快速超越级别比自己高的玩家,这种消费最终是通过人民币11购买Q币完成的。Q币为腾讯带来的沉淀资金量大概是多少呢? “2010年第三季度,腾讯总收入为人民币52.266 亿元(7.800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1%。互联网增值服务付费包月用户数为6,730万,比上一季度增长6.5%。 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付费包月用户数为2,530 万,比上一季度增长5.0%。”(注13)这9260万付费包月用户,作为预付费用户,为腾讯带来的沉淀资金量是巨大的。如果此类沉淀资金不用于房地产、股市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仅用于固定存款或其他低风险的投资项目,仍能保证沉淀资金额的3%-5%的毛利率,如此巨大的沉淀资金至今还没有被中央监管。虚拟货币的使用人群和发行数量快速增长,已使得风险逐渐显露。正确认识这些风险,并提早采取行动,防止对现实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造成冲击是很必要的。 

Q币管理方面,腾讯需要做到的是,严格控制Q币发行的规模和数量,限制用户Q币最高拥有数量,限制单用户Q币日最大兑换数量,限制腾讯相关产品Q币日最高消费数额,并评估付费包月(年)用户所产生的沉淀资金,同时做好接受金融监管的准备。

(五)用户暴增所面临的安全隐患

作为国内唯一一个用户数迈入亿时代的互联网企业,腾讯企业层面的一举一动,腾讯产品的任何微小疏漏,都可能对用户造成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1.腾讯QQ作为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即时通信工具,任何不实的、虚假的、可能对国家安全或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的信息,都会通过QQ群及好友之间的关系链迅速扩散和传播,给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腾讯应通过技术的和运营的手段,加强对用户互动产生的,可能涉及时政、宗教、色情等敏感内容信息的有效监管,积极主动地接受用户的举报和媒体的监督。

  2.腾讯QQ新增用户,以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为主,而腾讯QQ未实施用户分级制度,且大多数情况下,未成年人的年龄和身份难以准确认定,少年儿童在没有监护人指导的情况下,通过QQ进行网络社交活动,很容易受到欺骗,且易接受不良信息。腾讯对未成年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应进行屏蔽,应尽管能的采取措施,限制非经实名认证的用户通过QQ联络未成年用户。

  3.QQ不仅仅是一款网络聊天软件,更是网民在互联网上虚拟身份的象征,QQ上 集成了用户好友关系、网游帐号、财付通等重要信息,如果保管不当被盗或丢失,对用户后患无穷。腾讯对用户进行如网络支付的重要操作,除了采用密码验证外,还应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及时告知,此外还须加强对用户教育,使用户能正确识别并防范网络诈骗陷阱。

  4.网民通过QQ进行在线沟通,所交流的个人私密信息、以及商业信息等,在腾讯的服务器上都可能会保留,这增大了用户通信信息泄露所造成的隐私风险和商业风险。随着互联网用户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亦可能有部分用户减少对QQ软件的依赖。腾讯在这方面的公共关系中,不应再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而应实是求是地告知用户,使用户在通过QQ沟通前就预知其信息传递的相关风险。

  5.互联网上的安全隐患,接入互联网电脑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层出不穷。出于商业利益,国内互联网黑客软件、木马、流氓插件,须臾不离地盯着腾讯QQ用户,所有这些,都会对QQ的安全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腾讯作为一个应用软件服务商,应与网络安全服务商合作,而不应像网民批评的,即要让QQ做网民的仆人,又要让QQ管家做网民的保镖,替网民包办一切。

       综而言之,腾讯“一站式”的“在线生活”战略布局下全价值链的互联网服务解决方案,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给企业进一步发展带来诸多问题。其平台化的发展战略,依托于平台化的电子商务模式,对互联网产品的精益求精,都是值得所有互联网企业学习借鉴的。今后,腾讯要更进一步发展,更加积极推动平台开放,关注产业链的和谐,主动接受行业监管,更为注重用户安全,是其必然的选择。相信未来腾讯会克服成长道路上的所有难题,真正成长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巨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