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求必应的诸葛亮

(2006-05-03 12:59:53)
分类: 记事散章
  这几天闲,整理电脑里的资料,翻出去年在祁山堡拍的照片。有一张照片比较搞笑,诸葛亮的泥塑前放着一块匾“有求必应”,就把它贴上来。
有求必应的诸葛亮

  时间过得真过,一晃一年过去了,一年来我仍在原地踏步,祁山堡游历恍如隔世。与陇南聚聚离离十五年,多少次路过祁山,都没有顾得上去武侯祠看一看,最后一次离开时,我终于抽出身来,抽出身来看到的是“有求必应”。当岁月的烽烟散尽,假若诸葛亮能再生,他该当如何感慨?
有求必应的诸葛亮

  诸葛亮精明一世,唯六出祁山成他一生的痛。力不从心,用人不当,复兴汉室的梦想夭折于此,若真的如当地百姓所期望的,他成了有求必应的神,他是否有悔?他六出祁山是以进为退?还是以攻为守?难道锦囊妙计,未卜先机?研究三国文化的学者,十多年前在天水开过诸葛亮学术文化研讨会,研讨的论文结成厚厚的集子,那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说辞和考证,但没有一个结论让人完全信服,有关争论至今仍无休无止。
  有求必应的岂止诸葛亮,在天水,人文始祖伏羲女娲,落魄潦倒诗人杜甫,都被当地百姓当神一样敬着,香火旺盛,说不定也有人送过“有求必应”的匾额的,只是我没有亲眼看到过罢了。信神而不是信人,很是怪异。在陇东南,即便是再偏僻的地方,庙始终是最恢弘的建筑。与此相对应的是,破败的学校。这两年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增大了,诸葛亮六出祁山,杜甫赴同谷行的道上,学校都变成了整齐的楼房,但与雕梁画栋的庙宇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那段特殊时期例外,许多学校都在庙里,学校与庙宇一样,说不上谁比谁破败。
有求必应的诸葛亮

  在当地,遇到困难,就求人,走后门送礼,求神,烧香火许愿。这里的当官的是神,庙里的神其实是人。老潘那么有钱,要给家乡盖所学校,拖来拖去解决不了,最后上了电视,才有了眉目。上了电视的新神老潘,今天在博客上和我一样感慨万千。为什么愈是落后的地方,造神运动愈是疯狂呢?在老百姓眼里,手握大权的官员和神没有什么两样,办事都得求其助力。
  为什么不求自己呢?求自己得靠教育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