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游戏---摘自《第五项修炼》
(2010-07-22 11:32:03)| 标签: 第五项修炼杂谈 | 分类: 系统思考 | 
书中第三章引入了啤酒游戏作为实例,啤酒游戏的大意是讲了一种啤酒“情人啤”的简单分销系统,其中涉及到的主要角色有零售商、分销商、厂家,终端有消费者,中间还有运输商;
 
情人啤在零售商处的销量一直很稳定,每周售出去4箱。为了保证不会断货,零售商处通常备有12箱的情人啤。零售商根据销售情况,每周向分销商下评单,这个订单量通常也是4箱,但由于生产、运输需要时间,零售商下的订单要4周后才会到货。
 
突然有一周,由于一首单曲中提到了情人啤,这一周情人啤的销量变成了8箱,为了保证库存,这一周零售商向分销商下的订单变成了8箱,但由于交货延迟,这8箱的订单要等到4周后才会到货,第二周到的还是4箱啤酒,但仍然卖出去了8箱,此时零售商的库存只有4箱了,为了保证库存,零售商这次下了12箱的订单。可以类推,由于交货延迟,这一周零售商还是只收到4箱啤酒,又卖出去8箱,他又一次加大了订单量,达到20箱。。。。。。
 
作为分销商,与零售商也是类似的,只不过他所处的位置更上游而已,他接到越来越多的零售商的订单但却无法竞现,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提高向啤酒厂的订单量。而作为分销商,因为他要面对很多零售商,这个量级会大很大。
 
同样的,作为啤酒厂也是一样,收到越来越多的订单,但却无法交货,因此就开始加大生产不断赶货,甚至开始考虑投资建一座新厂!
 
这样的情况又维持了十数周,当零售商那些不断加大的订单真正交货了时,他还是每天卖出去8箱情人啤,但互货的情人啤却越来越多,导致库存积压,因而他不再给分销商下订单。同样,分销商也开始收到啤酒厂发来的越来越多的货,但过了数周却发现零售商不再下订单了,于是他也停止了下啤酒厂下订单,但啤酒厂的产能已经调动起来了,当前他还在生产前十数周分销商下的订单,当他们意识到分销商已再没有新的订单时,已经有非常多的存货了!
 
----------------------------------------------------------------------------------------------------------------------------------------------
启示:
1.结构模式影响行为----当置身于同一个系统中时,人们无论有多大差别,都倾向于产生相似的行为结果 。
看了上面的情人啤例子,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必然要导致这样的结果。
 
试想一下我们自己,处在同一个“考核”系统中,我们所有人是否都会为了某一个目标而趋利避害?
 
2.问题发生时,我们通常都会去责怪什么人或什么事。
 
零售商会觉得是分销商及啤酒厂有问题,分销商则会觉得零售商有问题,他们甚至会觉得是消费者有问题,是因为他们的需求忽高忽低导致了这个问题,而实际上消费者的需求一直很稳定,只不过是从每周4箱变成了8箱而已!
 
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是由于订单交付的延迟导致了一度缺货,而各个角色为了保证自己的库存不断加大订单,这个加大从供应链的下游向上游叠加,最终导致这个问题。这个游戏中每个角色都没有错,都是想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客户,无论是谁来承担这些角色,最终可能都会出现这个结果。但他们的决定逐渐放大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又都有责任,这就是系统问题!
 
啤洒游戏中体现出来的问题:
1.当事者只关注自己的职位,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对其它职位的影响。(零售商不断加大订单导致分销商也不断加大订单,最终导致问题产生)
2.当问题出现时,相互抱怨
3.当各个角色“积极主动”(加大订单)反而让事情变得更糟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