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依天地
依天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33
  • 关注人气: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家祠的屋脊装饰】

(2011-12-22 16:20:23)
标签:

陈家祠

屋脊装饰

灰塑

摄影

习作

杂谈

分类: 闲游散记


    陈家祠在广州可谓赫赫有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我也曾去过几次陈家祠了,不过,对于陈家祠在那些建筑特色和民间工艺传承等方面的内容就了解很少。这次拿了长焦去看看陈家祠的屋脊装饰,感受确实不一样。当然,即便如此,我也还是“门外汉”。不过是借此博文让亲朋好友粗略看看那五彩斑斓屋脊装饰,粗略了解广东民间工艺的一角。

 

http://s6/middle/539dee9b4b4a9ffef81a5&690

http://s13/middle/539dee9b4b4a4afcb8c2c&690

 

 

[网络有关资料备查]

▲   广州陈家祠建筑顶部使用的石湾陶塑瓦脊都是双面人物脊,装饰内容丰富,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给。陈家祠采用的佛山陶塑瓦脊共有11条,瓦脊总长度约163米,每条瓦脊的装饰题材各异,主要内容为粤剧折子戏中的传说、故事及民间吉祥图案,共塑有人物1109个,这些瓦脊分别装设在三进三路九座厅堂屋脊上。

 

 ▲   陈家祠11条瓦脊中以聚贤堂正中瓦脊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由39块饰件连接而成,共塑223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麒麟送子、和合二仙、天官赐福、风尘三侠、招财进宝、香山九老等场面,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人物群像的背景是高低相望的亭台楼阁。整条瓦脊采用连景式组成,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

 

 

▲  民间用来“以怪制怪”以求国泰民安的独角狮

http://s5/middle/539dee9b4b4a4b6f95614&690 

http://s16/middle/539dee9b4b4a4afd1ce3f&690

 

▲  瓦脊上最吸引人的脊顶饰物是鳌鱼,龙头鱼尾形象,两根长而弯曲的触须伸向天空,龙鳍和鱼尾都呈展开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的威武生动。鳌鱼又称螭吻、鸱吻,相传为龙生九子中的一个,属水、好望,饰于屋脊以镇火灾,取“水克火”之义;又有“跃龙于瓦薨”之势。它是我国古建筑上的一种典型装饰,寓意“避火消灾、独占鳌头”。


http://s11/middle/539dee9b4b4a4afe03e3a&690
http://s12/middle/539dee9b4b4a4aff4321b&690
http://s14/middle/539dee9b4b4a4b003c12d&690
 

▲  陈家祠中瓦脊无论长短,都有完整的形制和排列,且装饰题材都很丰富,包括各种民间吉祥图案和粤剧折子戏中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人物群像,人物群像的背景有瀑布、山陵、高低相望的亭台楼阁,还有各种花鸟、瓜果等造型穿插其中,使这些瓦脊显得生动活泼、绚丽多姿。


http://s1/middle/539dee9b4b4a4affed6e0&690
http://s10/middle/539dee9b4b4a4b00f5ab9&690
http://s4/middle/539dee9b4b4a4b01df603&690
http://s12/middle/539dee9b4b4a4b01d3e6b&690

 

http://s12/middle/539dee9b4b4aa4eff266b&690
http://s2/middle/539dee9b4b4a4b03567b1&690

http://s1/middle/539dee9b4b4a4b045ba60&690
http://s8/middle/539dee9b4b4a4b04bea27&690


 

 

下面这幅是青砖墙砖雕

http://s10/middle/539dee9b4b4a4b06477d9&690

 

[附录]  这张照片是陈家祠博物馆中关于“灰塑”的一个图解,帮助我们了解所谓灰塑的制作流程,其文字说明:1、构图制作骨架;2、做坯 塑型;3、定型 塑色;4、上彩 成品。 一并附在这里。
http://s6/middle/539dee9b4b4aab4de538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