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除了进行大量的投资之外,还正在接连不断的制订各大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想尽各种办法,希望籍此拉动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经济。在众多发展举措中,我认为发展农村教育和基础设施是及其重要的一环。为什么这么说呢?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一个就是教育问题,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增大,加之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不足,不少农村孩子初中毕业甚至没有毕业就到外打工,而由于本身素质偏低,造成他们找工作难,而且他们大多数人也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形成了一个低文化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因为没有技术,作为城镇生活的边缘人,为了生存下去以及淡薄的意识,有些人就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同时缺乏知识,我们农村相当大的地方仍然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对于工厂来说,由于大量的农民工素质偏低,也对管理的改善造成很大的困境。教育是一国之本,因此,国家应该大量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尤其是改善代课老师的待遇问题,当你看到一个把几十年人生贡献在农村教育的代课老师,至今仍然坚持在破烂不堪的教室里给学生上课,而老师的工资难以养家糊口时,这是一个民族多么大的悲哀,要求农民重视教育的口号在这幅现实面前是多么的苍白。由于看到公司里大量辍学的工人,我曾经制订过这样一个计划,和一家省属职业学校签署协议联合办学,把公司里具有初中毕业及以上(没有读过大学)的员工送到这家学校就读,毕业后可以获得国家认可的大专学历。学校为我们单独开班,他们生产旺季在公司工作,淡季到学校读书,同时也请老师到公司上课,所有的费用由公司负责,但条件就是员工就读期间不得离职。我本来想是三赢的局面,和学校所有的东西也都谈妥了,但在公司里发出通知后,却没有一名员工愿意报名。了解原因,一是员工认为我们订单淡季的时候他可以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即使没有工作也可以玩耍,因为他们如果还是读书的料就不会出来打工了。还有就是,他们看不到现在继续读书对将来的好处在哪里,当然相当大一部分也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他们也希望能尽量挣钱解决家里目前的经济困境。。
许多地方官常说由于编制问题或者经费问题,无法完全解决当地代课老师的待遇问题,这完全是瞎扯淡,如果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就对这些当官的前途产生影响,不管是哪一级的官,你看能不能解决?我们其实可以拿其他方向非必须的投资来投入农村教育,大道理就不说了,目前至少有两个好处:一,真正树立教育至重的观念。第二,由于学校的建设,那么至少在几个月内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这就给目前返乡的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为什么强调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呢?这和建设学校的好处一样,就近解决返乡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良好的基础设施,将为农村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虽然现在已经大部分地方村村通公路,但完全可以增加公路的等级,以及电力等其他的基础设施,这样除了劳动力便宜外,还可以降低沿海工厂搬迁到内地后的成本,增加它们往内地搬迁的驱动力。这样,将来在许多地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农民可以根据农活和工厂之间的淡旺季进行合理安排,他们有可能可以挣两份钱,一份是农活,另一份是工厂打工。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例如印尼的一些地方就是这样的情况。而且,因为在家附近,而不是远在千里之外,即使在淡季失业时,也不会大量出现沿海的一些外来工社会问题。还有,可以缓解相当一部分春运的交通运力困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