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参所说的“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应该怎样更进一步去学习和体会

(2021-01-03 14:21:45)

小时候父母总是教导我们交友一定要与找比自己强的小朋友,在论语学习过程中也见到有很多版本将孔子说的“无友不如已者”解释为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但是我一直有个疑惑,人与人之间从不同的角度看总有高低差异,如果人人都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天下不就没有朋友可交了吗?交朋友应该不是在比学习好坏,而是在找志同道合的人,《论语.颜渊篇》第二十四章就记载了曾子说过的关于交友的一句话,可以来体会一下。其原文是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本章的译文是,曾子说:“君子应以礼乐文章的学习交流来结交朋友,与朋友共勉互助提高仁德修养。”

曾参所说的“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应该怎样更进一步去学习和体会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于本章是这样注释的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通过礼乐文章的学习和交流来结交朋友,取长补短,能让自身的学识水平不断提高,互助互进,也是共同提高仁德修养的途径。另一方面,儒家一向推崇志同道合的友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样的友谊才能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才能使友谊长青。

曾参所说的“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应该怎样更进一步去学习和体会

隋朝王通的弟子们所编纂的《中说•礼乐》中记载了王通的一句话“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故君子不与也。”势与利永远不应该是朋友相交的期许,朋友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应该是价值观的接近,在儒家学者看来所谓的君子就应该是以践行礼乐为已任,君子之间的朋友相交自然就应该以礼乐文章的学习为主要内容,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所以对于孔子所说的“无友不如已者”我个人认为应该理解为没有朋友不如自己,也就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无”在这里并不能认为是通“毋”,就应该是其本意“没有”。既然是君子,既然是朋友,那前提自然是志同道合,朋友之间交往的结果自然也就是以友辅仁,共同在仁德修养的道路上相互帮助。

曾参所说的“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应该怎样更进一步去学习和体会

君子以文会友,那小人呢?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儒家的学术理念,儒家认为“君子不器”,到了现代社会工匠精神同样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尊敬,术业有专精,追求上的志向坚定在现在的时代一样可以认为是“礼乐文章”的一种,一样可以以之会友,一样可以以友辅之。所以对于儒家学术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字面上或狭隘的、历史的价值观上,而应该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去体现其中的精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