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这句话对于从政者有什么意义?

(2020-11-11 17:57:29)
标签:

文化

杂谈

季康子与孔子对于如何从政的讨论还在继续,这次讨论的内容是如何建立一心向正道的国家文化,这段对话记载于《论语.颜渊篇》第十九章,其原文是: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以就有道,钱穆注释为“就,成就义。康子意欲以锄恶成就善道。”“就”在这里是成就的意思,季康子打算通过杀掉无道之人,以成就正道。

孔子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这句话对于从政者有什么意义?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如果将此处君子与小人的差别简单地看作是地位的不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上位者的品德如风,被治理者的品德如草,潜台词就是被治理者的品德会随着上位者的品德有所变化。这种理解是比较符合本章季康子与孔子对答的语境的,与上文“子欲善而民善”在语义上衔接的上。如果将君子与小人以品德修养的高低来区分,这两句话意思就是,君子的品德如同风一样可以感化旁人,而小人的品德如同小草一样随风摇摆不定,不能自立。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这句话更有普适性,不仅仅是上位者、为官者的品行操守能如风一样带动身边的上,即使是一般人,对于自身德行的修养提高,对于身边的人一样能起到感化和带动的作用。

“草上之风,必偃”,朱熹注释“上,一作尚,加也。偃,仆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风加之于草,草必然会仆倒。

孔子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这句话对于从政者有什么意义?

本章的译文是,季康子问孔子为政之道时说:“如果能杀掉无道的来成全有道的,如何?”孔子说:“您治理政事,怎么会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遵行善道,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上位者的品德好比风,被治理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用了尹焞的注释“杀之为言,岂为人上之语哉?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而况于杀乎?”杀戮怎么能是上位者可以随便挂在嘴上的呢?上位者身体力行,其治下自然会遵从,就如孔子教导过的“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如果只是口头上的严格要求,带来的就会是不会断的争论、抵触,何况是杀戮呢?


孔子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这句话对于从政者有什么意义?

钱穆先生总结了一下以上三章,“以上三章,孔子言政治责任在上不在下。下有缺失,当由在上者负其责。陈义光明正大。若此义大昌于后,居上位者皆知之,则无不治之天下矣。”就像现在经常会提到了问题在下找,责任向上追一样,下有缺失,其根源一定可以在管理层上找到。此三章所讲的为政治理之道,可以说是光明正大,如果后世上位者能认真学习体会,则必定会大治天下。有人认为孔子的为政之道都过于理解化了,现实社会中根本无法实现,而且历史上能能遵循此道者也是凤毛麟角。但是正是由于其理解化,它才能是一个人、一个管理者应该给自己划定的奋斗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